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6讲   强五脏就是强正气——五脏养生讲座 2

(2009-07-20 14:03:10)
标签:

养生

卫气

肾气

五脏

正气

健康

分类: 健康人生

第6讲   强五脏就是强正气——五脏养生讲座 2

 杨力养生

 

    为什么保养头发要益肾?人的肾气在体表通于发,所以一个人头发的好坏取决于肾气的盛衰。肾气不足的人,易出现头发干枯发黄、早白、脱落、稀疏,所以养肾对头发具有重要意义。养发食疗可用熟地、枸杞、桑椹、首乌。另外,发为血之余,所以血虚的人要加当归,可用六味地黄丸。

 

    为什么养骨先养肾?因为人的骨髓源于肾精,所以小儿骨软、成人骨质疏松及易骨折都和肾虚有关。

 

    为什么健脑要补肾?因为脑髓由肾精所填,肾虚者脑力会明显感到不足,所以要保养头发、骨骼、大脑都必须保养肾。

 

    为什么牙齿不好要益肾?牙齿同样和肾密切相关,因为齿为骨之余,肾虚的人毛发、骨、牙、脑都会受影响。养牙、养骨食疗可用熟地、龟版胶、鳖胶、狗骨、牛骨、羊骨、猪骨。中成药首选六味地黄丸。

 

    为什么耳朵不好要从肾治?因为肾开窍于耳及二阴。耳的灵敏度与肾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听力减退多因肾虚或肾衰引起,所以应该注意肾精的保养。

 

    耳的保健奥秘

 

    耳是人体重要的信息窗口。耳虽为人体的一个小部分,仅占人体总面积的1%而已,然而却有着对全身内脏预报的全息作用。

    第一,耳朵有病要先考虑肾。因为耳气通于肾,耳为肾之外窍。所以肾气的虚实必然影响到耳。中老年人耳背往往因于肾虚,要吃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耳源性眩晕也和肝肾密切相关。肝肾虚的,就应服六味地黄丸。

    第二,为什么从耳能看全身。因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的别气都走于耳,此外还有许多经脉注于耳。所以耳和全身的关系都很密切。

    第三,突发性耳聋要看心神。耳还与心密切相关,如情绪激动可以引起突发性耳聋,故有心开窍于耳之说。所以,突发性耳聋除了器质性的治疗之外(如高压氧、补肾),还须心理治疗,排除心理障碍。但无论是哪一种原因引起的,都应及时治疗,否则极易发展成永久性耳聋。有血管硬化的人更应注意要及时治疗。

    第四,耳能测寿夭。耳为肾窍,肾气通于耳,故耳又为肾之外候。肾为先天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寿夭生死取决于肾气的盛衰。

    第五,耳对癌的预兆。耳部相应区出现异常,包括色泽、形态和感觉的改变,常可提示内脏恶性肿瘤的存在,尤其对肝癌、胃癌、食管癌及肺癌有一定的预报意义。如近代研究发现,内脏有肿瘤,则耳壳相应穴位电阻降低,通过肿瘤探测仪可以发现肝癌、胃癌、肺癌,据报道有50%以上的符合率。

    为什么二阴有病要从肾治?老年人便秘,不少情况属于肾阴虚导致肠津枯而秘结,所以只吃润肠药还不行,要补肾阴,可服肉苁蓉、熟地一类滋肾阴的药。至于小儿遗尿、老人夜尿频都与肾虚有关,保健当然要以补肾为主。药食可用核桃固肾,熟地益肾,也可口服鱼鳔胶或白果炖猪膀胱。  

 

    “生病起于过用”——来自《黄帝内经》的启示

    《黄帝内经》告诫:劳逸都不能过度。

    久视伤血:眼睛看东西过度就会伤心神,因为心主血,所以会伤及血。

    久行伤筋:行走过度伤了肝,肝主筋,所以伤及筋。

    久立伤骨:久立伤了肾气,肾主骨,所以站久了会伤及腰腿骨。因为腰为肾之府。

    久卧伤气:肺主气,久卧使肺呼吸受约束以致受到损伤的缘故。

    久坐伤肉:久坐则脾运化受到影响,脾主肉,故久坐伤肉。

    可见,《黄帝内经》提示过度劳逸都易伤及人体脏腑而生病

 

    强五脏就是强正气——如何提高免疫力?

 

    中医认为免疫力全在正气,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包括卫气及元气,肾为元气之根,脾为正气之源,肺为卫气之本。正虚是免疫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与肺、脾、肾的关系最大。

 

    肾为元气之根。因为正虚主要指肾虚,肾为阳气的根本。肾虚则元气不足,而致正虚。肾为先天之本,禀赋不足者,免疫力易不足,所以要经常调补。

 

    脾健则正气足。脾为后天之本,精气产生之源,所以要增强免疫力必须固护脾气。脾健则正气足,正气足免疫力自然会强。

 

    肺为卫气之本。卫气,是卫护人体的正气,与肺、肾的关系较为密切。“肺主气属卫”,卫气属于元气的一部分,源于肾而固于肺。肺肾气虚则卫气卫外失职。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肾虚则卫气减弱,抵抗力下降。

 

   当然肝的舒畅,健康的心情,坚定的意志,对提高免疫力也同样有重要作用。“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大喜伤心,大怒伤肝,都会影响免疫力 。

 

    提高免疫力的办法

 

    气虚者:可用人参、黄芪、虫草、灵芝、茯苓等。

    阴虚者:可用阿胶、鳖、龟、熟地等。

    穴位按摩:足三里、合谷、涌泉、大椎等。

   

    常服增强免疫力食品:如蜂乳、乌骨鸡、蘑菇、牛奶、鸡蛋、豆浆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