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记录

标签:
投资记录茅台股票 |
分类: 投资往事 |
-----------------------------------------------------------------------------------
--------------------------------------------------------------------------------------------
“预收账款同比下降20多亿元,这也是每股盈利超预期的主要因素”好像不对吧?预收账款同比是增加的,环比是下降的,此外,管理费用每年都会有这个幅度的增长。
总体评价,略超预期。最让人放心的是产量增长很快,按照5年窖藏周期,后续稳定增长可期。
谢谢goldenfortune兄的提醒:
1
2
管理费用:亿元
2006年中:1.55
2007年中:2.78增长79%
2008年中:3.70增长33%
2009年中:4.64增长25%
2005年底:3.51
2006年底:4.93增长40%
2007年底:7.23增长47%
2008年底:9.41增长30%
刚刚手工计算的,来不及制成表格,将就看看吧。
应该说,连续的管理费用大幅增长,公司做的有点那个了。
要开个小会,时间关系不多说了,有时间再继续探讨。
感谢天舒的转载,使我有机会发现博文的错误。同时再次感谢goldenfortune兄。
----------------------------------------------------------------------------------------
资本市场兄客气了,互相学习进步!
指望茅台这样一家守着金饭碗的公司管理层每年不多给自己捞点好处也不太现实。所以,对于这一点,我更关注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及主营业务利润比例。
2005-2009年数据:(2009年为中报数)
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比:20.22%
管理费用占主营业务利润比:24.51%
比例呈现下降趋势。
-------------------------------------------------------------------------------------------
诚如goldenfortune兄所言,如果从“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比”和“管理费用占主营业务利润比”这两组数据来看,茅台管理费用的确呈下降趋势。
然而,茅台销售收入(利润)的增长,众所周知,依赖于茅台酒出厂价的提升和茅台酒的销量这两个主要因素。而这两个因素中,“提价”对收入增长(利润增长)的贡献远超“增量”对收入增长(利润增长)的贡献,这一点可以通过每年茅台酒(大略可以按照53度酒的数据计算)的销量增长数据可以看出,在此不花费过多笔墨。
也就是说,提价和增量,提价是主因。
进一步分析,从大概上讲,产品“提价”几乎不会(不是绝对不会)造成管理费用增加;而“增量”则会同步造成管理费用增加。也就是说,考虑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比(利润比),应该剔除“提价”这个因素对收入和利润的影响,单单考虑“增量”即可。为了更准确的说明问题,增量(这里指销量增加)用生产量(即茅台酒的产量)这个数据替代。
茅台酒近年的产量,数据可查,对比发现,管理费用的增长超过茅台酒产量的增长。这就是我认为公司管理费用增长有点那个的原因。当然,我这样的分析对公司而言,比较苛刻。
对管理费用的关心,并非就事论事。一个公司对三项费用的管理水平,能体现这家公司管理层的整体管理水平。管理费用上升,董事长年薪的发放、管理层的激励、员工的待遇福利等等都是影响因素,甚至是公司员工队伍异常膨胀,机构臃肿,各种裙带关系混入公司拿高薪等等,这也是投资人应该考虑的问题。
当然,同一个财务指标,也是见仁见智,大家看法各不相同很正常。
就拿茅台的财务费用这个指标来说吧,茅台低负债,有较多银行存款,财务费用极低,常为负数。这在1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找不出太多,够牛B了。因此有人看到这庞大的负数的财务费用,笑的合不拢嘴。然而有人却认为这正是公司资金管理与运作水平低下的体现。
因此,财务分析,有时候角度不同,看法也不一。
但总的来说,茅台财务一个字:优。
与goldenfortune兄商榷,并再次致谢。
------------------------------------------------------------------------------------------
非常同意资本市场兄的观点,管理费用的增长速度确实过快。三项费用不仅能衡量公司的管理水平、公司治理,某种程度还能体现管理层的人品和胸怀,这也关系到我们考量一家公司的长期战略目标。
中国大部分的上市国有企业都会存在非常高的管理层代理成本,大股东一股独大,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上市公司的三项费用得不到所有者的有效监管,国资委只要你完成利润指标,工资总额也就象征性地审批一下,更别指望流通股东能在这方面发挥作用了。
在三项费用控制方面,江铃汽车这家公司是我所见过做得最好的,特别是还处在这样一个行业。我有时会找出它的报表拿来欣赏一番。也许除了管理层自身的品质因素以外,中外合资所形成的均衡的股权结构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另外,我一直有个数据没有找到,可能是自己研究不够仔细,就是茅台每年的销售吨数,因为我希望列出每年销售吨数和生产吨数的比值,这样就可以基本上算出未来几年的销量。不知兄台可有研究?
