与招聘官员面对面——在美国博士毕业找工作纪实
(此系列文章,是我儿子所写。此系列文章曾经在《青年参考》连载11期,这里发表有修改补充。我儿子2007年获得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电子工程博士学位,已经应聘在美国休斯顿高科技公司工作。)
美国政府对于企业招聘外籍员工有严格的数额限制,就是H1B工作签证,每年有指标限定,绝对不可突破。美国高科技公司从留学生中招聘一个外籍员工,要向政府部门缴纳五千美元的费用,还要事先公开刊登广告,在没有美籍人士应聘的条件下,才许可招聘外籍员工。外国留学生毕业在美国找工作,还要经过各级管理人员的多次面试,严格的背景审查。既要求应聘者有较高的学历学位,又要有真才实学的专业知识,熟练的英语沟通能力。因此,获得一个工作机会是非常不容易的。
对于国际学生,由于工作签证名额的问题,应该尽早开始找工作,才能避免签证之间的间隙期。找工作应该从校园招聘会、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和网络上多方下手。一定在开始时,就要搞清楚招聘公司是否能给国际学生办理工作签证。
参加面试时,要用比较专业的文件夹放简历,穿着西装,皮鞋要擦亮,英文要流利,对简历上的内容要熟练。可以提前写下所有的描述,背下来。对重要的课题,可以专门打印图纸,来帮助介绍解说。大多数美国公司要求应聘者西装革履,个别公司,如微软公司则强调不看着装,只看学识水平。
应聘面试时不要迟到,当面试官问你有什么问题问他时,事先要有准备,表示出对公司的兴趣。但不能问一些过于简单的、在网站上就可以查到的内容。比如公司是做什么的,这样太不礼貌了,要提前对公司的产品有所了解。如果被问到薪水情况了,那么一般就是成功的标志了。可以回答一个范围,最低的不要低于你的期望值,增加的面试机会要抓住。
找工作的应聘面试,面试官员不仅是考查你的知识和技能,还要考验你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这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当然,面试不仅是考察求职者,也是求职者考察公司的途径,这是一个双向选择。
当公司录用通知给出了,应聘者要告诉公司是否接受。不接受要有充分的理由,如果一开始就对公司没有兴趣,就不应该去面试,浪费彼此的时间。
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奋斗三五年,完成学业,拿到硕士、博士文凭,并未大功告成。接下来面试找工作,还要层层闯关,接受挑战,实属不易。找工作,不只是你有真才实学、英语纯熟就可以畅通无阻,找工作还要看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看社会的实际需求。美国社会也经历了多次的经济衰退,造成公司纷纷裁员。
美国大学生、研究生找工作,也不能保证全部专业对口,每个人心满意足。我们也看到,在美国,在欧洲发达国家,也有大学生在超市当收银员、在电影院做服务员、到市场上作推销员的,在美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率也很大。
有人要问,美国为什么还要从世界各国招来大量的留学生?那不是要挤占美国有限的就业岗位吗?那是因为,美国国内的大学生,研究生还不都是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人才,满足不了美国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美国还要不惜重金从全世界吸收大量高级人才,包括数以万计的中国优秀大学生。在中国,大学生、研究生毕业后找工作难,也有人才质量和社会需求两方面的问题。
关于求职面试种类大体如下:
●
初试:
(1)电话面试:简称“电面”,是求职者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的信息发给招聘公司,招聘员工的公司则对所有求职者挨个进行筛选性的面试,有时可以借助网络的聊天工具进行。
(2)参加招聘会:招聘员工的公司前往各个学校进行宣传,应聘学生应该和招聘公司的员工当面进行交流,建立相互间的了解与印象。
(3)校园面试:通过校园招聘会或者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网站,招聘公司会集中一两天在学校面试几十个学生,抓住这个机会,才可能得到后续到公司面试的机会。
●
复试:
(4)公司集团面试:招聘公司召集几十个应聘的学生来到公司总部进行多对多面试。
(5)公司单人面试:招聘公司某个具体部门的经理,通过校园面试觉得某些求职学生的技能符合了某个职位的要求,决定某个或者几个学生前往公司去面试。面试的时候是具体到某个部门去面试,会有四五个面试官轮流面试,起决定作用的是那个部门的项目经理。
一般来说,两次校园面试应该得到一次去公司面试的机会;三次去公司面试的机会就应该拿到一个工作职位。也就是说,大概六次校园面试有可能得到一个工作机会,我得到六次校园面试机会,拿到两个offer(工作机会),算是非常幸运了。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