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88 在黑夜(讲章)
(2012-07-25 12:45:23)
标签:
苦难黑暗忧郁症祷告死亡赞美灵魂的冬天悲怆慢性病解脱传福音基督 |
分类: 讲道集 |
今天是可拉后裔的诗歌这个讲道系列的最后一篇,今天也是天歌在Opera House上演的日子。所以今天这样的情况,本来是很想跟大家讲一点高兴的积极的东西,给大家一点鼓励的,可是,今天所要讲的却刚好是整本圣经里最最消极最最痛苦的一段经文。
这就是解经讲道的挑战,因为常常不是你要讲什么就给你讲什么。常常都是经文逼着你讲你不想讲的东西。但这也就是解经讲道的好处,因为最终听众所听见的,不是讲员的话语讲员的思想,而是上帝的话语和心意。所以今天让我们还是从这首诗,来聆听,来体会上帝对我们的心意。
8对我们中国人是吉利的数字,88的话就更是大吉大利。可是,这首诗篇88篇却没有一点吉利的味道,相反还是悲惨到无以复加的一首诗。所以以后有人问你诗篇88篇是讲什么,你只要告诉他“不吉利”就可以了。当然对于我们基督徒来说吉利不吉利不是我们所应该考虑的。
诗篇里面那些悲惨的忧伤的诗歌,数目其实不少,在诗歌的类型上这些都叫哀歌。著名的哀歌包括第六篇,那是我们今年小组查经学过的,“为眼泪祷告”那一课。还有22篇,就是耶稣在十字架上所说的那句话“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就是来自22篇。还有很多其他的哀歌。
但是大部分的哀歌里面还是有一点积极的光明的东西,有些到最后诗人就从苦境中得到拯救了,好像第六篇最后就说“你们一切作孽的人,离开我吧,因为耶和华听了我哀哭的声音”。还有些诗人虽然没有明确地得到拯救,但也相信自己一定能得到拯救,所以很多哀歌里面都有对上帝的许愿,说我一旦得救以后,我就一定会怎样来赞美你,怎样来见证你,向你还愿,还要怎样去鼓励其他受苦的人。这些都是黑暗中的亮光,让我们知道就算在痛苦当中,也不必太过绝望。
但是唯独诗篇88篇却是从头黑到底,似乎一点亮光,一点转机,一点境遇改善的希望都没有。所以今天的题目就叫“在黑夜”。让我们先跟诗人一起进入黑夜,聆听黑夜的歌声,寻找黑夜的轨迹。然后让我们看看怎样从这样的黑夜中找到亮光。
黑夜的轨迹
这首诗大致可以分成三段,1-9节是一段,10-12是一段,最后13-18是第三段。
第一段1-9节是一段很长的痛苦的倾诉,大家从投影上可以看到这段用了一个ABCDCBA的扇形结构。
一头一尾两个A都是向神在呼求,两个C都讲到“坑”,也就是埋葬死人的地方;最中间,也就是最核心的一段D,更是讲到被丢在坟墓里的光景。
从这个结构分析我们可以看见,诗人在这里所面对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死亡的问题。诗人不是在哲学上理论上思考着死亡的问题,而是正在经历着死亡的恐怖,死亡的痛苦。就算他没有真的死,肯定也是离死不远了。
我们在这里也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对死亡的描述:死亡是黑暗,是进入阴间,进入极深的坑中;死亡是软弱无力,死亡也是隔绝:死亡中的人不再被神记念,也和一切所认识的人远远隔开。在下一段我们还可以看到死亡是幽暗,是灭亡,是忘记之地。
而对诗人来说,死亡最不堪忍受的地方,不在被人遗忘,而在被上帝遗忘。所以在第二段10-12节里,诗人一连发了六个问题:
10 你岂要行奇事给死人看吗?难道阴魂还能起来称赞你吗? 11 岂能在坟墓里述说你的慈爱吗?岂能在灭亡中述说你的信实吗? 12 你的奇事,岂能在幽暗里被知道吗?你的公义,岂能在忘记之地被知道吗?