-----------------------------------------------------------------------------------------
goldenfortune兄:
你要的数据:单位:吨
产量
茅台酒销量
系列酒销量
合计销量
很开心与兄交流。
----------------------------------------------------------------------------------------
非常感谢资本市场兄!
----------------------------------------------------------------------------------------
有点疑问请教,2009年中报称:“2009
----------------------------------------------------------------------------------------
goldenfortune兄:
很高兴你把话题引向深入。
我给出的“产量”数据,是茅台酒的产量数据。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53度、43度和更低度数的茅台酒。
公司中报给出的数据,就像你说的,包含了茅台酒和系列酒,共计23,833.42
茅台酒(这里说的茅台酒不含系列酒,下同)的产量,一直备受各界关注,上至毛周邓,下至你我他(普通投资人),茅台公司也早就公布了产量计划表。应该说,茅台酒的产量,基本上是公开的数据。
“2004年,茅台开始第二个“万吨工程”,随后每年增加2000吨,估计到2010年可以达到2万吨的产量”。这句话是茅台酒产量计划表的核心。
在这里先说明一下,公司中报给出半年的产量,不能简单加倍得出全年的产量。因为茅台酒的生产具有季节性。为了说明问题方便,先不管“23,833.42
按照我给出的数据,茅台酒的产量09年应该比08年增长(2.0-1.8)/1.8=11.11%
而公司公布的茅台酒加系列酒总产量增长35.90
---------------------------------------------------------------------------------------------
这样问题就来了,为什么系列酒能大幅增长,而不像茅台酒那样有产能限制?这是因为系列酒的制造工艺的差异。茅台酒的制造工艺,不必多说。系列酒完全不同,因为系列酒是用少量茅台酒的头酒或尾酒加上大量的外购酒勾兑而成的。简单说,系列酒含有极少量的茅台酒,绝大部分是外购酒,产量基本上不受限制。(我个人认为,系列酒根本就不含正宗的茅台酒)
既然是大量外购酒,从大概上来说,外购酒数量加大,只会影响成本,几乎不会影响管理费用。这也就是我用茅台酒产量做为参考项来分析,而不用公司公告中说的“茅台酒及系列产品”的原因。
再说说“23,833.42
我当然相信“能提前1年实现”这个事实,但问题是,公司给出的理由(先进工艺和管理)你信吗?反正我是不信!关于这个,又是一个话题,以后我会专门讲述。
还有,你提到基酒这个概念,我这里有从公司了解到的一组数据,供参考。这组在我看来很简单很平常的数据,然而国内好多跟踪茅台多年的专业证券分析师都不知道,我很哑然。
每生产1000吨茅台酒,截留250吨做为老酒存放,另有50吨为自然耗损,5年后可供销售的只有700吨。
难得今天交流如此开心,多啰嗦了几句。
--------------------------------------------------------------------------------------------
第一次发送没有成功,系统提示超过2000字符,第二次复制粘贴之后分段发送,发过之后才发现排版错位,幸好勉强可以看明白。将就看吧。
可以看出,goldenfortune兄做事很用心,值得学习。
---------------------------------------------------------------------------------------
资本市场兄深入的公司分析,解决了我的很多疑问。
希望资本市场兄天天都如此开心,这样我们也可以学到更多!呵呵
----------------------------------------------------------------------------------------
goldenfortune兄踏实细致的研究精神,值得我学习。
看过你的博客,你关注的公司很多。没想到,你关注面如此广,而同时个股的研究也很深入,太不简单了,这需要做很多的功课,付出很多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