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篇42-43 深渊的呼唤(讲章)

(2012-03-16 10:55:35)
标签:

诗篇

忧闷

深渊

可拉

渴慕

神自己

波浪洪涛

黑夜

倾诉

敬拜

洞穴探险

耶稣

杂谈

分类: 讲道集

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一部小说,就是杰克ž伦敦所写的《荒野的呼唤》,那是讲一条狼狗,怎样在阿拉斯加的冰天雪地中,变回一头狼的故事。

今天的题目叫“深渊的呼唤”,从今天这两首诗里,我们会看到诗人怎样借着祷告,忧闷变为喜乐,低沉变为高昂。借着祷告,对神有更深的经历

各位这不也是我们所盼望的吗?让我们一起祷告,愿神叫这位诗人的经历,也能成为我们的经历。

祷告

亲爱的上帝,我们的心切慕你,我们盼望能走出忧闷进入喜乐,我们也盼望能对你有更深的经历。求你的灵,今天就借着这两首诗和这篇道,对我们说话,使我们也能够这样地经历你,并且能够常常地仰望你,称赞你。阿门。

背景

从今天开始的新的讲道系列,叫“圣地的祷告学校”,我们会从诗篇42篇开始,讲可拉后裔的诗。

可拉是利未的二儿子哥辖的孙子(代上6:22),是圣经里的一个反面教材

在民数记16章,我们看到这位可拉曾经带头攻击摩西、亚伦,说他们专权,结果神维护摩西亚伦,一边叫亚伦的杖头开花,另一边叫地开口,把可拉和他的同党一起活活地吞下去。神对他的他全家的审判,非常严厉和可怕。

但是可拉虽然受到神的审判,神却没有把他的家族完全灭绝,可拉的后裔仍然在利未人当中事奉神,甚至成为以色列人中著名的音乐家族。在历代志上我们看到(代上6:38),大卫曾指派不同的利未家族,在会幕和后来的圣殿中专门负责歌唱,可拉家族就是其中之一,而可拉后裔所做的诗,可能是诗篇里唯一以家族的名字流传下来的诗集。

可见我们不一定要效法祖先的行为。祖先背叛神,子孙却仍然可以事奉神;祖先被神审判,子孙所写的诗篇却可以留在圣经里,被我们世世代代传颂。

在诗篇里一共有12可拉后裔的诗,集中在前后两个部分。我们从这张投影上可以看见,12首可拉后裔的诗,把12首亚萨的诗夹在中间。然后那12首亚萨的诗,又把18首大卫的诗夹在中间。

12在圣经里面是代表着以色列12支派,所以在诗篇的这种编排里面,我们看到诗篇的编排者似乎是有意地让可拉后裔和亚萨所代表的上帝全地的百姓,围绕在大卫王的身边,并且在大卫的带领下,一起唱诗敬拜上帝。这是一幅非常美的图画。

为什么要把诗篇4243放在一起讲呢?因为在很多古老的希伯来圣经抄本里,这两首诗本来就是一首诗。第二从结构分析来看,43篇明显有一个跟42篇共同的结尾,“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应当仰望神,因我还要称赞祂。他是我脸上的光荣,是我的神。

如果你再仔细观察,会发现这段话其实在第五节已经出现过。所以如果我们把4243连在一起,那么很清楚这本来是一首三段式的诗歌1-5节是一段,6-11是一段,然后43篇是第三段,每段都有共同的结尾。这个在诗歌里叫做叠句或重复句,相当于我们赞美诗里面的副歌。主歌每段不一样,副歌每次都重复,每次都一样。

副歌在我们音乐中的作用,第一是要凸显这首歌的主题,第二是要加强整首歌的情感,借着不断重复,让念的人唱的人感受就越来越强烈。在这首诗里也是一样,而等一下我们还会看见,副歌所讲的,正是诗人能够从忧闷走向喜乐的关键。

那么既然本来是一首诗为什么又会分开变成两首呢?这个我们没法肯定。但我估计就是为了要让可拉后裔的诗,从11首变成12首。11首的话就不够整齐,不够代表性。

还有就是从内容来看,两首的主题跟感觉确实不太一样,第一首主要是诉苦,是一首典型的哀歌;第二首却主要是祷告。第一首的情绪是哀伤的忧闷的,第二首却是激昂的甚至是快乐的。所以把两首拆开,也有它的道理。

心灵的旅程

让我们来跟随诗人的脚步,看他是怎样走出忧闷,进入喜乐。

忧闷

第一段1-5节,也可以说是第一轮的倾诉,是在表达诗人的那种忧闷。为什么忧闷呢?因为他渴望能去朝见神,可是却不能如愿。

第一节说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那是怎样的一种向往,也是怎样的一种干渴!

