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并美丽着

标签:
慈善之路 |
分类: 人间点滴 |
“下乡”在我的大脑里,一直是个全新的概念。上周,我终于有机会体验了一把。
位于河南省卢氏县的两个村子,曾经遭受过严重的水灾。如今,这里已经基本恢复了生产、生活。但是,洪水肆虐后留下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从县到乡,车需要走很长一段山路,来回要三个小时。山路十八弯,加上并不慢的车速,使整个旅途充满着惊险和刺激。山上的植被郁郁葱葱,有些叶子等不及霜降,就已经红了。像一团团没有浓烟的火焰,绿的、红的、黄的,这来自漫山遍野的姿色,美得令人心跳。
在村庄附近的山路旁,可以看到种植的桑树,叶子很肥,绿油油的。令人联想到了那喜欢吃桑叶的“蚕宝宝”。由于昼夜温差较大,这里的气候很适合植桑养蚕,而大多数村民都有种桑、养蚕的经验。曾经,一场洪水将他们的土地和农作物冲毁。如今,在县政府和某慈善组织的带领和资助下,村民们重新平整了土地、种上的桑树,把曾经丢弃和热情和技术找了回来。村民们喜欢将收割的像“干柴”一样的带壳的农作物,摆在公路上,等待车辆从上压过。这个碾压的过程,被称之为 “打场”。
从国道下来,通往村庄的那段公路被冲毁了,还没有得到修复。车只能在堆着泥土和小石子的临时开辟的土路上颠簸着。“世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就成了路。”鲁迅先生的这句话用在这里还是很贴切的。车辆经过这种土路的“洗礼”后,定会大伤“元气”。但是,没有办法。
想象中的肮脏、呆滞和麻木并没有出现在视线里,相反,村民们的热情和朴实令旅途的疲劳和紧张得到了缓解和释放。在村民的引导下,我们参观了他们种植的桑树、蚕茧、天麻和食用菌等。在与村民的交谈中,每当谈到种植和养殖的成果时,那眼神里充满了渴望和期待;而每当谈到那还未还清的贷款和上学的孩子时,那眼神里则充满了严肃和负累。是啊,脱贫致富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艰辛和努力,机会不是等来的,需要劳动的创造和汗水的灌溉。
虽然,这是一个闭塞、贫穷的山村,但来自天上、人间的爱,已被悄然洒播到了这里。从那山上的“火焰”、丰收的谷物、绿油油的桑叶、长势喜人的蘑菇、姿态阿娜的灵芝和充满热情的眼神中,就已经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