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货币基金的月末效应

(2013-08-28 15:05:26)
    添友李素萍
 
    自8月中下旬开始,银行间短期利率便逐渐走高,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各期限品种全面回升,上周前三个交易日上海银行间市场各期限的资金拆借利率几乎全线上涨。市场资金利率的“月末翘尾”似乎提前来临,不少普通货币基金的投资者开始担心月末“小钱荒”的来袭会增加货币基金的赎回压力,同时又期盼“月末效应”显现从而带来货币基金投资收益率的走高。
 
  事实上,货币基金的“月末效应”一直都是存在的,同季末、年中、年末效应产生的原理基本相同,但影响在三者中最轻。一来,各银行本身面临月末、季末等时点的揽存考核压力;二来,银行理财产品也在月末、季末存在到期支付的压力,对现金的需求增大,一般会通过银行内部的资产负债部门或者外部其他机构融入短期资金来解决;再者,各大机构、单位,甚至个人,一般也都在月末、季末、年末也会产生较平常更多的支付、还款等财务上的现金支出需求。而此时,机构对资金追逐的效应往往会以银行间拆放利率和银行间回购交易利率提升的方式体现,这使得市场利率水平要显著高于同期其他时间的平均利率,这种趋势在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后的近两三年里非常明显,而与银行间资金利率直接相关的理财工具便是货币基金,货币基金大量资产配置于协议存款和短期逆回购,在资金利率上行的时候,货币基金收益率也能水涨船高,往往能够率先享受到这些时点效应所带来的收益。
 
  因此,理财专家普遍认为:目前资金面偏紧局面对于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而言可谓利大于弊。“钱荒”过后市场总体的资金成本相对1-5月的宽松水平整体上了一个台阶,在对未来资金面的预期偏向悲观的背景下,包括银行在内地金融机构普遍都主动提高了备付率,所以已经不太可能再出现6月底时的挤兑风潮,且一般货币基金管理人都会安排好适当的头寸空间以应对赎回风险,尤其是在月末等一些特殊时点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