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琐碎事情较多,一周多时间没有认真上网和写文章了。今日茅台长久保持的“第一高价股”桂冠被神州泰岳高调夺走,特上来说几句。
从创业板开板的第一天走势看,神州泰岳已经表露出挑战第一高价股的雄心,但毕竟创业板是个新兴事物,谁也不敢肯定能挑战成功。直到神州泰岳公布业绩及利润分配快报,市场对其股价超茅台的预期才变得明朗和清晰起来,年报公布之后,神州泰岳正式发起了冲锋,并轻松夺冠。
对茅台的沦陷,我是有心理准备的,但是我“只猜到了开头,没有猜到结局”,没想到,茅台是以一种义无反顾的下跌配合神州泰岳一鼓作气的上涨来完成第一高价股的交接班,在我最初的想象中,他们会有一番拉锯争夺。
茅台这近四个月的走势可以说是相当压抑,图形走势在我看来,是从2002年中以来最恶劣的一段,在我的印象中,非常罕见。这也迫使我必须用一种更加严谨和理性的眼光来审视茅台的未来。
股谚云:盘面说明一切。茅台走成这样,必然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从表面上看,包括五粮液老窖汾酒等一线白酒近期的走势也很压抑,并非茅台个案。但我认为,导致茅台如此孱弱的走势,主要还是以前的文章中分析的几个原因:
一是业绩的增长将放缓,主要是公司今后将花费巨资进行赤水河以及茅台镇的环境治理,以及茅台镇的居民(职工)搬迁费用增长和职工工资奖金福利无序暴涨,这些会较大影响公司利润。
二是对白酒销量持续增长的怀疑,主要是打击酒驾已经其它酒品对高档高度白酒的冲击。
三是市场忧虑“后季克良时代”能否平稳过渡,公司换届日益临近,季老年事已高,不可能再次超期服役,主要领导更替已是必然。目前看,从集团到股份,只有袁仁国一个人是确定的,还缺少两个主要核心高管,茅台至今也没有造舆论谁将填补这两个空缺,使得市场极度忧虑管理层的平稳过渡。我个人预计,这两个人中,会有一个人仍旧是由政府官员空降到企业,就像当年的乔洪。
四是对茅台分红扩股的低预期,神州泰岳股价超茅台,与其史无前例的“10转15派3元”的超强分配方案有一定关系。反观茅台,早在2006年股改后不久,袁仁国在博鳌参加亚洲经济论坛时曾对记者表示,茅台要“打造成中国的巴菲特股”,尽管这句话明显地缺乏基本常识(我从未听说过“巴菲特股”这个名词),但我能理解他想说,希望茅台变成中国的伯克希尔(BERKSHIRE
HATHAWAY
INC),也就是第一高价股。从这一点看,近几年指望茅台大幅度分红扩股是痴心妄想,事实上,从2006年开始的三份年报,茅台都坚持不扩股,估计今年也不例外。
茅台走下神坛,对茅台来说不见得是坏事,对我而言,必将促使我更加理性分析茅台的未来,努力避免带有感情色彩的盲目乐观。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有读者留言问及贵州干旱对茅台的影响,我个人认为,这种影响不大,而且是暂时的,茅台真正的隐患在于环境问题。这主要是指赤水河的污染,三年前看过一个视频,有投资者(和某报记者)到茅台酒厂厂区上游赤水河段实拍的,视频中的赤水河污染程度让人触目惊心,尽管后来公司曾经针对这个视频专门出面澄清,但我仍旧对那些画面心有余悸,并严重怀疑公司澄清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