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

(2009-07-05 09:55:56)
标签:

地震波

上地幔

古登堡面

莫霍面

教育

分类: 人文地理

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

 

    对地球内部物质状况和结构、构造特征的认识,只能依靠各种间接的线索,例如地震波的传播、地球的,以及对陨石的研究。尤以地震波的传播是主要的线索。

 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体波和面波。体波又可分为纵波和横波。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总体上是随深度而变化的,相同的深度,就有相同的地震波波速。据实测,地内有两个明显的波速不连续面(界面)。

根据地震波波速的研究,以“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为主要界面,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圈层,三个圈中又细分为七层,即地球内部有“七层三圈两个界面”。

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

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1、地壳

 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

为固体地球最外的一个圈层,由固体岩层组成,下界为莫霍面。地壳厚度在全球各处不均匀,在大陆区,地壳的平均厚度为 33km,在大洋区平均厚度1112km

地壳可细分为上部的硅铝层下部的硅镁层,上下层的分界面称康拉德面。

 

2、地幔

从“莫霍面”到“古登堡面”间的圈层称为地幔。根据地震波速资料,可分为上地幔(B层、C层)和下地幔。

 

1)上地幔B层、C层):为含FeMg较高,含Si较少的超基性岩,称为地幔岩

低速带(软流圈):在上地幔内,深度在60250km处存在着地震低速带,地震波发生强烈衰减Vp7.78.1km/秒,Vs4.04.2km/秒。组成低速带的岩石有较大的塑性,并称之为“软流圈”或“软流层”。

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作用的发源地。

软流圈物质可以缓慢流动,其部分物质呈熔融状态。

岩石圈:“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B层)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岩石圈是组成地球表层的固体薄壳,均由岩石组成。

2)下地幔:一般认为它的化学成分与上地幔相似,只是铁的分量更多一些,其成分相当于石铁陨石。另外,其结晶结构为更紧密的高密度矿物。

3、地核

 

是地球内自“古登堡面”到地心的部分。按地震波的分布,分为三层:外核(E层)、过渡层(F层)和内核(G层)。

外核(E层):由液态物质组成(横波不能通过外核)。

过渡层(F层):其物质是具有由液态向固态过渡的特征。

内核(G层):内核物质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铁、镍成分组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