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新加坡的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及启示
(2009-07-09 16:22:50)
标签:
杂谈 |
国际视野·教师资格制度研究(4750)ok
摘自《师资建设》期刊
一、新加坡教师资格制度
(一)招聘制度——身份明确,把关教师入口
新加坡没有系统的师范教育,教师录用实行招聘制,且教师聘用与培训分离。
新加坡教育部每年都按照事业发展的需要将招聘教师的信息(人数,科目,条件,时间,地点,要求等)在网站和报纸上予以公布,公开招考。只要符合招聘条件的都可以申请报名,教师招聘由政府实行,教师的身份是国家公务员。近几年,教育部还开放了国门,面向世界招聘教师,网罗世界优秀人才。
整个招聘过程宣传力度很大,政策性、规定性、程序性很强,把关也很严。考核分笔试和面试,两试合格者就可以得到教育部的派遣,到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受训。受训合格,由教育部分配到指定的学校。
1、招聘制度明确了教师的身份和法律地位
教师的公务员身份赋予了教师具有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性质,体现了“政府为主体,公共性质为导向”的价值体系。教师聘任权在政府而不在学校,因此教师与学校、国家之间是公法关系的行政合同关系,教师的委派有“行政任命的性质”。
新加坡教师依法享有公务员权益,待遇有保障。对教师的处分,解聘都有法定的程序,并且有明确的申诉、复审等行政救济措施。如果学校要解聘不胜任本职工作的教师,必须要通过法律程序进行,要提供详尽的、全部的被解聘教师的材料,其中包括教师的工作档案、不称职的依据(如有教师本人签字的每年评估意见)、关键事件的证人、日期等。由此可见,新加坡教师的法律地位是很牢固的,只要教师不随意违规,不违法,身份基本上是“终身”的。
2、遴选慎重,严把教师入口关
新加坡对教师申请条件要求近似苛刻。新加坡中小学教师资格获取分两种。
一种是大学毕业生要获得教师资格,必须拥有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或其它教育服务界认可的大学学士文凭。学生通过教育部的考核后,到国立教育学院受训1年的教育与课程学习科或2年的体育教育科加教育与课程学习科,分别获取大学毕业生教育文凭和大学毕业生教育文凭(体育)后,全部由教育部分配到相应的中小学校。
另一种是“A”水准或理工学院文凭生通过教育部的考核后进入国立教育学院或进行四年的本科学习获取教育学士文凭,或进入两年的学术科与教学实践科、体育科加学术科与教学实践科,分别获取教育专业文凭和体育教育专业文凭,或进入一年的家政与教学实践科、艺术/音乐科与教学实践科分别获取家政教育专业文凭和艺术/音乐教育专业文凭,由教育部统一分配至相应的中小学。“A”水准文凭者修读教育学士文凭、教育专业文凭、体育教育专业文凭,除了对其“A”水准考试成绩有详细的规定外,还对其“O”水准、英语、母语有专门的要求。专修体育教育专业文凭必须通过体能测试及入学或相关笔试。专修音乐、美术、美术/音乐/家政教育专业文凭在学科特长方面有相应等级要求;修读特殊教育专业文凭必须学习两年相关课程。
申请进入国家教育学院(新加坡唯一提供教师教育课程的机构)的人员必须经过筛选,筛选的通过率为25%-30%
。为保证质量,教育学院成立了国际评估委员会,对教育学院的教学进行跟踪评估,评委来自国际知名大学的教育领域的专家。
(二)培训制度——专业引领,提升职业素质
在新加坡,取得教师资格必须到国立教育学院进行学习、受训,教师资格每晋升一级都要接受规定的学习要求、课程培训。
1、“教师教育模式”。此模式设置课程包括两方面:①教师的专业能力,它不仅包括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包括实际操作应用能力,要求教师具有交流信息、传授知识、组织与管理教学、了解学生的需求与渴望、计划教学与评估学生等能力;②教师的个人能力与修养,它包括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目的、动机等,要求教师具有对社会问题的意识及敏锐性、批判性思维、适应能力等。新加坡教育部规定,自1998年起中小学校教师每年必须接受不少于100个小时的培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脱产或在岗学习,也可以在国内或国外接受培训,国内受训由国立教育学院负责。教育学院设置了专门的培训课程,如:高级教师课程、高级的高级教师课程、部门管理文凭、领导培训课程,领导的领导课程等。
2、“专业发展持续模式”。一名非大学毕业的教师能通过这个模式,在教学的5年内获取基本的学士文凭,同样一名大学毕业的教师有机会以5年的时间完成硕士课程,并在接下来的10年考获博士。教育部为攻读硕士或博士的优秀教师提供奖学金,其他的予以资助。这种模式让教师增进知识与技能,同时提供提升文凭的机会。
3、“教师专业与个人发展配套”。在这个计划下,服务满12年以上的教师,可以享有两个半月的公休进修假期(带全薪)。此外,教育部也会让所有教师每年报销400至700元的进修与发展费。
