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同治十三年榜眼—谭宗浚 书法

(2009-05-26 16:40:12)
标签:

书法横轴

杂谈

分类: 中国书画

书法

谭宗浚:清1846—1888

    清末岭南著名诗人、学者、收藏家、美食家、书法家。

    原名懋安,字叔裕。广州南海丹灶朗心村(一说南庄梧村)人。咸丰十一年(1863)举人,同治十三年(1874)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撰修,方略馆协修。光绪二年充四川督学,八年任江南乡试副考官,十一年京察一等记名道府,曾出任云南粮储道、按察使。后因病归乡,途中卒于广西隆安。

    谭宗浚出生于书香门第(父谭莹为大学士、教育家),受家庭儒染,儿时就解韵学,出语不凡,八岁作《人字柳赋》,时人争相传诵。他崇拜宋代三苏,勤苦自励,孜孜不倦,思欲成器,十六岁中举,同年赴京会试,未能及第。归后面壁十年,饱读四书五经,博涉经史子集,强攻《文献通考》。二十七岁再赴会试,殿试以一甲第二名排名陆润庠之后。

    谭宗浚好诗赋,工诗文,熟于掌故,在岭南文坛颇具名声。其诗涉猎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情意真挚,语言精练,组织严密,音节谐美,打破了宋明理学之束缚,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诗中尽情描写和颂扬了山之美、水之秀、花之容、景之貌、人之情,事之理。把爱国之情操、报国之丹心、刚毅之禀性、忠孝之虔诚、苦学之精神、处世之极则等生活感悟巧妙融入其中,体现了他崇高的思想境界和豪放的风格。诗话中评价:“叔裕才学淹博,名满都下,自编其诗为八集。大抵少作以华赡胜,壮岁以苍秀胜,入滇以后诸诗虽不免迁谪之感,而警炼盘硬,气韵益古。”谭宗浚是晚清岭南影响较大的学者,一生著述甚多,有《荔村草堂诗钞》(十卷)、《荔村草堂诗续钞》、《芳洁斋赋草》(四卷)、《希古堂诗文集》(甲乙集)、《止庵笔语》、《荔村随笔》、《大清国史艺文志》、《辽史纪事本末诸论》、《辽史纪事本末》(未梓行),督学四川时,还将诸生的诗文编成《蜀秀集》。

    谭宗浚嗜好收藏,宦囊尽以购书,多时竟达十二万卷,并亲自为藏书编目。自谓:“今世中朝大官多不喜聚书。聚书者,独余二三朋好耳!而余又以能文章负声誉,为大官所龉龅,俾不得潜心载籍。吾之负书耶?书之负吾耶?”谭宗浚一届榜眼,又是食界状元,延续至今驰名中外的“谭家菜”为其所创,当时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官府菜,谭宗浚拥有“食界无口不夸谭”的美称。

    《益州书画录续编》、《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等文献记载谭宗浚工书法。因其英年早逝,所留墨迹流传至今不多,近年来仅有两幅作品在拍卖会上露面。本藏品上书云:“唐诗极含古意者当以曲江感怀青莲古风为第一以极元又元三昧题集者应录此等诗乃为正轨”,尾款:“宇澄仁兄大人属,署款:“叔裕 宗浚“,钤印:白文“宗浚”、朱文“叔裕”。谭宗浚书宗谁家不详?综观其笔法,有宋明诸多大家的特点,字体圆润浑厚、华贵古雅、飘逸流畅、大气超脱;运笔腕力劲健、法度严谨、气度宽宏、力透纸背,其大家风范尽显笔端。该作品是谭宗浚书应“宇澄”仁兄,就“宇澄”其人,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仅凭两字不能轻易对号,待考。

    一幅榜眼墨迹,历经一百二十余年能流传下来,弥足珍贵。

 同治十三年榜眼—谭宗浚 <wbr>书法

 

                       纵66厘米,横131厘米

同治十三年榜眼—谭宗浚 <wbr>书法 

同治十三年榜眼—谭宗浚 <wbr>书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