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风病人家庭康复的9大误区

(2014-04-01 13:58:05)
标签:

杂谈

中风患者急性期治疗后常遗留一些肢体、语言、吞咽等功能障碍。由于不能在医院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患者往往会在家中进行自我康复锻炼。神经内科黄宇明主任提醒,要注意家庭康复中存在的9大误区。

下面我们分析一个病例:某女士,61岁,3月前患脑梗死。出院后曾割腕一次。现遗留左侧肢体偏瘫,伴焦虑抑郁状态。出院在家自行康复锻炼,每天站立及行走一小时以上,半月前为进一步康复治疗入我院。入院检查发现上肢屈曲,下肢画圈样走路,脚内翻,典型的偏瘫异常模式。目前经半月康复治疗,脚内翻、画圈样走路有明显改善,上肢屈曲无明显变化,焦虑抑郁状态略有好转。

误区一、过度的肢体的康复

患者与家属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如上面的例子所示,过早的站立与行走加快了异常模式的形成,异常模式一旦形成纠正就十分的困难,偏瘫患者的锻炼应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运动时间由长到短,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应遵守康复训练的顺序:床上移动翻身→坐位→坐位平衡→双膝立位平衡→单膝立位平衡→坐到站→站立平衡→步行→上下楼梯。例如上面介绍的患者我们应该先练习坐到站到走路,不应过早强迫自己行走,要求质不求量。

误区二、忽视整体的训练

我们人体是一个整体,康复训练也要注意整体的协调性。在训练时患者与家属会出现只为某一单项训练而训练如:在练习走路时,我们要注意躯干的协调性,可以选择让患者站到试衣镜前面进行练习。

误区三、忽视非躯体的康复

所谓的非躯体的康复即是认知、语言、吞咽、心理等功能的康复。在康复中患者及家属认为能走路就是康复,上面的例子已说明,焦虑抑郁差点酿成悲剧,焦虑抑郁状态的病人暴躁,积极性不高,不能很好的配合康复治疗,减缓康复的前进的步伐,我们应重视非躯干康复,对于此类的患者在家庭康复中加强患者心理疏导,通过卡片及唱歌进行语言的训练等。

误区四、家属缺少正确的指导

患者会对患侧肢体忽视,家属应加强对患侧肢体的使用,例如进餐、开关电视、使用电话或其他患者感兴趣的事情,应安排用患侧操作,以引起患者对患肢的注意。

误区五、忽视对患者的奖励与惩罚

患病后患者的自觉性会降低,家属要侧重加强患者的锻炼,可以给患者布置作业的形式进行训练,实行奖惩制度增加患者对康复训练的趣味性。

误区六、忽视人际交流,疏远人群

患者在家庭康复中应侧重加强患者与外界人员的交流,多让患者参与小区等集体活动,避免患者独处。保持心情舒畅。

误区七、忽视定期的康复复检

患者要按照康复师的要求定期到医院进行康复复检,包括对肢体,语言,吞咽心理等功能的评估,能更好的及时纠正异常的运动模式以及做出最积极的治疗。

误区八、忽视日常生活的用途

康复来源于生活,如:手功能的训练可以选择择菜,剥花生;肩关节的训练可以选择擦桌子,玻璃;练习膝关节的稳定性可以选择上下楼梯。乘坐交通工具都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误区九、食物的营养搭配

患者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和低盐饮食为主,适当多吃含优质蛋白质丰富的瘦肉、鱼类、乳制品和大豆制品,少吃动物脂肪,多吃新鲜绿叶蔬菜和新鲜水果。

总之,患者及家属在家庭康复训练中要注意以上存在的误区,尽可能做到科学、系统、规范。祝愿所有中风患者早日康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