我们所熟悉的那首诗歌虽然改了一下歌词,但还是很好地表达了这里的意思。“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唯有你是我心所爱,我渴慕来敬拜你。”

诗人所渴望的,正是能够到圣殿去敬拜神。所以唯有当他去敬拜神的时候,他的干渴才能得到饱足。也正因为他过去经历过敬拜的甘甜,现在才更加渴慕神。

为什么诗人那么渴慕神呢?因为神是永生的神,神是活的,是有生命的,也能把生命赐给属于他的人。所以这位神就是活水的源头,这位神能够满足人心灵一切的需要。难怪大科学家思想家帕斯卡尔说:在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洞,这个洞这有神才能够填满。

所以在世界上没有任何的事物,能够给人的心灵完全的满足,唯有神才能够。而一旦你尝到过神所给你的那种满足,你也再也不能从别的地方得到满足了。

但是现在诗人却不能得到他所渴望的满足。他渴望的是清凉的溪水,喝到的却是苦涩的眼泪。可能因为身体的病痛,可能因为被敌人掳到了外邦,以至他现在不能够再去朝见神。于是只能昼夜以泪洗面。

旁边的人还要在伤口上撒盐,不住地对他说:“你的神在哪里呢?假如你的神在的话,为什么不救你呢?为什么不医治你呢?”

现在的问题,是诗人没有办法从他现在的经历中,拿出证明给这些人看到。对他来说只有过去的经历,他只能说过去他曾经和大家一起,欢喜快乐地敬拜守节,那个时候神是那么真实,那么美好。

可是现在,他越是追想这些事,他的心就越是悲伤。过去的欢乐和现在的悲伤,过去的热闹和现在的孤寂,过去的繁华和现在的荒芜,形成一个没有办法妥协的矛盾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诗人第一次唱出那个副歌

5 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应当仰望神。因他笑脸帮助我,我还要称赞他。

当你肉体的眼睛看不见神的时候,你要使用信心的眼睛。当你没有办法从环境,从经历得到安慰的时候,你要对自己的心说:“不要忧闷,不要烦躁,应当仰望神。因为神是你的帮助,你的拯救。”

询问

第一轮倾诉表达了诗人的忧闷,第二轮倾诉则开始为他的困境向上帝发出询问

在这段上下求索的旅程中,诗人的心先是把他带到约旦地,带到黑门岭,又带到米萨山,这些也许都是他过去走过的地方,是他在朝圣的路上,留下美好记忆的地方。

但是这些地方似乎并不能给他安慰和光明,只听见瀑布发声,深渊就与深渊响应。悲伤就好像波浪洪涛漫过他的身体,把他淹没,使他不能呼吸。

这是来自神自己的波浪洪涛,这是一个神让他经历的心灵的黑夜。但是在这个时候诗人就想到,既然我曾经在白昼经历过上帝的慈爱,为什么我就不能在黑夜祷告祂呢?上帝让我在白昼经历他的慈爱,难道不是要让这些的经历,这些的慈爱,成为我黑夜中的诗歌,黑夜中的亮光吗?

于是在9-10节,诗人把他之前对自己说的话,把他心里的困惑,心里的愤恨,全都对神倾倒出来。9 我要对神我的磐石说,你为何忘记我呢?我为何因仇敌的欺压时常哀痛呢? 10 我的敌人辱骂我,好像打碎我的骨头,不住地对我说,你的神在哪里呢?

既然自己无法回答“你的神在哪里”这个问题,那就不如把问题带到神面前,让神自己来回答。既然心灵在敌人的欺压面前不堪重负,好像骨头快要被打碎,那就把重担卸给神,让神来承担。

于是副歌再一次响起:11 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应当仰望神。因我还要称赞他。他是我脸上的光荣,(原文作帮助),是我的神。

祈求

第三轮43篇,诗人就继续向神祷告祈求。既然已经来到神面前,那就痛痛快快地向神倾心吐意吧。

1-2节,那是一个求神伸冤的祷告。诗人求神伸他的冤,救他脱离诡诈不义的人。

3-4节,那是一个求神引导的祷告。诗人求神在救他脱离仇敌的欺压之后,继续发出亮光和真实,好引导他重新来到神的圣山,神的居所,让他可以再次向神献上敬拜和赞美。

可见诗人的祷告,不只是他自己可以脱离困境,而是有一个更高的愿望,就是可以来敬拜神。求神拯救,求神伸冤的最终的目的,也就是为了让他可以敬拜神。诗人最终所祈求所渴慕的并不只是神的帮助,神的拯救,神的医治,神的伸冤,而是神自己。为什么呢?因为神自己就是他心所爱,神自己就是他最大的满足。

我们所渴慕的,是神的帮助呢,还是神自己呢?当我们求神帮助,求神医治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其实神自己才更加值得我们追求,值得我们爱慕呢?有没有想过神帮助我们医治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可以敬拜祂,并且在敬拜当中可以得到祂自己呢?

