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乾隆宫廷画家--张宗苍《秋山图》四条屏

(2009-05-26 11:09:26)
标签:

山水四条屏

分类: 中国书画

张宗苍: 清(1686--1756年)《秋山图》四条屏,水墨纸本  纵128 CM,横32 CM

 

                       张宗苍 和他的《秋山图》

                   (注:本文曾发表于《收藏》杂志2007年第8期)

                                 文/图  王学礼

                         

    在笔者的书画藏品中,有张宗苍的山水四条屏,暂名《秋山图》,系张宗苍早期之作。

    张宗苍:字默存,一字墨岑,号篁村,晚称瘦竹、鹿山、太湖渔人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代著名画家。生于公元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卒于公元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享年七十一岁。初以主簿理河工事,善画,师承黄鼎,尤其山水画,喜用干笔,画风苍劲秀雅、韵味隽永。乾隆十六年(公元l751年),高宗南巡至苏州时,张宗苍献其画册《吴中十六景》,深得乾隆帝欣赏。随后被召入宫内作画,同年被列为一等画画人标准,刚入宫就得到最高级别的待遇,可见,乾隆皇帝对张宗苍是非常器重的。高宗对绘画特別偏爱,常临如意馆,看画家作画,遇成绩优异者,均极尊崇奖励。张宗苍因画技出众,屡蒙赏赐,乾隆为其画题御诗达70余首。公元1754年(乾隆十九年),张宗苍被授于户部主事。公元1755年(乾隆二十年)获准离宫,返回故里,次年死于家中。

   《秋山图》共四屏(其中两屏顶部残缺少许,但无碍画面),水墨纸本,每屏纵128厘米,横32厘米。最后一屏上题“秋色寄高树昼阴笼近山”,此语出自唐杜牧的《绿萝》:“绿萝萦数匝,本在草堂间。秋色寄高树,昼阴笼近山。移花疏处过,劚药困时攀。日暮微风起,难寻旧径还”。落款“庚寅秋月墨岑张宗苍”,下钤“墨岑”、“张宗苍”印两方。从时间上推算,应该是公元1710年,也就是张宗苍25岁时的作品。

   《秋山图》多取远、中、近景。“屏一”(图1)中近处,岸边草堂数座,水面上一叶孤舟,一居士头戴斗笠,手撑竹篙,乘舟归来;远处高峰耸起,怪石层叠,塔楼林立。“屏二” (图2)中近处,水上亭阁、草堂交替错落,两居士坐在其中,岸边石坡上,杂树丛生,苍木葱葱,意境幽深;远处山峰陡峭,空中楼阁隐于其上。“屏三”(图3)中近处,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板桥上一行旅者策蹇踯躅而行,一侍童抱琴紧随其后,一幅长途跋涉后回家的感觉,草堂前两棵古树,一疏一茂;中景数座塔楼、房舍;远景怪石嶙峋。“屏四”(图4)中近处,一隐士坐在石墩上,一小童打扫庭院,一小狗跑向主人,身后数间草堂,一幅恬淡闲逸的隐居生活;远处山石峥嵘,古树冲天。

    关于张宗苍的笔法,《国朝画传编韵》、《国朝书画家笔录》、《桐荫论画》等文献均有精辟论述。从《秋山图》上看,山石突兀,气势磅礴,多以雨点皴,皴法凌乱、细碎,墨色淋漓,充满动感力度;古树、林木间多用淡墨,干擦凑合,虚实相生,苍中带秀;草堂、房舍干湿浓墨交融,用笔沉着,造型准确;塔楼寥寥数笔,形象逼真;人物笔法严谨,生动形象,神态俨然。局部画面模仿了元明诸名家的一些作品的特点,有拼凑痕迹,但妥帖自然,不拘一格。总观起来,《秋山图》体现了张宗苍的风格。有关张宗苍的字迹,笔者查阅了许多资料,都不得其果。张宗苍在《秋山图》中留下十九字墨迹(图5),笔笔到位,字字工整,结构严谨,韵味十足。

