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求职经验分享(转载)
(2010-12-24 13:00:2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求职 |
尘埃落定,得到了自己满意的offer,回顾一路的艰辛历程和应届生的陪伴,写一篇求职经历与各位同学共勉。
首先简单说下个人背景,半路出家,985工科top 5本科CS,英国top
4硕士FE,有国外一年软件开发经历。现在找的是金融方面的工作。
找工作之路开始较早,期间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有所松懈。下面就按照时间顺序谈谈我的求职过程和一些个人体会(文字水平不高,大家谅解,绝非晒贴,不喜请关闭)。
1.
2.
扯到这,说一下三有和三无的概念:
牛学校背景:国内顶尖(北清复交)至少一流(南大,浙大,中科大,上财),世界顶尖(美国最耳熟能详的那些)至少一流(牛剑+LSE的ECO,为什么这三个是一流,某HR说:我们不相信所谓的英国一年制天才式教育)。我显然归为了双二流,一无。
牛实习/工作经验:有实习,并且也要那些big name,我连行业都没对上,二无。
牛关系:大家都懂的。
要想进big name,至少要一有,最好二有,三有你无敌了。
3.
4.
5.
券商的面试相反,我在乎它它不在乎我,要不就是茫茫海笔,要不就是某些HR装出来的压力面试,基本都是一面的时候就被刷,因为他们对于海归实在不感冒,而且我没有相关经验,面试的时候他们也提不出什么问题,我讨论IT的时候他们也只能“哦”。
6.
罗里啰嗦说了一堆,讲点有用的:
1.
2.
3.
就我的个人经历和所见所闻讨论下这个版块里面最火的几个问题:
1.
海龟的平均质量在下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说实话,和国内那些最优秀的毕业生相比,你敢说自己的水平比较高吗?起码我不敢,英国一年的学习,尽管在金融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伦敦,尽管讲师,教授可能是某某巨牛,但是回国后,你的竞争力真的能和国内好学校那些2、3年跟着老板写论文,做课题,时不时有个些许实习,而且长期体验国内市场的毕业生比吗?当然,海归也有牛的,只是我身边不多。国内的hr招了国内名校的起码心里会比较踏实,因为长期以来,这些学校的生源没有出过很多大乱子,相比,他们可能吃过某些自恃有能力,只眼望星空,不脚踏实地的同事的亏。另外,出国后,原来的师生关系,校友关系,朋友关系会有一定淡化,也就是说人脉问题,这个也是很多企业考虑的。同时引申到另一个话题,很多同学因为自己年少贪玩或者高考失利没有进入好学校,有些过于激进,有些过于自卑。其实大可不必,好学校的毕业生为什么抢手?从节约成本的考虑,hr为了更效率,首先会考虑这些学校的学生。从人脉角度来看,这些学校的校友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的各个角落。拿行研来说,为什么好学校的复合背景抢手,因为你在学生时代已经注定了你今后会有别人难以企及的资源优势。
学校一般的同学也可以通过另外途径成功,关键是取决自己。可以考研去好学校,可以在某些领域取得自己的价值后再去追求目标。有点空,大概意思就是这样,至少我熟悉的it行业里面的成功人士都不一定是牛校毕业。
2.
这完全取决于自己,好学校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变命运,但是不是绝对的,海龟优势在进一步缩水。但是留学经验确实是人生一个宝贵的财富,只要你不去花花世界,不去滚滚红尘,去感受,去体会,我觉得一定会成为今后人生路上一支宝贵的液氮发射器。拿我的经验来说,要是没有3年的国外生活工作经验,我或许就不会对金融行业产生这么大的兴趣,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机让我一个小小的程序员的心开始悸动。
人生是没有彩排的,每一天都是live show,所以。。。(大家自己填空)。
转载请注明出自应届生求职招聘论坛 http://bbs.yingjiesheng.com/,本贴地址:http://bbs.yingjiesheng.com/thread-81439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