4、“教师专业发展脱产计划”。按照计划规定,每工作完6年,教师就可以申请参加半年的该计划(职务保留),学习期间享受半酬待遇。如果在进修期间教师愿意承担一半的工作责任,而用剩下的时间开展行动研究或其他专业化发展活动,教师可以获得全部酬劳。
5、企业精神培养。新加坡教育与其他行业结合紧密,教育部定期派遣教师到企业、银行、金融机构等行业去实习,发展教师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
(三)保障制度——薪金丰厚,网络行业精英
1、受训补助。为了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到教师队伍,政府从教师职前在国立教育学院受训开始就进行补助,且数额足够个人生活。
2、显性契约。所有受训教师学费都由教育部承担,都要与教育部签订服务契约,契约期为三年(教育学士4年)。若不能取得教师资格或毁约,受训教师将连本带利还清所获的全部补助。
3、“敬业乐业计划”。教育部于2002年拟定了“敬业乐业计划”,为普通教师和属于有薪金阶的教师设立恩俸金。每年从2000元至4800元不等,视当年国家的经济情况而定。2006年涨幅达30%。
4、网络行业精英。新加坡教育部长尚达曼在2006年教师节上说,在教育部今年的招聘活动中,有12%的申请者是中途专业者,即8名申请人当中就有1名是在其他领域工作过几年后才想转行进入教育界的。
(四)晋升制度——路径清晰,确保机制灵活
加坡教育部为教师的职业发展设计了三条“管道”(下图),每条“管道”都体现着教师资格与任用、培训、晋级的紧密关系,使得教师的资格更具灵活性,教师潜力挖掘有活力。
校长及相关领导每年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对教师进行细致的评估,结果交当事教师认可并签字。资格晋级参考连续三年的评估结果,A等:在全部工作中表现杰出,并且超额完成任务,大约5%;B等:在全部工作中表现优秀。大约25%;C等:能胜任工作,在部分工作中表现优秀。大约65%;D等:在本质工作中表现一般,只能完成基本要求;E等:不能完成本职工作,(D、E合计约5%)。C等是基本要求,有D、E等级的,至少三年内不予晋级,D等级教师将接受校长的谈话,E等级教师将面临解聘。资格晋级体现激励,如,若教师连续三年C等,不可以晋级;连续三年中有两个C等,难以晋级;三年评估结果排列为BBC的不能晋级,但CBB可以晋级。若教师对评估结果不服,可以向校群督导或教育部申诉。
二、新加坡教师资格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1、拓宽教师来源渠道,把住教师的“入口”,统一教师资格标准。
我国教师来源的主力军是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而师范院校的生源层次不高,特别是国家建设重点院校(师范没参与)、1999年高校扩招后,师范院校的生源状况更不佳,这与教育地位、教师身份不相符。我们可以保留系统的师范教育优势,借鉴新加坡招聘制度的办法,面向社会,实现真正的公开招聘教师制度。这样,既有利于选择优秀的师范毕业生、吸引非师范专业的优秀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还有利于淘汰素质不合要求的毕业生,从而把住教师的“入口”关,为逐步提高教师素质,实现统一教师资格标准,统一管理口径,教师任用“三制一体”(职务、资格、聘任)打下良好的基础。
2、提升教师地位、树立教育形象。
评价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是否在健康、正常的轨道,教育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地位预示着教育的地位,教师的形象代表着教育的形象。人们往往从物质待遇上直观判断从业人员社会地位!教师物质待遇也并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与同地区其它行业相比所处的位置(《教师法》颁布后,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保障、提高教师的待遇。据相关资料统计,1995年,全国教师平均工资5435元,在当年16个行业中屈居第13位。然而,10年后,中华英才网提供的2004年下半年国内36种职业的年薪排名,教师仅排在第33位)。教师的工作更多的是奉献,必须有一种激励奉献的可靠机制,否则,教师奉献精神就不可能持续增长,而且,这种奉献将成为对教师素质的单方面的消耗,这是很危险的。
借鉴新加坡教师保障制度,我们可以恢复已经取消多年的师范生补贴助学制度,甚至还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根据未来教师岗位需求设定招生计划,集中财力人力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培养,提高教师入口质量,减轻教师就业压力,留住高质量的教师,吸引高学历的优秀人才从教,减轻教师从教不满意度,不断提升教师地位。
