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太傻十日谈登天的感觉教育 |
分类: 为爱阅读走进rendingtown |
用智慧启迪成长
文/皓妈
这几天,在看《太傻十日谈》,文中反复强调的是,太傻没有给作者结论,而是更多的让作者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找出问题的症结。跟上周看的《登天的感觉》类似,咨询者在求助的开始,一直想要结果,而最后咨询师是启迪咨询者,自己思考,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上周雨晨妈妈在群里问大家,你确定你给孩子的答案是一定是正确的吗?跟这个观点不谋而合,我平时跟孩子的讨论,有时候,孩子的为什么,似乎很害怕孩子会走弯路,急于把问题的答案告之孩子,答案真的孩子要的吗?我跟孩子之间的对话,我存在着什么问题:在孩子问我问题的时候,我没有当好心灵启迪者的这个角色,很多时候,我把我知道的东西,当成结论直接告知孩子,甚至是有时候,还会觉得答案太小儿科,觉得孩子缺少常识。我给孩子的这个答案,确定是正确的吗?
跟孩子争论作业,特别是数学,看到孩子犯错,记得有道题这么说的,一块地1/4公顷,操场占了1/8,跑道站了1/3,剩下的是绿化带,第一题问的是操场和绿化带占地有多大?第二题问的是绿化带占地有多大?看到他的解题:1-(1/8+1/3),跟我说1/4-(1/8+1/3)不够,这不没办法,才把1搬出来了。我当时一看,火大,六年级的孩子了,这么简单的题目还在错,实在是太过分了,开始跟孩子说:这是不对的,1这个数字来得没头没脑,没有数字怎么可以随便拿来用呢,这是在瞎做。问他:求剩下,这个用什么方法?孩子说:减法,我知道,可是1/4-(1/8+1/3)不够你知道吧,不够我有什么办法,不信你减减看,不够了,哪里还有剩下的?我问孩子:(1/8+1/3)是什么数字,跟1/4公顷是一家人吗?孩子说:不是一家,可是我找不到他们谁才是一家人,给的几个数字,加,减,乘,除都试过了,都解不了这个题目。语气很不好的说孩子这是在瞎做题,要他把总数减去第一题算出来的数字计算。这真的只有这一种方法吗?只有这种方法才能做对,孩子的方法不可行吗?后来想想:其实用1也不是不可以,减去用掉的,剩下来的份数乘以总数也是可以的一样的结果的,我当时为什么要全盘否定孩子的做法,而不是根据孩子的思路来引导他继续根据自己的想法做下去呢。虽然当时孩子也认同我的做法,但是我却没有否定了孩子的做法,导致在过后的一天里,孩子觉得这题难,觉得这是难题,考试前让我把这题再跟他讲讲,如果当时我是顺着他的思路让他自己再考虑下,他自己得出答案,虽然看起来是有点拙一点的方法,但是这是孩子自己的东西,是符合孩子逻辑思维的。现在难得会跟他争论题目了,偶尔有发现,我却没有好好珍惜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的方法。我的方法从正确与否的角度来说是对的,可是孩子的方法也对啊,我有什么资格去否定孩子的思路?
现在跟孩子讨论问题的时候,我更注重我们对话的过程,我是不是急于把答案,把正确的思路告知孩子,很多时候,看似简单的题目,孩子有孩子的认知,直着可以走到对岸,绕一绕也可以走到对岸,看到正确,就不允许孩子犯错,一定要让孩子走一走自己的思维过程,直接塞给孩子的,记得不长久,孩子第二天又跑来问我,这道题就是最好的证明。我想,有时候,孩子对家长的依赖就是这么慢慢开始的,不是孩子一定要依赖家长,是家长管太多。在后来孩子问我问题的时候,我多注意了这个部分,记得有次,小子让我帮他做决定,第二天要期中考试,他是先复习语文呢,还是先复习英语,在书桌前,坐立不定的反复犹豫,换了以前,我直接跟他说,不管复习啥,你先复习了再说,你这浪费时间呢,赶紧复习才是上道,随便说一门学科,让小子赶紧开始。当时,我把选择权交给了孩子自己,实在难以决定,我给建议,拿两张纸出来,一张纸写语文,一张写英语,抓阄是个方法。如果自己知道有那些地方需要加强,得特别多看的,就要孩子自己判断了。
未来孩子要自己做决定的事多了,引导孩子思考,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得出结论,才是我要做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