    《秋山图》,共钤有六方印章(图6),这些印章在《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文物出版社2002年版)中均有著录。阳文“墨岑”:张宗苍《仿梅道人山水轴》(康熙壬寅 1722年)中有相同的印。白文“张宗苍”:和张宗苍《仿王蒙松岩仙馆图轴》(雍正三年 1725年)中的印一模一样。以上两方印章为张宗苍早期常用。阳文“娄东陆愚卿远湖氏藏”:《恽寿平枯木竹石图轴》藏印与此印同。陆愚卿,字愿吾,号鲁亭,晚号息游,又号远湖息游,江苏太仓人。候补经历,举乡饮大宾。其父陆时化(1714 —1779年),字润之,号听松,监生。精于鉴赏,收藏甚富,著吴越所见书画录、书画说铃。按年龄,陆时化比张宗苍小二十八岁,太仓、吴县相隔咫尺,作为同乡,陆氏收藏前人墨迹,于情于理;而陆愚卿钤上藏印,可见对《秋山图》的珍爱程度。阳文“岳雪楼”:仇英《游猎图卷》题跋(咸丰已未 1859年)有相同藏印。阳文“岳雪楼记”:与华喦《山水人物册》藏印同出一辙。阳文“南海孔广陶审定金石书画印”:王时敏《设色山水轴》藏印和此印相符。孔广陶(1832—1890年),字鸿昌,号少唐。其父孔继勋,字炽庭,是孔子后裔。对古人法书名画,慧眼妙识,为了富其庋藏,不惜典质以求,搜罗之富,一时称最,后于道光年间修筑岳雪楼以藏书画图籍。广陶及其兄广镛继承了父亲的嗜好,"益远索重购多前未睹而希有者"。并择精美藏品,汇录成《岳雪楼书画录》五卷,为后人留下了珍贵文献。《秋山图》是否著录其中?因资料有限,待考。关于陆氏的藏品,何时何地到了孔氏手中,事过境迁,已无从考证。

    《秋山图》又是如何流入东北呢?笔者认为应当和罗振玉有关。罗振玉(1866—1940年)字叔言,又字叔蕴,号雪堂,自署守残老人,晚号贞松老人。历官学部二等咨议官、兼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一生在学术上的贡献,无人能比。三十八岁曾到广东收买南海孔氏岳雪楼藏品,《秋山图》或许就在其中。后来,罗氏的一批藏品在1917年河北、山东、河南闹水灾的时候卖掉助赈了,1920年又在北京举办“雪堂金石书画京旗义赈即卖会”,罗氏晚年到了东北,定居大连旅顺,又曾卖给伪政府一部分古物书画。而原藏者的外祖父时在伪政府警署任官,得到该作品也在情理之中。
    目前,张宗苍的传世作品已经不多,而其早期作品更是寥寥无几。时隔近三百年,得之甚喜。以上系笔者自鉴,不当之处,望同好斧正。

   
        乾隆宫廷画家--张宗苍《秋山图》四条屏         乾隆宫廷画家--张宗苍《秋山图》四条屏

        乾隆宫廷画家--张宗苍《秋山图》四条屏         乾隆宫廷画家--张宗苍《秋山图》四条屏

         乾隆宫廷画家--张宗苍《秋山图》四条屏       乾隆宫廷画家--张宗苍《秋山图》四条屏
       

   题款:秋色寄高树昼阴笼近山  此语出自唐杜牧的《绿萝》:“绿萝萦数匝,本在草堂间。秋色寄高树,昼阴笼近山。移花疏处过,劚药困时攀。日暮微风起,难寻旧径还”。

   署款:庚寅秋月墨岑 张宗苍

   钤印:朱文“墨岑”、白文“张宗苍朱文“岳雪楼” 、朱文“岳雪楼记

       朱文“南海孔广陶审定金石书画印”、朱文“娄东陆愚卿远湖氏藏

乾隆宫廷画家--张宗苍《秋山图》四条屏

乾隆宫廷画家--张宗苍《秋山图》四条屏

乾隆宫廷画家--张宗苍《秋山图》四条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