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不能。死人不能看见上帝的作为,不能称赞上帝,不能述说上帝的慈爱和信实,不能知道神的公义。诗人知道不能,上帝也应该知道不能。但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问呢?
诗人的用意明显是要提醒上帝不要忘记他,诗人要用这些不堪忍受的光景跟上帝bargain交涉:难道你能够忍受吗?难道这就是你要的吗?
但是诗人提醒了半天,交涉了半天,有没有得到上帝的回应呢?好像没有。因为第三段又回到痛苦的倾诉,诗人的光景似乎没有任何的改善。虽然诗人从一开始就说“耶和华拯救我的神啊,我昼夜在你面前呼吁”,但是神有没有拯救他呢?好像没有,相反神似乎丢弃了他,似乎神掩面不顾,完全不听他的祷告。诗人在黑暗中开始他的倾诉,到最后还是众叛亲离,只有黑暗来作他的朋友。
在西方音乐史上,有几首最伟大的交响曲都是描述痛苦,描述死亡的。一首就是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还有一首就是我最喜欢的马勒的第九交响曲。都是悲哀到无以复加,但是也正因为悲哀,所以才美到无以复加。如果没有柴可夫斯基第六和马勒第九,可以说整个西方音乐史都是不能想象的。
所以我们也应该感谢神在圣经里给我们留下了诗篇88篇这样的篇章,因为没有这样的篇章,没有这类关于痛苦关于死亡的记录,我们的整个信仰都是不能想象的。
那我们从这首黑夜的诗歌本身可以学到些什么功课呢?
第一,这首诗让我们看到,有时候信靠神的人,也不一定能从痛苦中得到解脱。虽然可能我们当中的有些人从来都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痛苦,我当然希望你将来也不要经历啦。但是有些人却可能已经非常熟悉这里所描述的光景。
有些人在痛苦中只是过客,但还有一些却可能在当中已经停留了太久太久,好像诗人说他自己是“自幼受苦,几乎死亡”。
这似乎是一个从小就患有某种慢性病的人的自诉。而从诗人所用的那些词,好像惊恐,黑暗,被隔绝,有一点像是忧郁症的症状。当然不能排除身体上的疾病,不过很多身体的疾病也是因为精神疾病引起的,反过来也一样。
但是一个患有忧郁症或者其他慢性疾病的人,能够从疾病痛苦中解脱吗?有时候能,但有时候真的不能。即便他是一个基督徒,即便他是一个非常虔诚非常信靠上帝的人,也不能保证一定病得医治,也不能保证一定沉冤得雪,也不能保证一定在有生之年起死回生。
其实在历史上有很多神所重用的仆人,都患有长期的痛苦的疾病:司布真有通风和忧郁症,加尔文有胆结石和偏头痛,圣诗作者William Cowper有严重精神分裂,还有我们中国人当中的暗示之后蔡苏娟和一生和类风湿搏斗的杏林子。但是这些长期和病患搏斗的人,也是神可以用的人,也可以向神唱出诗歌,并且神也可以用他们的诗歌来造就来安慰别的人。
所以感谢神,因为神在圣经里,也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记录,让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得到医治,不是一切都会好起来。在我们灵魂的年轮里不是只有春天夏天和秋天,也有冬天。而灵魂的冬天,也是生命不可或缺的色彩。
第二,这首诗让我们看到死亡的可怕。诗人对死亡的各种描述,我们就不用重复了。但请大家留意这当中讲到的死亡最可怕的地方,都是在于跟上帝的关系。
一方面人在死亡中不能赞美上帝述说上帝的作为,这是死亡最可怕的地方。当然这提醒了我们活着应该做什么。生命最可爱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你活着能够赞美上帝见证上帝。假如你活着却不知道要赞美上帝见证上帝的话,那你活着也跟没活差不多。
