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写了一篇关于融资融券的文章,allen希望我能专门写一点介绍融资融券相关知识的文字。相关的知识,网上可以搜到很多,而且都很专业很权威,我就不必画蛇添足了,还是说说我的融资往事吧。
第一次融资,那是10多年前的事了,那时的操作风格是觅庄跟庄,看图说话,追涨杀跌,纯技术活儿。当时股市基本上是投机,没有听说身边有人玩价值投资的。认识九哥之后,得到九哥的指点,渐渐把九哥在期货市场的操盘手法移植过来,由于身处牛市之中,这样的投机方式简直就是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短时间内斩获颇丰。
股票之余,九哥还兼职给一个搞期货的小圈子当顾问(九哥当年曾在本地期货市场干过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出事后隐名埋姓从业界消失了一段时间,当时刚复出不久),与九哥的接触中,我对融资的细节有了一定的了解。当时急于做大,就找九哥商量,能不能融资做大一点儿。九哥说只要杠杆不要太大,就可以试试。
我找券商谈了想融资的事,那位老总说现在券商直接融资是违规的,婉拒了。只好找九哥去帮我说情,由于我当时的自有资金还比较少,就算稍大一点的杠杆融资,绝对数额还是很小,不可能有什么大的麻烦,风险可控,那券商老总笑笑就同意了。
不久,我不到*万元的本金就做到了**万元,很开心,同时野心也开始膨胀,慢慢加大了杠杆比例,每天的追涨杀跌中,有涨也有跌,总体来说市值是上升的。大概半年后,算了一下帐,除开融资成本之后,属于我自己的资产在**万元的基础上又翻了一番。
那时我才20多岁,大学毕业没几年,按照当时的物价和收入水平来看,**万元的资产,把我自己都吓了一跳。没事的时候经常想,要是把这些钱从银行取出来,换成百元大钞,一摞一摞的,应该能塞满这个小抽屉吧?
这时候九哥向我告辞,说找到更好的地方了,继续去做大事,并告诫我融资杠杆千万不能太高。我当时完全失去理智,风险早就抛到脑后。
终于,在我把杠杆设置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之后,在出台国有股市价减持政策的疾风暴雨之后,在一连串暴跌、阴跌再暴跌之后,我的账户在某个台风要来的下午爆仓了,一切重归于零。
几乎就在同时,该券商由于存在违规融资、挪用客户保证金等等问题被证监会强制停业整顿(细心的老股民应该已经猜出这家券商的名字了吧)。
一切又从头开始......
第二次融资,是2005年,很简单,找的民间资金,约定好期限和利率,找了个朋友做担保,签了几个字,就成了。操作很成功,这段记录我当时实时发在某证券论坛上,现在还能找到,不必多说了。
说明一下,我的两次融资经历,与现在证监会说的融资融券不是一回事,尽管都叫“融资”。
前天外出办事,正好碰到一个MBA同学,这位大哥本科在中国农业大学毕业,西瓜种的很好,种西瓜捞到了第一桶金;蘑菇菌类更是拿手,在广州通过蘑菇菌类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然而,资金运作却是他的最强项。找地方聊了一会儿天,他现在又开了个公司,背靠某大行,玩儿的是倒腾资金,谁没有钱了,可以找他;谁钱多了没地方投,同样找他,他来运作,从中收取佣金。正说着,接到个电话,大马那边1.5亿元的资金到账了,需他回公司确认一下。他急急忙忙驱车要走,临走前,放下车窗冲我说了一句:需要资金说一声。
回来想了想,现在自身的资金规模也算马马虎虎,好像犯不着再次融资,别把自己搞得太累,毕竟,还有投资以外的生活;同时也在想,适当做一点低杠杆的融资或许也不是坏事。人,有时候还真的有点矛盾。
注:关于10多年前的往事,推荐阅读以下两篇博文:
《恍惚间,已经十年》和《冷眼旁观三金表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