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进士王士骥、山水大家王启磊书画双挖

(2014-10-30 20:09:29)
标签:

军事

分类: 中国书画

进士王士骥、山水大家王启磊书画双挖

    八十年代末,从山东一位长者手中转让了一批书画,其中一幅书画双挖让人爱不释手,推崇备至。

双挖上部为书法五言诗扇面:此夜江亭月,何人倚栏看。露将松影白,泉与磬声寒。枕石闲堪卧,抱琴幽可弹。咏怀清境,惆怅坐更阑。手植双松树,今年几尺长。孤根来岱岳,寒性许风霜。抱饔凭谁灌,披枝着意防。关情多旧物,会见尔昂藏。落款:弟士骥 钤印:王士骥印(白文)

 王士骥(1633-1680年),字陇西,号杜称,山东新城(今桓台)人,王士祯族兄。顺治十四年(1657年)乡试解元,康熙三年(1664年)进士,授官内阁中书舍人。王士骥制举之文,炳炳琅琅,以风华流丽为宗。制艺纯熟雅炼,诗词亦自成一家,传诵遍海内。公著有《听雪堂诗集》、《词集》若干卷藏于家,《游大梁诗》一卷传世。

 崇祯壬午,王士骥时仅十岁,父殉难死,他与母沈氏茕茕孤孀,相依为命。从此下帷攻苦,即以第一人自期。顺治丁酉二月曾发生一件奇事,宛陵督学施闰章试士济属,忽夜半署室内照耀如白昼,诘朝试新城,阅点册,炬焰直射士骥名,吏扑之不灭。施闰章诧异,暗中摸索,取冠一军。是年秋乡试,士骥果中解额第一名解元。母兴曰:吾望儿成立,血泪已枯,今有以谢汝父矣。王士骥后于康熙甲辰年考取进士,曾被授官,因母老乞归。母寿终,未再赴补。康熙十九年,王士骥病卒,年仅四十八岁。

因王士骥早逝,又隔今三百多年,他的作品目前流传不多,大字少见,多是题跋、考证、信札等。时值今日,人有幸得其遗墨,咸珍弆之。他擅书法,行楷最佳,综观其书,法度严谨,洒脱俊秀、华贵古雅、飘逸流畅,其深厚的学养和扎实的功底溢于笔端,让人赏心悦目。

双挖下部为一幅山水画,题云:人烟明绿嶂,晓色霁丹枫。署款:壬子九月,游长白山归。先渔洋叔父以诗问,此其颈联,也颇有画意。为景峦世兄图之,以博一噱。名款:王启磊  钤印:启、磊(白文连体印)

王启磊:字石丈,号湘源,别号黄海山人,山东新城(今桓台)诸生。王士祯族子,候选知县。王启磊的生卒年月不详,根据同时代高凤翰(1683—1748年)的记载,只能推断他大概活动于这个时期前后。石丈工画,该小品有年款戊子九月(1708年),也就是清康熙47年,应为其中晚年之作。关于石丈画技,这里不再累牍,因李元茂先生在央视《鉴宝》点评王石丈画册回顾说的非常详细,足够经典,详见附录一。

   落款中所谓颈联是指诗的三四句。落款中提到的渔洋叔父是石丈的四叔,也就是清初大名鼎鼎的王士祯。石丈先生此画是17089月游山东邹平西南之长白山归来,根据渔洋先生诗意而作。

  王士祯(1634—1711年),原名王士禛,卒后10年,皇四子胤禛继康熙帝位后,以字犯讳改称士正。乾隆间,以字与字音不相合,诏改士祯。排行四,字子真,一字贻上、豫孙,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汉族,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官至刑部尚书。他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诗论、诗作标举神韵,朝野尊为诗坛泰斗,与朱彝尊并埒。其书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时继钱谦益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馀习,时人诮之为清秀李于麟,然传其衣钵者不少。有关王士祯行述详见附录二《山东新城王氏进士传记》中的《刑部尚书王士禛公传》。