我国前副总理李岚清说过,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穷国并不是不能办大教育!以前,“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现在,国家经济发展如此迅速,我们不穷也不苦了,教育、教师的地位怎么还不高呢?“人民教育政府办,办好教育为人民”,如果政府带领全社会都重视教育,都关心教育,还有什么样的教育办不好!
3、激励教师不断发展,推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新加坡政府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是唯一的有竞争力的资源,教育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因此,教育部为所有的教师提出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即“thinking
schools,
取得教师资格应该只是教师资格制度的执行起点,只有建立更为合理的教师评估制度,明确教师发展的路径与方向,打破教师资格的“终身制”,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才能激励教师不断发展,推动教师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三、小结
2003年9月8日,中国教育部在北京隆重举行“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启动仪式,教育部长周济说:“高质量的教育是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显著标志,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在教师。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没有教育的质量,就没有人才的质量。上千万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教育改革发展成败盛衰之所系,全民族素质、综合国力和祖国前途命运之所系。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是一支爱岗敬业的好队伍,但是与时代要求和人民期望还有一定差距,整体素质亟待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希望通过推动教师资格制度的发展为社会快速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
1
□文/华东师范大学 汪晶晶
一、新加坡教师资格制度
(一)招聘制度——身份明确,把关教师入口
新加坡没有系统的师范教育,教师录用实行招聘制,且教师聘用与培训分离。
新加坡教育部每年都按照事业发展的需要将招聘教师的信息(人数,科目,条件,时间,地点,要求等)在网站和报纸上予以公布,公开招考。只要符合招聘条件的都可以申请报名,教师招聘由政府实行,教师的身份是国家公务员。近几年,教育部还开放了国门,面向世界招聘教师,网罗世界优秀人才。
整个招聘过程宣传力度很大,政策性、规定性、程序性很强,把关也很严。考核分笔试和面试,两试合格者就可以得到教育部的派遣,到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受训。受训合格,由教育部分配到指定的学校。
1、招聘制度明确了教师的身份和法律地位
教师的公务员身份赋予了教师具有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性质,体现了“政府为主体,公共性质为导向”的价值体系。教师聘任权在政府而不在学校,因此教师与学校、国家之间是公法关系的行政合同关系,教师的委派有“行政任命的性质”。
新加坡教师依法享有公务员权益,待遇有保障。对教师的处分,解聘都有法定的程序,并且有明确的申诉、复审等行政救济措施。如果学校要解聘不胜任本职工作的教师,必须要通过法律程序进行,要提供详尽的、全部的被解聘教师的材料,其中包括教师的工作档案、不称职的依据(如有教师本人签字的每年评估意见)、关键事件的证人、日期等。由此可见,新加坡教师的法律地位是很牢固的,只要教师不随意违规,不违法,身份基本上是“终身”的。
2、遴选慎重,严把教师入口关
新加坡对教师申请条件要求近似苛刻。新加坡中小学教师资格获取分两种。
一种是大学毕业生要获得教师资格,必须拥有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或其它教育服务界认可的大学学士文凭。学生通过教育部的考核后,到国立教育学院受训1年的教育与课程学习科或2年的体育教育科加教育与课程学习科,分别获取大学毕业生教育文凭和大学毕业生教育文凭(体育)后,全部由教育部分配到相应的中小学校。
