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题推荐3——西双版纳山红树(地质作用、植被变化、整体性)
云贵高原在距今大约两亿年前为海湾环境,堆积了深厚的石灰岩等。新生代以来,云贵高原不断抬升,始新世末,发生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再度被抬升。
西双版纳位于云贵高原最南部,该地区山红树种群数量少,零星分布于海拔600m-850m,石灰岩基底的沟谷,是地质变迁的残留物种,已列入《世界自然保
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与其伴生的乔木树种多。山红树的天然繁殖能力较弱,种子成熟期在10~11月份,在自然状态下休眠期极短,常温贮藏2个月即完全丧失发芽能力,忌低温干燥,土壤温度25以上才能萌发。
图甲示意全球部分地质年代及干湿冷暖变化;图乙示意西双版纳山红树分布区的气候资料。
(1)推测云贵地区的山红树种群繁盛时期的古气候环境,并分析地质变迁过程对山红树种群的影响。(6分)
(2)据材料分析西双版纳地区的山红树天然繁殖能力弱的自然原因。(8分)
【参考答案】(14分)
(1)繁盛时期的气候条件比现在更加湿热。渐新世以来全球气温波动下降;新生代以来云贵地区受到多次抬升,气温下降,使山红树的繁殖环境变差;在地质变迁过程没有受到强烈的地质灾变(如火山喷发);现代山红树生存环境无明显变化,但由于位于滇南谷地(海拔较低、纬度低),受第四纪冰期(低温)影响较少,使得山红树得以残留。(6分)
(2)零星分布于西双版纳地区,种群数量少,伴生树种多,种群间竞争弱,不利于幼苗生存;分布于海拔600m~850m,适应范围小,不利于种群扩散;山红树果实成熟期(10-11月),正值旱季,水分条件差,气温和林下土温偏低,不利于种子萌发;种子休眠期极短,无法保存到水热条件优越期(4~9月份)萌发。(8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