另一个死亡最可怕的地方,就是人在死亡中要承受上帝的愤怒。又讲愤怒了,但这不是我要说的,是圣经逼我说的。
7 你的忿怒重压我身。你用一切的波浪困住我。
16 你的烈怒漫过我身。你的惊吓,把我剪除。 17 这些终日如水环绕我,一齐都来围困我。
在这些描述当中我们看到,并不是好像我们听到很多人说的:死了就完了,死了就解脱了。没有解脱的。死亡不是让人得到解脱,而是让人落在上帝的愤怒当中,诗人说神的愤怒好像波浪洪涛一样漫过我,困住我,重重地压住我。死亡的可怕,就在于那是一个没有任何解脱的地方。
在这里我就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圣经老是要跟我们提神的愤怒呢?我想肯定是因为神就是要让我们惧怕,要让我们赶快接受祂的救恩,可以脱离死亡,脱离祂的愤怒。
但是可能除了这以外还有别的原因,就是除了要让我们知道以外,也要让我们告诉别人知道。我觉得圣经不断地提到神的忿怒,那就是神在提醒我们:不要回避这个可能不讨人喜欢的话题。如果你要人信主得救的话,只是讲神的爱并不足够,只是讲平安,甚至讲永生,都并不足够,你还必须讲神的愤怒。
为什么呢?我给你打一个比方。最近不是因为设立排碳税的关系,很多新的电力公司能源公司都在纷纷派人上门推销,争取客户嘛?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碰到,反正我们家至少来了两家公司的推销员。
那些推销员来的时候当然都是强调优越性,强调光明面嘛对不对?肯定是告诉你他们可以帮你省多少钱,给你多少优惠,同时又没有价格上调的风险,至少保证上调比例压到最小,诸如此类的说辞。
可是那么多好处就能够令我们跟他们签约吗?哪有那么容易的。倒不是因为我们精明,不上他的当。因为有些优惠是真的有的。我们上次签的那家公司到现在确实是有优惠的,并没有叫我们上当。所以我拒绝的是最近的一家新的公司。
可是新的公司提供的优惠保障真的有可能比旧的更好哦,为什么我们却不肯换呢?其实不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不想改变,懒得换,就这么简单。
就算本来的电力公司怎么贵怎么不好,至少我们习惯了,虽然我们也想省钱,但是这每月多几块电费,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动到我们的神经,所以一动不如一静,最熟悉的就是最放心的。所以新的公司如果只是向我们强调好处,那是没有希望争取到我们这么懒的客户的。
但是,假如有人来告诉我,你现在用的这家公司,是一家黑心公司,他们的煤气是有毒的,他们的设备是要害人的,你再用下去,终有一天会碰到煤气中毒或者电器爆炸这样的危险。如果他能够提供证明,特别是受害者的见证的话,那我想我就真的会认真对待,真的要考虑换公司了。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当然这只是假设,但是从这个我们可以联想到传福音,就是人在他本来犯罪的路上虽然也活得不怎么舒服,但是毕竟是习惯了,所以一般的人是不会愿意改变的。所以如果你只是向他强调福音的积极面光明面,再大的好处,他还是不会改变的。
除非你让他看到,如果他继续这样下去,他会有极大的危险。除非他知道不信的人将要面对的死亡,审判,上帝的愤怒,他才会有紧迫感,他才会认真考虑接受改变。当然最后还是坚决不改的也大有人在,但是毕竟你用福音的正反两面所做到的,比你单用正面不用反面做到的要多很多。
所以这首诗为我们描述黑暗的现实,让我们看到死亡的可怕,本身就是很有益处的。
黑夜的亮光
但是我们在黑暗中能不能看到一点希望呢?毕竟这首不是不信的人写的诗,而是一个相信神呼求神的人写的诗啊。为什么神会允许他的儿女留在黑暗里得不到解脱呢?为什么神好像不听他们在最痛苦的时候发出的呼求呢?哪怕那只是一小部分的人,不也是很难接受的一件事吗?究竟这片黑暗中的亮光在哪里呢?
