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剑锋
剑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442
  • 关注人气:38,66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手炒股的必胜法宝

(2010-07-23 15:20:41)
标签:

基金

股票

日均线

必胜

法宝

分类: 每周周评

本周大盘的走势强劲,热点板块轮番启动,连农奴大叔都不甘修长城,开始拉高,带领大盘周涨幅5%点多,让指数站上了30日均线,也无疑给那些从4月份开始空仓或轻仓的投资者不错的收益,真想高歌一曲《我等到花儿也谢了》。剑锋这有个小口诀,如果你能做到这点,我相信想亏大钱还是比较难的。那就是:大盘破位60日均线就空仓离场,重新站上60日均线就入场参与。

技术研判:短线均线系统中性、K线形态中性、成交量中性、技术指标中性。市场主力把目标直接投向60日均线,是有着明显的战略意图的。直接上攻60日均线,在进行调整洗盘,市场人气将最大限度的被激发出来。而在60日均线下方经过充分蓄势洗盘,然后再一跃而过,对空头而言,就有了低位入场会这回不得机会,这点,对多头主力而言,并不是理想的策略。但是不管是直接上攻,还是蓄势后再攻。站上60日均线时必然的选择,而如果主力意在高远,则选择回调蓄势再攻击,将更为有利。

操作策略:继续持股,保持3成仓位左右,做日内T+0。

新手炒股的必胜法宝

 

未来行情如何演绎,剑锋不知道,也无从知道,尊重市场,顺势而为最简单,也最保险。不过不妨碍听听我们唐长老的唠叨:

1、  本轮行情远不止反弹行情,也许是从4月份开始怎么下跌,就怎么涨上去,你如果看不懂,把图形倒过来看看就知道了

2、  第一波是修复乖离的修复性反弹和被套主力的自救行情

3、  第二波是中报业绩预增和各类利好题材股

4、  第三波大盘蓝筹股启动

5、  打雷了,下雨了,赶紧收衣服啊

行情开始好转了,又有不少朋友跃跃欲试,准备开户炒股,问剑锋炒股难不难,其实炒股挺难的,要真的想把股市套利做好,开始的时候除了要费时、费力、费钱的同时还容易把心情搞坏。但是善于总结的有心人,在死过不止一次之后,会在某个节点上开始悟道,正可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啊。但是有得必有失,圈里的朋友在一起聚会的时候,都有个共同的特点,不是秃顶,就是白头,可怜的是剑锋两者皆而有之,唉。。。 

不过有个养猪大户不同意剑锋的观点,认为炒股可简单,和养猪的道理是一样一样的。

一、小猪入栏:小猪入栏就是买进低价股票和暴跌的股票。因为猪崽的价格便易成长性好,即使有什么大灾难,恢复起来也容易,损失也不大。小崽子一但食性好,变化就快成长速度就会奇快。

买猪崽两大要素:1、健康。不一定大崽子就健康。不能买病猪,病猪可能会治好,但是风险大,不是散户能把握的了的;也就是说基本面好的股。2、活泼。不活泼的就是一注死水,成长起来速度会慢些;相对的小盘股较活跃。

二、成猪出栏:高价股和暴涨的股就是已养大的成猪,买进成猪再怎么喂它也长不了几两肉,而且难以掌握其习性,一但发生猪瘟就亏损大了。就是没有大的变化,成猪食量大,占有的资金就多,易造成心理的波动。除非你有大把的钞票,否则就不要开这样的玩笑。搞不好猪掉了膘,还得忍痛杀猪。杀猪取肉,一定是过年前就要做的,这过年就是你的心理价位,该杀没杀,两种可能,长到一定时候会掉膘;再就是继续长,当这时风险就会更大,超重会引起身心不健康,不知何时就会一病不起。

三、该杀就杀:猪就是猪,长大了就要换钱。绝不能当成宠物来养,更不能把它当成情人一样不舍得抛弃,农民养猪就是为了杀猪换钱,这就是猪的命运,长大了不是吃肉就是换钱,如果非要为它养老送终,谁也没有办法。不要带情感色彩,猪是农民的财富,这财富只有出售后才是真正的。再没有出售前,每天都将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是越往后消耗的成本越高。

四、猪是守不大的:如果你寸步不离,猪就会长大吗?所以你不能天天守着它,你太关心,猪就不长了。猪的成长往往是在你的目光之外,如果你天天盯着它,它就真成了你的宠物,那你就玩吧。你还有其它的事要做,不可单守着猪生活。做好日常的工作,只有在它饿时加些草料就好。别因为养了一头猪而荒了大片良田。

五、总结:买进价格低和曾经暴跌的股,不要受高价股的诱惑。同时要在打压时保持冷静,远离股坛的噪声,不要受其影响。这只是对一般散户的做法,如果你是养猪专业户,那就按你的科学养猪法去养猪吧。

大家觉得炒股到底难不难呢?

又到周末了,明天去北服踢球,剑锋好久没踢球了,不知道是去踢球还是被球踢呢!祝大家周末愉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