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习惯养成(4):提升父母的影响力
(2012-05-26 13:56:50)
标签:
杂谈 |
分类: 育儿培训 |
2012.5.17——《幼儿习惯养成(4):提升父母的影响力》
内容:幼儿习惯养成(4)
张岩老师
2012.5.17周四
最近我讲的这几次课都是关于幼儿习惯养成的内容, 主要有生活习惯培养和改善、文明礼貌培养技巧、学习方法的培养技巧三方面内容。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吸收,便于直接应用,我今天会讲小部分知识点,大部分时间留给大家解答疑难和实际操作,因为这是这个月关于这一话题的最后一次课。
一、孩子习惯养成要注意的事项
1、培养孩子习惯,大人的语言指令一定要清晰。
无论你是想培养孩子“学习方面的习惯”还是“生活方面的习惯”,语言的指令一定要清晰,你说得越清楚,孩子越会明白。
这个目前幼儿园老师还有家长普遍会犯这样的毛病。比如:好好坐着吃饭,快点吃,快写作业等等,这都是不清楚的指令。“什么是好好坐着,什么是快点”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特别是小班孩子太抽象了。应该这样:请把小屁股靠后坐,一口饭一口菜的吃,一只手扶桌面,另一只手写字。你说得越清楚,孩子越会明白。这也就是为什么家长教孩子效率低,老师指导,孩子就很容易明白,关键在语言的应用。
2、重视父母的影响力
1)、大人不要对孩子用“威胁、挖苦孩子”的话。
另外,我最近经常听到的威胁、挖苦孩子的话,太多了。大人不要这样。今天我讲的习惯培养,其实是在教父母方法,父母先这样做,之前的几次课都是直接教孩子的。
记得有人问过蔡老师,他教出来的孩子和别人的有什么不同。蔡老师答:孩子都是大同小异的,最主要的是他教出来的孩子的而父母很不一样,父母先提升,孩子才会提升。可见父母的影响力,所以今天的所有内容都是提升父母的内容。
2)、大人时刻督促提醒孩子;当孩子忘记如何做的时候,请耐心把孩子拉回来,用温暖的语言提醒孩子。
另外“家里有两三个孩子的,如果有一个孩子犯错,就会被孤立”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对的;应该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比如:“老二犯错,妈妈要全家都不理他,孤立他”和“老二犯错时,妈妈号召全家关爱老二,给老二做榜眼,当老二犯错大家提醒他正确的做法,老二会不会感到很温暖呢?”结果可想而知。小孩子的习惯,不是一两天就养成的,要大人时刻督促提醒的,坚持才是成功的关键。所以当孩子忘记如何做的时候,请耐心把孩子拉回来,用温暖的语言提醒孩子“宝贝,是不是到了该睡觉的时间了呀”和“到点了,快睡觉”完全不一样。想想孩子更容易接受那个呢?
3)、环境。大人要以身作则,同时要用环境去提醒孩子。
另外,我之前也有提到过环境。快睡觉了,妈妈这边要宝宝睡觉,那边爸爸在看球赛,宝宝会不会想:爸爸怎么不睡啊,干嘛要我睡。全家一起做,一起遵守;不要这边大人这样做,另一边又要求孩子做到位。
另外,家中有没有明确的标识。如,孩子吃饭总说话,是不是可以在饭桌旁边,贴一个“嘘”的标识,就是手指竖起放在最前的动作标识,用环境去提醒孩子。
二、孩子常犯的错
1、孩子爱撒谎,怎么办?
刚才一位妈妈的问题,我拿到现在来回答。先思考孩子为什么说谎。
1)、孩子说谎,有两种:
一种是幻想与现实重叠,孩子常搞不清想象的和真实的,有时候会把想象的东西当成真的告诉大人,被大人误会为说谎。如:示范班有个孩子叫齐齐,会跟老师说“老师,他打我”,结果老师一调查,那个孩子根本没有打她,后来问齐齐,她才说:“我以为他打我,我想的,就是这样”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小班的孩子群体里。
另一种就是真的说谎了。孩子说谎,对我来说是好事情,证明这个孩子很聪明,在动脑筋,还是脑筋用歪了,需要引导。
①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或者喜欢做某种事情,渴望得到又怕得不到而说谎。
②做错了事,由于怕受惩罚而推诿责任,为逃避而说谎。如果家长平时就对孩子大声呵斥,孩子犯错就第一时间被骂,那换我也要说谎的。
2)、引导方法:
有一招教“先示爱再教育”。孩子犯错,第一时间不是责骂,而是爱,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尤其在孩子犯错,他以为你要责骂他的时候用。具体做法是“妈妈知道你为什么这样做,妈妈懂你的,”孩子听到妈妈这样说,是什么心情啊,这一招就是不管你的孩子有多不对,就是先示爱,让孩子明白你的爱,然后教育。