另一种是“A”水准或理工学院文凭生通过教育部的考核后进入国立教育学院或进行四年的本科学习获取教育学士文凭,或进入两年的学术科与教学实践科、体育科加学术科与教学实践科,分别获取教育专业文凭和体育教育专业文凭,或进入一年的家政与教学实践科、艺术/音乐科与教学实践科分别获取家政教育专业文凭和艺术/音乐教育专业文凭,由教育部统一分配至相应的中小学。“A”水准文凭者修读教育学士文凭、教育专业文凭、体育教育专业文凭,除了对其“A”水准考试成绩有详细的规定外,还对其“O”水准、英语、母语有专门的要求。专修体育教育专业文凭必须通过体能测试及入学或相关笔试。专修音乐、美术、美术/音乐/家政教育专业文凭在学科特长方面有相应等级要求;修读特殊教育专业文凭必须学习两年相关课程。
申请进入国家教育学院(新加坡唯一提供教师教育课程的机构)的人员必须经过筛选,筛选的通过率为25%-30%
。为保证质量,教育学院成立了国际评估委员会,对教育学院的教学进行跟踪评估,评委来自国际知名大学的教育领域的专家。
(二)培训制度——专业引领,提升职业素质
在新加坡,取得教师资格必须到国立教育学院进行学习、受训,教师资格每晋升一级都要接受规定的学习要求、课程培训。
1、“教师教育模式”。此模式设置课程包括两方面:①教师的专业能力,它不仅包括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包括实际操作应用能力,要求教师具有交流信息、传授知识、组织与管理教学、了解学生的需求与渴望、计划教学与评估学生等能力;②教师的个人能力与修养,它包括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目的、动机等,要求教师具有对社会问题的意识及敏锐性、批判性思维、适应能力等。新加坡教育部规定,自1998年起中小学校教师每年必须接受不少于100个小时的培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脱产或在岗学习,也可以在国内或国外接受培训,国内受训由国立教育学院负责。教育学院设置了专门的培训课程,如:高级教师课程、高级的高级教师课程、部门管理文凭、领导培训课程,领导的领导课程等。
2、“专业发展持续模式”。一名非大学毕业的教师能通过这个模式,在教学的5年内获取基本的学士文凭,同样一名大学毕业的教师有机会以5年的时间完成硕士课程,并在接下来的10年考获博士。教育部为攻读硕士或博士的优秀教师提供奖学金,其他的予以资助。这种模式让教师增进知识与技能,同时提供提升文凭的机会。
3、“教师专业与个人发展配套”。在这个计划下,服务满12年以上的教师,可以享有两个半月的公休进修假期(带全薪)。此外,教育部也会让所有教师每年报销400至700元的进修与发展费。
4、“教师专业发展脱产计划”。按照计划规定,每工作完6年,教师就可以申请参加半年的该计划(职务保留),学习期间享受半酬待遇。如果在进修期间教师愿意承担一半的工作责任,而用剩下的时间开展行动研究或其他专业化发展活动,教师可以获得全部酬劳。
5、企业精神培养。新加坡教育与其他行业结合紧密,教育部定期派遣教师到企业、银行、金融机构等行业去实习,发展教师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
(三)保障制度——薪金丰厚,网络行业精英
1、受训补助。为了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到教师队伍,政府从教师职前在国立教育学院受训开始就进行补助,且数额足够个人生活。
2、显性契约。所有受训教师学费都由教育部承担,都要与教育部签订服务契约,契约期为三年(教育学士4年)。若不能取得教师资格或毁约,受训教师将连本带利还清所获的全部补助。
3、“敬业乐业计划”。教育部于2002年拟定了“敬业乐业计划”,为普通教师和属于有薪金阶的教师设立恩俸金。每年从2000元至4800元不等,视当年国家的经济情况而定。2006年涨幅达30%。
4、网络行业精英。新加坡教育部长尚达曼在2006年教师节上说,在教育部今年的招聘活动中,有12%的申请者是中途专业者,即8名申请人当中就有1名是在其他领域工作过几年后才想转行进入教育界的。
(四)晋升制度——路径清晰,确保机制灵活
加坡教育部为教师的职业发展设计了三条“管道”(下图),每条“管道”都体现着教师资格与任用、培训、晋级的紧密关系,使得教师的资格更具灵活性,教师潜力挖掘有活力。
校长及相关领导每年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对教师进行细致的评估,结果交当事教师认可并签字。资格晋级参考连续三年的评估结果,A等:在全部工作中表现杰出,并且超额完成任务,大约5%;B等:在全部工作中表现优秀。大约25%;C等:能胜任工作,在部分工作中表现优秀。大约65%;D等:在本质工作中表现一般,只能完成基本要求;E等:不能完成本职工作,(D、E合计约5%)。C等是基本要求,有D、E等级的,至少三年内不予晋级,D等级教师将接受校长的谈话,E等级教师将面临解聘。资格晋级体现激励,如,若教师连续三年C等,不可以晋级;连续三年中有两个C等,难以晋级;三年评估结果排列为BBC的不能晋级,但CBB可以晋级。若教师对评估结果不服,可以向校群督导或教育部申诉。
二、新加坡教师资格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1、拓宽教师来源渠道,把住教师的“入口”,统一教师资格标准。
