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市计生局副局长段建华在专题讲座中称,在广州的孩子们出现情窦初开、对异性渴望与羞涩并存的早熟迹象已经从3年前的13、14岁提前到了12岁这一年龄段。这是孩子健康的表现,家长们要理解和欣赏自己的孩子优点,比如有很多同龄异性追求时,这就是孩子将来被社会认可更具统治力的表现,家长和老师们不应该给予孩子太大的心理压力,而是应该努力的做好孩子的伙伴、哥姐,要学会和孩子进行平等、平和的交流。应打破难以启齿的这一观念,主动与孩子们讲述所有性知识读本都没有涉及的“性交”概念和话题。只有理解了青春期有性要求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后,才能对孩子们进行劝导,才能让他们避免过早的性接触。
段建华称,面对孩子们诸如情到浓时偶尔为之的性现状时,家长什么时候能亲自将安全套放进孩子(12~15岁)的书包里,就算进入了性文明时代。
(广州市计生局副局长段建华在广州市南武中学作现场演讲)
对这一观点,自由人不敢盲目苟从。
也许,用安全套防范情犊初开的小孩意外怀孕无疑是一件很省力很有效的方式,段建华是计生局的领导,从这一角度讲,段建华的观点无疑是很专家的观点。
然而,这一观点的背后,却隐藏着几许的弊端:
其一,12—15岁的心智尚未定性,虽然情窦初开、对异性渴望与羞涩并存,这种早熟的迹象固然是孩子健康、正常的表现,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学习新知识,认知社会最关键的初级阶段,如果自己的孩子有很多同龄异性的追求,家长都认为这是“孩子将来被社会认可更具统治力的表现”,家长不加思考的对自己的孩子这一“优点”盲目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欣赏”,这无疑是一种表面化、情绪化且极不负责的做法。这种“理解和欣赏”无疑会把孩子引向攀比被同龄异性追求人数的歧途。其二,对12—15岁的小孩简单地用安全套进行“教育”,在小孩子的思维中,无疑会产生家长默许他们可以性行为的错觉,一但这一错觉形成,如果小孩在第一次实施尝试之后仍能得到家长的再次的“免费提供安全套”的亲情“服务”,其后果将是可想而知的。
基于此,自由人说,计生专家段建华的观点,其实只是站在自身“业务”的角度考虑的,并未从教育学的角度来全面考虑,实为片面之观点。要应对12—15岁情窦初开、对异性渴望与羞涩并存的小孩早熟迹象,必须是一个综合的教育过程,简单的拿家长给孩子书包里放安全套的方式来应对其实是推卸社会环境责任、学校教育责任的惰性做法。正因为如此,我国的社会环境和中国式教育课程的缺失,无疑已经进入了应该好好反思、检讨、完善的时代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