教育,也不全是批评,要结合换位思考法,正确示范法等等来引导。普遍家长当孩子犯错时,第一时间就是要孩子道歉,说对不起,批评孩子,批评到孩子哭。不要这样,家长一定要先自己改过来,你总批评孩子,孩子内心越是逆反你,以后见你就哆嗦,那还会听你讲道理啊。
2、丢椅子
【美迪浩】:今天三儿丢椅子,硬是把他的饭扣了,不让吃,让他先道歉(三周岁的孩子),后面哭了很久,而且要妈妈同意吃才吃饭。姑姑乍么劝都不行。
【张老师】:最真实的例子。
1)、孩子丢椅子是一种发泄行为,大人要先情后理,慢慢引导。
孩子丢椅子是一种发泄行为。他很生气。这时你要先情后理,“椅子摔疼了,妈妈知道你为什么这样,来妈妈抱抱。”等孩子情绪平稳后再讲道理,“你看椅子摔疼了,妈妈也吓了一跳呢,你这样我很难过不开心的,你不喜欢吃,要跟妈妈说,知道吗?如,妈妈我不饿可以晚一点吃吗?你跟妈妈说妈妈就会考虑的”…… 一点点慢慢引导。孩子还小,他来到这世界才几年。
2)、家长平时就要反思,平时就要做好榜样。
另外平时要反思,家里谁发脾气摔东西,孩子学来了榜样没做好啊。孩子是不会自己想到这样的,孩子本能是大哭、大叫、模仿大人的行为啊。平时就要做榜样哦。父母吵架不在孩子面前体现,生气也不当着孩子面,会先把孩子请到外面玩或者屋子里,大人再解决问题。
3)、孩子需要一个正确的发泄途径,大人要注意平时的引导。
另外孩子需要一个正确的发泄途径,摔家具不是好习惯,可以跑步发泄,可以找地方大声叫(空旷的地方,如公园)可以双手叉腰,可以直接告诉“我不开心”。平时的引导,就是习惯养成的主要部分。
三、互动时间
【畅妈0804】:我女儿最近玩玩具遇到困难,玩不好的时候,都说我讨厌玩具,我不要它了。应该怎样引导?
【张老师】:孩子需要耐心这块的加强,遇到困难如何解决,这个可以找一下三游教学法的课程,里面有详细介绍游戏指导,和解难的知识内容
【恒恒1107】:十个月,总是要抱着,还只要我妈一个人,怎么办?
【张老师】:1岁前妈妈就是宝宝最好的玩具,孩子学走路需要时间慢慢引导锻炼,先增强孩子腿部肌肉的训练定期给孩子做按摩,双手托住孩子腋下,做蹲起的动作,强化腿部肌肉,不要用代步车,不利于孩子中心平衡,尽量双手托住孩子双手,一点点联系,孩子上楼不要从后面扶着,如果这样孩子中心会向后,走路容易摔倒后脑,很危险,上楼或走路都是家长在孩子面前双手托住孩子双手,保持中心平稳,慢慢来。
【梅】:孩子吃饭、写作业都不能集中,怎么办?
【张老师】:环境,之前孩子专注时一定被打扰过,所以才这样,已经习惯了,上课可想而知会溜号,改正很简单,专注时脑部在思考,不是盯着一个物体看几个小时,所以先从孩子游戏开始入手,拼图、七巧板等益智类锻炼思考的,让孩子做,过程中孩子不找大人,大人不要打扰孩子,给孩子安静的环境,慢慢来,吃饭的环境要安静,孩子一放松就提醒,坚持一两个月就改过来了,学习也如此慢慢自然就会好了。
【轩0610】:吃饭和集中注意力也有关系么?
【张老师】:吃饭就是孩子不专心,有时玩手指头,有时听家长聊天不吃等,这是习惯问题。
【虫虫0711】:我们家这个洗完澡后经她泡了杯牛奶,等我洗完澡后发现她把满满的一杯牛奶全倒在木地板上了,我太生气了,一直提醒自己控制住情绪,最后还是没控制住。大声骂了她,她哭了。后来我让她自己擦干净,并要她连续擦七天。她竟然边擦边笑了。张老师:这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么做?
【张老师】: 记得我在一次课中讲过科学家的例子,一个孩子小时候不小心把牛奶打翻了,牛奶撒了一地,妈妈看到没有说话,第一时间收起地上的碎玻璃,然后用纸折了一只小船,放在地上撒的奶上面,给孩子讲些相关的知识,然后当小船完全被牛奶淹没时,妈妈和孩子一起收拾了地面,并告知孩子不让牛奶撒的秘诀,故事中的孩子就是当今著名的一位科学家。教育价值,体现在生活中。
【123妈0704】:我家也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孩子故意挑战大人的底线,故意做一些什么事情。
【丫雅1101】:我有16个月了,在家里玩就用手指东指西的要拿,但真的让她拿到手了,没两下就不要了,不给拿又哭,要怎么引导?
【*叮当A梦0610】:“在家里玩就用手指东指西的要拿”把不适合孩子玩的东西放在很高的地方,让孩子看不到即可,妈妈总是板着脸训孩子,孩子也许会尝试突破底线吧,或者妈妈的规矩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