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中国人爱“面子”?

(2010-02-20 14:53:28)
标签:

面子

中国人

福利水平

虚荣

伊城

滚雪球的男孩

杂谈

分类: 泛泛杂谈

    外国人跟中国人做生意,不得不考虑中国人具有严重的“面子思想”的特点。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自古以来的面子思想就根深蒂固。笔者试图用经济学的观点去认识这个问题。

    中国人如此讲求面子,心里到底害怕什么?害怕丢面子、失面子、丢人。为什么害怕丢人?丢人又会引起什么后果?丢人会伤害自个儿的自尊心,甚至伤害家人和整个家庭的尊严。外在社会环境也会形成一种“包裹的氛围”,这种氛围使得人做事情不顺利、吃闭门羹,甚至流言蜚语,当面讥笑、背后嘲笑“蚕食”着人脆弱的心灵。虽然从经济学上看,面子损失社会效率,降低了社会总体福利,但是这个面子存在于中国几千年,相信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爱面子,不外乎炫耀性的东西,表现在衣、食、住、行,于着装、食物、居住条件、奢侈品等。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封建等级制度、孰尊孰卑、人贵人贱的腐朽没落思想根植于世人骨髓之中,人们从一生下来就被教导要认命,要遵守各种条条框框和五花八门的世俗约束,似乎一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一辈子的命运就被活生生主宰了、禁锢了。从这个角度上说,儒家文化有不足之处,不利于激励一个人的奋发图强,虽说“学而优则仕”的文化熏陶,可以激励一个人更加追逐文化知识,从而坐大轿、当高官,但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牺牲了不少仁人志士,付出的代价过于沉重。而西方教会主义宣扬人人生而平等,一个普通人也可以经过奋斗做上总统,这一点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这样的文化可以自发地激励每个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然后付诸于实践,使得整个国家创新的源泉源源不断。

    由于无形的“等级”存在,等级之间的悬殊水平决定了一种“比照效应”和“模仿效应”的必然存在。小张穿500元的衣服,小李看见了心里就开始不平衡了,硬要穿1000元的衣服,可是由于自己财力有限,但是想到那种“差距”就“咬牙切齿”,豁出去了也要硬撑着,这当然是面子思想在作怪。“人比人,比死人”、“我们都是女人,我还比她漂亮,凭什么我的命就该比她苦?”……面子,让中国的奢侈品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面子,让各种奢华婚礼、大手笔的挥霍常常见诸报端;还是面子,让一个原本安分的女人,变成了一个攀比心强、心力交瘁的人等等等等。这些“虚荣”,甚至是“集体性的虚荣”、“集体性的发疯”,不仅损害了当事人自己,而且损害了家庭、社会。这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在经济学上就是“非理性”、“集体非理性”!本人不仅“乱想”:难道是中国人的经济学知识太少了?不然当代主流经济学就不会来自于西方经济学了。其实,中国人集体性地在成本、收益和效用水平上没算好帐,导致整个社会福利效率低下。

    笔者相信,这种无谓的面子,没落的面子,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加剧以及经济学知识的普及,国人会越来越理性,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会逐渐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