 王士祯家族历代书香门第,人才辈出。他的3位胞兄:长兄王士禄,顺治乙未科进士官至吏部考工司员外郎;二兄王士禧,廪贡生,考授州同知;三兄王士祜,康熙庚戌进士,候选中行评博。同辈中有成就者:王士骥,康熙甲辰科进士,内阁中书舍人;王士梓,顺治辛丑科武进士,任湖广平溪卫守备。拒绝吴三桂伪职,题署贵州掌印都使司,授怀远将军;举人有王士熊、王士誉、王士骕、王士騠等;未中举而做官者:王士良,奉节县知县;王士駪,考授州同知

王士祯后辈,石丈同辈中:王启涑,字清远,一字春谷,号石琴山人,贡生,茌平教谕,候补知县;王启汸,贡生,唐山县知县,候补知州;王启沃,士琦长子,康熙丙辰科进士,内阁中书舍人;王启潭,士枢次子,康熙戊辰科进士,诰封昭勇将军;王启大,举人,莒州学政;王启烈,祁阳县知县,授文林郎;王启溶,候选州同知;王启祚,考授州同知;王启演,考授州同知;王启沆,授内阁中书。

 两代人一书一画,珠联璧合,历经三百余年传承,弥足珍贵。

 

附录一:李元茂先生在央视《鉴宝》点评王石丈画册回顾(节选)

王石丈是清初的一位水平非常高的画家,……是清初一位被遗漏了的绘画大家,具体理由有三点:

一、画本身的艺术水平

从画本身来看,其艺术水准非常之高。能直取宋元人画法。形成一种特有的用笔质朴,墨色融和,朴实恬静的风格,所作之画布置有序、意境优美,可游可居。……它和四王比较起来,能各取其长。比如,在有的画上也能看到有苍率之笔,这显然是取王时敏之长,和王时敏比较起来,有王时敏的运腕虚灵、笔法圆润的特点,却没有时敏晚年的那种虚茺枯率之气;他有王鉴那种厚重圆浑,却没有王鉴那种板实尖硬之气;有王石谷那种的雄丽蜿蜓的气势,却少见王石谷的刻露尖劲之习;虽有王原祁的苍茫老到之态,却没有原祁那种尖秀琐碎之笔。通盘考察,无四王的那种绘画习气。

二、其画的历史评价

…..清初的鉴定大家对他的评价定位,一位是王士祯,一位是高凤翰。一个艺术家被社会的认知度的原因是很错综复杂的。王士祯是石丈的族叔,同时也是一位很高明的文物鉴定家,他把王石丈早年仿王维的《辋川图》带到京城,请众名家题跋。又在其精华录《带经堂集》中咏石丈山水的诗不在少数,足见其对石丈绘画的肯定。这种肯定不是作为族叔对族侄的豢顾,而是作为一位鉴赏家对族侄技艺的科学性的认识。比石丈稍晚的又一位书画大鉴赏家高凤翰,把石丈的绘画、还有同时期张在辛的篆刻、王德昌的古书画修复视为当时的三绝。就是对四王的绘画也没有这样高的评价。另外三人是民国时期的大总统徐世昌、鉴赏家商彝和现在人所周知的史树青先生对画册的题跋,都非常肯定地说明了王石丈画册的价值,王彝在跋中说石丈的画有苍润秀逸之妙,笔墨灵活,各极其能。并提到了该画册有民国大总统徐世昌的韬斋珍藏;史树青先生跋中提到了王士祯有多首咏石丈山水诗的事,从而增加了王石丈画册的知名度与历史价值。

三、存世作品稀少

 

王石丈的画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文物局组织鉴定小组把全国的书画收寻鉴定时,也没有统计到他的画。据目前可知的信息全国只有山东省的桓台县博物馆藏有两件王石丈的山水精品。我本人一生中一共看到过2件,一件是在六十年代在私人手上看到过失群了的册子,另一张是八十年代看到过一张小中堂山水图。据悉,在山东桓台县的藏家手上还有一些王启磊的画,以册页为多。

 http://s15/bmiddle/001LdENezy6NdWPlBYa2e&690

    

 http://s16/mw690/001LdENezy6NdWWgraTaf&690

纸本 15.7cm*57cm

   

http://s6/bmiddle/001LdENezy6NdXUR7lb75&690

   

 

http://s5/mw690/001LdENezy6NdYwoHlO74&690

设色纸本 纵23.1cm 横45.7cm


http://s1/bmiddle/001LdENezy6NdYDtn1K90&690

http://s4/bmiddle/001LdENezy6NdYJjqZdb3&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