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催促理解沟通学习 |
分类: 妈妈日记 |
孩子的包容心
文/皓妈
生活路上有很多良师益友,孩子便是其中之一。
昨日,孩子爸爸不在家,早上要比平时早一点上学,我和孩子三下五除二在奶奶第一遍催之前赶下楼。比平时早了15分钟也差不多了吧!
今天爸爸回家,生物钟又调到之前,7:15分下楼,刚拿起碗,打算吃早餐,就听到:“快点吃,快点,昨天这个时候都在路上,快到学校了,快点,快点。”这让我觉得心里很不舒服,其实这话以前也听过,听不下去了,就会理论,把美好的早晨时间变成噩梦时间。心里想:看看儿子是怎么处理这样的事情的,儿子遇到的比我多,我学习一下。看着儿子对这话有什么反应都没有,很佩服儿子童鞋的淡定,这小子,心里承受能力比我强哈,我也学着儿子的样子无动于衷,该干嘛干嘛,不让任何不良的语言影响自己的食欲,爱听的应一下,不爱听的,就当前面放了个垃圾桶,随时往里扔。儿子有我需要学习的地方,就比如这事吧,他从小到大听过这样的唠叨不下几百遍了,要是有人老这么说我,我早爆发了,有时候听到这么不公平的说孩子的时,我都有点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想要反驳,想要申辩,又不是神,事情才开始,就催,催,催,烦不烦哪,可是孩子却从来都是云淡风轻的不留下一点情绪,一点不快。
跟着孩子好好学习,学习他面对催促时的淡定,关注做好当下的事,感觉心情非常不错,一定要想着反驳,想着要证明自己正确,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证明出来是对是错,当下要的是总归是受到影响了。证明出来自己是正确的,又什么意义呢。一争执,就撂哪里没人做了,随着年龄,能力的增长,我们就会想要证明自己,反抗也就来自这一个时期。于是我也当作不知道,继续做好自己的事,我向来是做事不喜欢提前,固定做好自己的事,比较烦催,给自己合理的时间,做好自己的事,算算跟平时差不多,要是理论起来,非要证个黑白,估计时间是真来不及了。
昨日看了 尹建莉老师的一篇博客中一位孩子的来信,这孩子本身学习能力,辨别比较强,但是妈妈脾气不好,孩子一次次的妥协,一次次的相信妈妈,原谅妈妈,妈妈一次次的令孩子失望,不理解孩子。导致孩子和妈妈一步一步走上绝路,复读了三年,还是回到了起点,妈妈的打骂,不讲理,让孩子对妈妈又爱又恨。一旦孩子感觉到妈妈的虚伪后,孩子就会特别不听大人的话,大人的威信就不复存在,争执就开始上演。我想,每次不切实际的催促,孩子不但反感,还会特别难受吧!因为孩子不再是那个再襁褓中的囡囡。思想,能力,知识面不断的扩大过程中,会对家长所有的事情提出质疑,评判,孩子有自己的判断能力,认知能力识别大人的对错。如果明知是错,大人还要一路错下去,那么孩子和大人之间就像永远不可能相交的平行线一样,没有沟通,没有交集。一个有交集的沟通,通常是在公平,公正,信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实妈妈和孩子沟通才多大点事,大家都把话说出来了,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孩子和妈妈也不会是今天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