我国教师来源的主力军是师范院校的毕业生,而师范院校的生源层次不高,特别是国家建设重点院校(师范没参与)、1999年高校扩招后,师范院校的生源状况更不佳,这与教育地位、教师身份不相符。我们可以保留系统的师范教育优势,借鉴新加坡招聘制度的办法,面向社会,实现真正的公开招聘教师制度。这样,既有利于选择优秀的师范毕业生、吸引非师范专业的优秀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还有利于淘汰素质不合要求的毕业生,从而把住教师的“入口”关,为逐步提高教师素质,实现统一教师资格标准,统一管理口径,教师任用“三制一体”(职务、资格、聘任)打下良好的基础。
2、提升教师地位、树立教育形象。
评价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是否在健康、正常的轨道,教育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地位预示着教育的地位,教师的形象代表着教育的形象。人们往往从物质待遇上直观判断从业人员社会地位!教师物质待遇也并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与同地区其它行业相比所处的位置(《教师法》颁布后,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保障、提高教师的待遇。据相关资料统计,1995年,全国教师平均工资5435元,在当年16个行业中屈居第13位。然而,10年后,中华英才网提供的2004年下半年国内36种职业的年薪排名,教师仅排在第33位)。教师的工作更多的是奉献,必须有一种激励奉献的可靠机制,否则,教师奉献精神就不可能持续增长,而且,这种奉献将成为对教师素质的单方面的消耗,这是很危险的。
借鉴新加坡教师保障制度,我们可以恢复已经取消多年的师范生补贴助学制度,甚至还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根据未来教师岗位需求设定招生计划,集中财力人力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培养,提高教师入口质量,减轻教师就业压力,留住高质量的教师,吸引高学历的优秀人才从教,减轻教师从教不满意度,不断提升教师地位。
我国前副总理李岚清说过,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穷国并不是不能办大教育!以前,“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现在,国家经济发展如此迅速,我们不穷也不苦了,教育、教师的地位怎么还不高呢?“人民教育政府办,办好教育为人民”,如果政府带领全社会都重视教育,都关心教育,还有什么样的教育办不好!
3、激励教师不断发展,推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新加坡政府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是唯一的有竞争力的资源,教育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因此,教育部为所有的教师提出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即“thinking
schools,
取得教师资格应该只是教师资格制度的执行起点,只有建立更为合理的教师评估制度,明确教师发展的路径与方向,打破教师资格的“终身制”,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才能激励教师不断发展,推动教师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三、小结
2003年9月8日,中国教育部在北京隆重举行“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启动仪式,教育部长周济说:“高质量的教育是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显著标志,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在教师。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没有教育的质量,就没有人才的质量。上千万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教育改革发展成败盛衰之所系,全民族素质、综合国力和祖国前途命运之所系。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是一支爱岗敬业的好队伍,但是与时代要求和人民期望还有一定差距,整体素质亟待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希望通过推动教师资格制度的发展为社会快速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