当诗人想到神会听他的祷告,他是何等快乐,何等向往那个敬拜的时刻。你看第4节的话,4 我就走到神的祭坛,到我最喜乐的神那里。神阿,我的神,我要弹琴称赞你。

比起那时候的快乐,现在的痛苦就不足介意了;如果最终一定可以来到我们最爱的神那里,如果最终我们的一切需要都能够得到满足,一切忧伤都可以被抚平,一切眼泪都将被擦干,那么我们就不需要为现在太过烦恼,太过烦躁了。

所以当副歌最后一次在第五节响起的时候,词句虽然是一样的,但是那个语调和情感明显是不一样的。5 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应当仰望神。因我还要称赞他。他是我脸上的光荣,是我的神。

经过这样的分析,相信大家已经发现,这是一首结构非常工整,语言非常优美的诗歌。这首诗在情感上动态上层层推进,从低沉一步步进入高昂,从忧闷烦躁一步步进入喜乐释放。这样的祷告,实在是感人肺腑,激动人心。

深渊的呼唤

整首诗的核心,也是这首诗最独特,意境最深长的地方,我认为,就是在中间427节那个神在深渊中的呼唤:7 你的瀑布发声,深渊就与深渊响应。你的波浪洪涛漫过我身所以这篇道的题目就叫“深渊的呼唤”。

深渊,尤其对于以色列人中东文化的人来说,那是非常可怕的地方。深渊代表了死亡,代表了在神开始创造之前的那种混乱和黑暗,深渊是洪荒怪兽居住的地方,是一个没有秩序、没有光明的地方。对于诗人来说他当时的经历,就是一个进入深渊的经历。

但是就在诗人觉得他快要绝望,快要被深渊吞没的时候,神却在深渊里、瀑布中,向他发出呼唤。波浪洪涛并不能阻挡神的声音,甚至有时候波浪洪涛,就是神的声音。

我去年坐飞机去武汉的时候,飞机上不是有放电影吗,我就看了一部,因为是从中间看起的,只看到片尾没看到片头,回来后再查资料,才知道这部电影的名字叫Sanctum,中文翻译叫《夺命深渊》,那是Avatar的导演James Cameron在去年出的一部3D的电影。

电影讲到一群喜欢探险的人,在探索一个很大很深的洞穴的时候,因为出了意外,断了退路,所以只能继续往里,往下走,想要顺着洞底的那条河游出去。过程中他们经过千辛万苦,无数惊险,最后除了领队的儿子生还以外,其他人全部丧生。

可以说这是一部相当可怕的电影。最可怕的,就是那种地下洞穴,那种陷入深渊里面的情景。虽然你可以想象飞机座位靠背上那个小电视屏幕效果有多差,根本看不出这部电影最突出的那些特技效果,可是我看的时候仍然可以感觉到那种绝望,那种窒息,那种恐惧。

看完了我就立志:这辈子打死我也不玩洞穴探险。其实不要说洞穴探险,什么探险我都不想玩。

可是当我在看的时候我还想到一个人你猜是谁?就是主耶稣。我就想到主耶稣就是替我们进入深渊的那个人。正是因为主耶稣替我们经过了死亡的深渊,我们才可以不用落入地狱的深渊。正是因为主耶稣为我们死,为我们复活,我们才能够脱离死亡,进入永生。

正是因为主耶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发出了那个绝望的呼喊:“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所以我们今天才可以做出这个信心的宣告:“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得,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因为“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 8:38-39

如今这位主耶稣,正在呼唤我们跟随他,跟他一起死,也一起复活。但因为他已经走在我们前面,而且他已经得胜,已经从那一头出来了,所以我们可以放心地跟他走。

也因为这位耶稣基督经历过人间所有的痛苦,他知道什么叫深渊,他知道什么叫黑暗,他知道什么叫绝望,而这位耶稣基督,就是我们的主,我们的神。所以我们今天,哪怕我们落在深渊里黑暗中,我们都可以比可拉的后裔更有信心地说:

5 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应当仰望神。因我还要称赞他。他是我脸上的光荣,(原文作帮助)是我的神。

祷告:

亲爱的主耶稣我们感谢你,因为你就是我们的神。感谢你你亲自进入我们中间,并且亲身背负我们的重担。因你受的刑罚,我们得凭平安;因你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你为我们承受死亡,让我们可以得到生命。

主就求你在我们当中继续地光照我们,用你的真理引导我们,让我们不是以得医治得帮助为满足,而是懂得渴慕你自己,以你为最大的喜乐和满足。主啊,我们活着本来就不是为着我们自己,而是为着敬拜你。如今我们得到了你的拯救,我们就更应当敬拜你。所以主啊,就求你从我们身上得着赞美,得着感谢,得着一切你当得的敬拜。

也求你使我们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你钉十字架。以至于我们即使在黑夜中,在困顿中,在深渊面前,我们仍然能够信靠你,仰望你,并且赞美你。

也求你继续感动我们中间还没有信的亲友,开启他们的心,使他们能够认识永生的神,使他们能够找到他们生命的源头,使他们能获得这份他们一直在寻找,但在世上任何地方,都得不到的满足。

阿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