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年的对话

(2009-05-19 23:43:30)
标签:

随笔

分类: 散文随笔

千年的对话

昏黄的夜,携一缕清冷的月光,穿越千年的尘埃,你,一位柔弱的女子,来到了我的面前。与你相对还是第一次,但与你的诗词相对却又何止千次万次。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活泼率真、热爱生活的你,在深邃的内心世界却藏着无穷无尽的情思和梦想,你的梦是些什么呢?你又想了些什么呢?

还记得济南章丘的老家吗?十五年的天真无邪为你塑就了纯挚和缠绵的天性,不知你意识到了没有,这十五年才是你一生中最可回味的时光。随后,你的父亲把你带到了京城开封,十六,你便出嫁了,赵明诚——生命中你最可信赖的也是最重要的人,给了你无尽的甘甜和幸福,但孰不知从此也开始了你人生的另一番滋味。婚后的耳鬓厮磨,你把真爱在心中扎得最深,痴迷于金石的赵明诚显然有时为了照顾他的奇石而忽略了怜香惜玉,频繁的聚散,让你饱尝相思之苦,“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凄婉之声,令人不忍多读。抛开个人的情感暂且不说,我有些不明白的就是你为什么要把诗和词区别得如此的分明与严格?在你的诗中,我读到的都是沉浑、雄奇、大气磅礴,燃烧着火一样的激情,更把国仇家恨宣泄得淋漓酣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字里行间哪里还能寻到半分的巾帼粉气?分明比“豪放派”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在你的词里,我却极强烈地感受到浓浓的脂香,“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你太多情,还是睹物思人,唤起了你心中的忧愁?雨打海棠也值得你如此关心?“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其中你把你最自然的心态流露得淋漓尽致。你的那份特有的纯挚和缠绵悱恻把你推上了“婉约派”一代词宗的位置。于是,我释然了,毕竟你还是个女儿家。在词这个能抒发真正属于女性自己的心声的载体里,你不需要男士们越俎代庖的情话绵绵无绝期;而你把对国家、民族的忧虑放在诗这个能抒发大气磅礴的空间里纵横驰骋,虽然你一个柔弱的女子不能对整个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有所改变,但你觉得你有权力也有义务来振臂高呼。于是,我们就从不同的空间和不同的侧面更加完整细致地了解到你丰富的内心世界。

不过命运似乎在捉弄你。在国家、民族的命运处于危亡之时,你一位弱女子也开始经历着人生的悲剧。你从山东青州南迁,来到了南京,原本寄望能在丈夫身边找到依靠,谁知大厦也倾,赵明诚病逝了。在酸甜苦辣中辗转的你,从南京再到杭州,一站又一站的迁移,终究是居无定所,迫不得已,你把终身托付给了一个不值得托付的人,你只是希望能有所依靠,可这段维持了极短时间的婚姻却成了当时文人们取笑你的笑柄,让你饱受尴尬。此时你的内心恐怕是极苦的,那传诵千古的《声声慢》不正是你凄苦的心声么?“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惨戚戚”,你始终没有找到你所要寻找的寄托,于是便感叹不已“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令人肝肠寸断。是啊,此时此刻“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至于“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终日里以泪洗面也就不是怪事了。经历了一生的艰辛,走进了人生的暮年,你也许平静了许多,听不到你那大气的诗之雄浑了,只能发一些“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声音了,但永远的愁何日能够解脱呢?你永远没有能走出这个愁字,连你离开人世时世人都不知道,历史也没有留下只字片语,更没有记载下你一代词宗辞世的年月,似乎有些悲哀,但恐怕也是你所希望的,人记不记得并不重要,你的诗和你的词才是最值得记住的也许人们会说,作为一个女人,你的一生中有太多的不幸;但作为一个词人,你却是成功的。有些愁苦并不是你一个人的,当时的乱世,造成了多少的离愁别恨哪?国愁和家很,孰轻孰重?你发出的虽是你的心声,却又何尝不是千千万万流离失所的劳苦大众的共同心声呢?也许是你负担得太多了些,也许负担得太苦了些。单薄的你,可堪重负!

朗朗的月光中,你还是千年的柔弱。不过你想听听这样的话吗?“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年本色”,你该安慰些了吧?我知道,这一切并不是你所追求的,告诉你这些,只是希望你能有一些解脱,毕竟你所忧所愁的都已过去了。

借这一轮的明月,请你走进这千年后的繁华,借这一汪清清的如水月华,洗去你的辛酸和坎坷,披一身轻松与从容,再踏上你的双溪蚱蜢舟,“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后记:

此花不与群花比。

人言,真的可畏吗?或许,对于智者来说,并不如此。

只是要看你是否真的是一个傲然于世的智者,心灵的坦然,会造就真正的勇者,无论男女老少。

我要说的,便只是一个柔弱的女子,但是她坦荡而不羁的步伐,却让芸芸众生只有远远相望,终没有勇气相随。

是的,她就是李清照,那一个不让须眉半步的女子。

或许是天性使然,或许是满腹诗书的造就,她似乎总有一种可以摒隔世俗的力量。那一份率真,是独上高楼的美丽。

初嫁的时候,父亲李格非在朝中犯案,而处理父亲案件的,恰恰是公爹赵挺之。清照深知公爹惧怕他人言论,极有可能有意重判父亲以显自身公正清白。身为新妇的她,竟亲口对公爹直言,让他不要只顾自己名声而冤枉了父亲,要公正处理此案。

需知当时的女子,地位何其卑微,三从四德礼仪教化重重束缚之下,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勇气。

谁说过的,伟大注定孤独。于是,无可避免的,是不尽的孤独。

国破了,家忘了,夫死了,亲散了。繁华转瞬散去,“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秋风瑟瑟,落叶凄凄,怎的没有人回应?半世的孤独以后,以为心如死水,以为此生就这么尽了,怎知又被人触动了芳心。

五十岁的时候,李清照再嫁了。

总想着要看热闹的人群终于等到了这天大的新闻和笑柄,大家奔走相告,热烈讨论,然后一个个本起脸来成了忠诚严肃的卫道者,漫骂、嘲笑、指责、讥讽一瞬间铺天盖地汹涌而来。然而面对千夫所指,矛头所向,李清照依然云淡风清,从容不迫。这对于世俗人群,多多少少是一种失落与侮辱。于是人们渐渐散去,不再唾沫横飞。

可谁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因为新丈夫的百般毒打凌虐,两年以后,李清照提出了离婚。

在当时,若女方提出离婚,无论错在何人,都要判那位妻子坐两年牢。于是,李清照与再婚丈夫一起进了牢房。不久后因京城的一位亲戚保释,李清照独自出狱了。

两年以前意犹未尽的人们,终于又等到了新的机会,汹涌的浪潮再度袭来,大家摆出新的势头与决心,声调更高,嗓门更大,言辞更加刻薄,仿佛力争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可是李清照那布满皱纹和伤痕的脸庞,却依旧淡定从容,不为所动。以静制动,终于,人群再次散去了,他们已经使出浑身解数,却始终奈何不了这位女子。

“不如随分樽前坐,莫负东篱菊蕊黄。”

不是庸人,当不自扰。这么一辈子走来,是苦是甜,都是自己的,命是自己的,情是自己的,日子,是给自己过的。

临死以前最后的一笑,依旧从容坦然,风轻云淡。历尽风沙,洗尽铅华,再见了,这个沉重繁复而疲惫的世界,我站在危楼之上所看到的美景,是你们终其一生也无法体会到的。

(原文刊载于《北大青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