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比较分析柳永与周邦彦慢词的结构艺术

(2009-06-21 10:11:39)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研究

比较分析柳永与周邦彦慢词的结构艺术

  

柳永和周邦彦堪称北宋最著名的词人,被后人誉为“婉约派”大家。把他们的词从结构艺术上比较,可发现他们的异样风格:柳永词的结构细密而妥溜;周邦彦词的结构曲折繁复。下面结合他们的词具体来解析。

清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说:“耆卿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细密而妥溜”是指词的章法结构而言的,“明白而家常”是指词的语言来说的。“细密”是说章法结构中句与句、片与片之间的衔接绵密紧凑,“妥溜”是说上下句和上下片的承接没有任何痕迹,天衣无缝。如《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该词结构的细密很得力于善用提领之笔,开端用一个“对”字,领起一个七字句和五字句,接着又用一个“渐”字领起三个四言偶句,使劲顶住上面两个单句,而三个四字句中,又以最末一句紧束上面两个对偶句,就格外显得章法错综多变而又和谐灵动。跟着递用六、五、四的句式,由“是处”二字领起,整个句法宛转相生。下片用“不忍”带出一个“登高临远”的偶句,接着用“望”顶住上句,领起两个四言偶句,由“叹”字收束上文,两个五字句使文意转深一层。再由一个“想”字贯穿到底,使结尾一气呵成,写出他感情上的感伤动荡,“倚栏干”远承起句,“正恁凝愁”又回抢本片。该词章法上的承接到了近乎天衣无缝的地步。

再来看一首《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寒蝉”四字为全词的情感设定了基调。“寒蝉”以当前景物点明节令,直贯下片的“清秋节”,不但写了所闻、所见,兼写出词人的所感。“凄切”当然不可能是蝉声而是听蝉人的移情。“长亭”指明送别之地,“晚”进一步点明送别之时,为下文的“催发”张本。因“骤雨”恋人才得以“留恋”,因“初歇”船工才“催发”。到了开船的时间却来一阵“骤雨”,恋人才可能借此多“留恋”一会儿,到天已晚雨已停就该开船了。由“都门”便知词人与情人别于汴京,“帐饮”而“无绪”则写出了他们之间分别的痛苦,杜牧《惜别》诗中说:“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一方正在“留恋”,一方又使劲“催发”;“留恋”则不忍别,“催发”又不得不别。这样水到渠成地逼出了“执手相看泪眼”两句,将当时分别的场面写得生动逼真。苏轼的《江城子》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句,与“执手”两句异曲同工,但一个是写生离,一个是记死别。“念去去”两句以天地之阔写情人别之孤,章法上是宕开一笔。“烟波”以“千里”来形容,“暮霭”以“沉沉”来叙写,而“楚天”则以“阔”字来描摹,难怪这对恋人分别时要“凝咽”了。

换头处从自己眼前 的分别推开一层,泛说自古天下多情人的分别总是非常痛苦感伤,江淹《别赋》一开头就说:“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转进一层,说我俩的分别正当恼人的秋天就更加痛苦了,说秋天更加可悲是暗用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撩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送将归”之意。“今宵”两句为千古丽句,是从现在预想将来,虚景实写。“今宵”从时间上遥接上片“对长亭晚”的“晚”字,“酒醒”又遥接上片的“帐饮”。这两句以丽语写哀情,面对着如此“良辰好景”,却没有自己心爱的人儿在身边,景越美则情越哀。由“今宵”推想到“经年”,“今宵”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只堪惹愁生恨,“此去经年”的“良辰好景”同样形同虚设,即使有“千种风情”,又“更与何人说”。最后几句一层进一层,一气贯注。

周邦彦是北宋的著名词人,在词史上有着重要影响,被誉为“集大成”式的人物。周词受柳永词风影响很大,特别是长调慢词的铺叙手法方面二者有密切的承继关系,柳永长调的铺叙手法十分成功,与感情的直接自然倾吐相一致,叙述上按时空顺序向前一层层展开,以平铺直叙的“实说”为特点。周词虽也善于叙述铺排,但在结构安排上与柳异趣,它常常打乱时空顺序,变柳的直笔为曲笔,多用繁复交错的曲折手法。柳词的叙写方法是平面的,周词的叙写方法是立体的,这也就是陈廷焯论周词时所谓“顿挫之妙,理法之精”。如《夜飞鹊•别情》:

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兔葵燕麦,向残阳,影与人齐。但徘徊班草,唏嘘酹酒,极望天西。

此词在结构上错综曲折,断续无痕,但是我们认清了曲径的路线,读它时就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趣。它不是以情感的强度来迅速俘虏人心,而是通过苦心的结构安排来使读者获得“曲径通幽”的快感。再如《瑞龙吟》: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此词的第一叠写旧地重访,以“还见”逆入,以“归来旧处”平出。章台路本是西汉长安一条繁华热闹的大街,为妓女的聚居之地。“愔愔”是悄无声息的意思。“定巢燕子”借用杜甫《堂成》“频来语燕定新巢”句意。燕子尚且归来旧处,人又哪能不怀念故人?这片只写物不说人,物是人非之叹只暗写不明说,感情显得格外沉郁。“还见”、“旧处”见得一切景物依旧,可当年令人心醉的人儿呢?第二叠因物及人,追忆情人旧日的风姿神采,“因念”是第一叠与第二叠的承接句。“个人”即那人。“痴小”写她当年的年幼天真。第三叠又从第二叠的回忆中跳接第一叠续写旧地重访,“吟笺”两句再次折入昔日吟诗作赋打动芳心的往事,“知谁伴”则重又回到对她眼前的关切,既然她至今仍“声价如故”,那谁现在伴她“名园露饮,东城闲步”呢?可见词人心情的难堪和笔头的沉重。此词先写旧地重游的所见所感,再写当年的旧人旧事,最后写重游的抚今追昔之情,他完全打乱了时空顺序 ,结构上曲折盘旋。如第三叠中“访邻寻里”是今,“同时歌舞”是昔,“吟笺赋笔”是昔,“知谁伴”是今,“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是今犹昔,作者处处以今衬昔。周济在《宋四家词选》中说:“不过桃花人面旧曲翻新耳,看其由无情入,结归无情,层层脱换,笔笔往复处。”全词的主题不过唐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的翻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但词人的笔致跳脱,词的结构曲折。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影响甚大。周邦彦慢词的章法结构,也就是从柳词脱胎,近人夏敬观早已指出:“耆卿多平铺直叙,清真特变其法,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故慢词始盛于耆卿,大成于清真。”周邦彦既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柳永慢词艺术手法,也根据自己的词学主张和才情思致,在布局谋篇上富有创意,使慢词的结构曲折繁复,呈现跌宕多姿的美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