人的局限
在我所读过的解经书里面,能够找到两种解释。第一个就是说,诗篇88篇所呈现的,其实是人的局限。也就是说,当人没有永生盼望的时候,尤其是当人还没有得到新约福音的光照的时候,人在死亡的面前就是只能这样绝望。
所以按照这个解释,这首诗给我们的帮助,就是给我们一个新旧世界的对比,用那个时候的黑暗反衬出我们现在的光明,让我们因为看到旧约时代的人的迷茫,绝望,痛苦,从而更加感激,更加珍惜耶稣基督在福音里面给我们的生命的盼望。
当然,今天我们确实知道,耶稣基督已经为我们胜过死亡,也能救我们从死里复活。所以今天靠着基督我们可以说: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这是我们每个基督徒都可以拥有的荣耀的盼望。
如果这首描述死亡黑暗的诗歌,能够使我们像施洗约翰的父亲一样说:“因我们神怜悯的心肠,叫清晨的日光从高天临到我们,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荫里的人,把我们的脚引到平安的路上。”(路1:78-79)假如这首诗,或者类似这首诗所描述的经历,能够引导我们发出这样的赞美,那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可是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这样的解释。因为这样的解释似乎一刀把圣经切成新旧两个世界,好像旧约是比较落后的,比较不开化的,旧约是没有永生盼望的。这个我不太同意。
神的荣耀
所以我比较倾向第二种解释,就是其实诗篇88篇所要彰显的,其实就是神的荣耀。虽然这首诗本身好像看不出任何的光明、任何的荣耀,但是我们从这首诗所在的位置,却可以依稀看到神在黑暗背后的心意。
这首诗前面的87篇,大概是所有诗篇当中最快乐最灿烂最荣耀的一首了吧。讲到各族各方的人倒要到耶路撒冷来敬拜耶和华,上一次的讲道大家还记得吗?
可是这么快乐光明的一首诗,接下来就放了88篇那么黑暗的一首诗。这是什么用意呢?
我们再看第89篇讲什么。89篇那是很伟大也很长的一首诗,我们今天不可能仔细讲。但我们就读一头一尾。
1 我要歌唱耶和华的慈爱直到永远!我要用口将你的信实传与万代!
这是开头,结尾呢?大家打开圣经就可以看到结尾52节“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直到永远。阿门!阿门!”可是这一节应该是整个诗篇第三卷的结尾,不是诗篇89篇的结尾。而89篇真正的结尾,应该是51节,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好吗?
51 耶和华啊,你的仇敌用这羞辱,羞辱了你的仆人,羞辱了你受膏者的脚踪。
可以说前面那个歌唱耶和华的慈爱,传扬神的信实,就概括了这首诗的前半段;这里的敌人羞辱了上帝受膏者的脚踪,就概括了这首诗的后半段。
假如我们把87,88,89三首诗连在一起看的时候,我们就能够看出一点名堂了。我们看见一方面,以色列有着光荣的历史,他们的历史不断告诉他们神的信实和慈爱。另一方面,以色列有着荣耀的未来:神将要用他们来祝福万民。
但是在光荣历史和荣耀将来的中间,以色列人却要面对残酷的现实,就是那段失败,亡国,羞辱的历史。那些承受失败和羞辱的,当然有神的受膏者就是以色列的君王,但是也有平民百姓。而我相信上帝有意把诗篇88篇放在那里,是要让我们看到在他受膏者受羞辱的脚踪里面,不只有君王所受的失败羞辱,也有像88篇作者那样的平民百姓所受的苦难。
这正是保罗所讲的,只要我们与基督,与我们的王也就是上帝的受膏者,一同受苦,就必与他一同得荣耀。所以诗篇88给我们的最大的亮光,就是让我们看到,我们所受的苦难,至少是我们当中有些人所受的非常严重的苦难,那是我们从光荣的历史,进入到荣耀的未来,中间的一段必经之路。
祷告
亲爱的主耶稣,我们感谢你,因为你为了拯救我们,亲自进入我们人类的苦难;为了带你的众子进入荣耀中,你亲自经历那墨黑的幽暗。因你的刑罚我们就得平安,因你的鞭伤我们就得医治。这是你救赎的大恩,我们感谢你。
但是主啊,有的时候,你也会让我们经历灵魂的冬天,你也会让我们进入无法解脱的苦难当中。有时候我们真的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在这样的时候,求主与我们同在,求主坚固我们的信心,使我们仍旧坚定地信靠你,跟随你。也求主让我们既然与你一同受苦,将来也就与你一同得荣耀。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