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视野
牛根生
人的寿命,往大了说,一百年。
一百年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碰到千奇百怪的事,面临繁如牛毛的抉择,但有一条原则可以一以贯之:百年视野。
虽然后人衡量前人抉择时有条历史标准叫做“当时正确的就是正确的”,但如果能做到“未来也多半是正确的”岂不更好!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当时正确”而“未来不正确”的事太多了。
大到国家,立邦安民,文革中那些冲在最前面的小将,当时看多么地“通体泛红”,但不及十年,就成了“通体泛黑”。
小到身边,发家理财,当初发起创立蒙牛的时候,持币人迟疑两端,十万块钱是投到珠宝上,还是投到蒙牛上?假使在投资决策中,选中收益大者叫“正确”,选中收益小者叫“不正确”,那么,很显然,按照当时的标准,即使买了小米,也不能投给蒙牛,因为后一选择不仅不能产生即时回报,而且还要遭受“有去无回”的恐惧性折磨。所以,许多人选择了前者。但没过几年,不少人开始扼腕痛息!
人生正着看常常看不清楚,倒着看就特别容易看清楚。20岁的时候,我们看不清楚30岁,对20岁的照片充满挑剔、不满和遗憾;等到了30岁,我们又看不清楚40岁,对30岁的照片充满挑剔、不满和遗憾;之后亦然……这样,我们的一生就都是在挑剔、不满和遗憾中度过的。可是,如果倒过来,40岁的时候,再看自己30岁时的照片,我们充满欣赏、惊奇和留恋;30岁的时候,再看自己20岁时的照片,我们充满欣赏、惊奇和留恋……可见,只要我们总能用推后十年的眼光倒过来审美现时的自己,那么,一生就将充满阳光、信心和活力。“十年视线”尚能改变人生的基本态度,何不试试“百年视野”呢!
在股市上,炒短线的人很少赚钱,即使赚了赚的也是小钱,真正创富的往往是那些具有五年、十年“定力”的人。在人生大道上,不做规划的,都是疲于奔命之人;把一年放在一年里规划的,小成之人;把一年放在十年里规划的,中成之人;把一年放在百年里规划的,大成之人。“一年视点”与“百年视野”往往会形成不同的“取舍观”。我们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时代不评上那个三好学生仿佛天要塌下来,但不进行那个社会实践仿佛地也不会陷下去;可现在回过头去看,不评三好学生,天根本塌不下来,但不进行社会实践,地真的是陷了一大块。
农村有两句老话:“吃不穷,喝不穷,计划不到便受穷”,“谋不在先,祸必在先”。说的也是视野问题。
有了百年视野,胜利时不会太自满,顺境时不会太麻痹,得意时不会太猖狂,因为人生是个波浪线,有蹬在波峰的时候,就有跌在波谷的时候。
有了百年视野,失败时不会太自卑,逆境时不会太消沉,失意时不会太畏缩,因为人生是个跷跷板,有你低的时候,就有你高的时候。
有了百年视野,不会为争一口井里的一桶水而死掐,不会为夺一季春里的一树花而亮剑,因为井外有井,树外有树,川干海不干,春去春还来。
有了百年视野,不会只画一个龙爪子,不会只造一个小舢板,因为龙虽难画,经年总成,成则飞天,舰虽难造,积岁终出,出则弄海。
你的历史是别人写的,也是自己写的,但归根结蒂是自己写的。坚持百年视野,你的历史无疑会“写”得漂亮一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