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第一次江南之行

标签:
江南小城安庆情感 |
分类: 情溢小城 |
安庆,这座江南之城,是我在认识我的老公后而渐渐和它熟悉和亲密起来。虽然,安庆的黄梅戏早就被我熟知,我也很喜欢那委婉、悠扬的黄梅戏的唱腔,如《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可是江南的生活习俗,对于我这位在北方长大的人来说还是十分陌生的。安庆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在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名人辈出。江南出才子,在我见到我老公后,对这句话更深信不疑。
初来安庆,正值冬季。空中还零星的飘着雨点,我和老公手拉着行李,沿着江边的街道慢慢地往家走。那次也是我第一次去老公家,第一次去见我的公公、婆婆。沿江的美景和江南特有的气息冲淡了本来有些忐忑不安的心。坦白的说,跟老公在一起,总会觉得心里面十分踏实,再陌生的地方也觉得亲切。偶尔,我会抬头向天空望一望,感受一下江南的天空和北方的天空有何不同。空中飘落的雨星让我感觉到:原来雨可以下得这样优美。不像北方的雨,来的又急又猛。路边的商店门口摆着地方特产,如:岳西翠尖、天柱剑毫、口子窑、胡玉美蚕豆酱等。因为临近春节了,许多店铺已经关门了。
走近居民小区,这里楼与楼之间隔得比较近。家家户户开着窗户,这让我觉得惊讶。因为南方城市大部分家里是没有暖气的,外面的温度甚至比家里面还要高。这也是每逢太阳出来时,附近的老人、孩子喜欢到江边晒太阳的原因。如果住的离江边较远,阳台就成了晒太阳的最佳场地。难怪许多住户不喜欢将阳台封闭起来。露天的窗台上摆着鲜花,有的还在盛开。开门的是婆婆,她第一次见到我这个儿媳,双手拉着我,高兴地把我们迎进屋里。好长时间了,我们彼此都是只听其声,不见其人。此时此刻,婆婆偷偷地用手拭了一下眼角,连连说:“不错,不错。终于把你们盼来了!”见此情景,我也有点想落泪,但还是忍住了。站在一旁的公公也高兴的说:“好,好,快坐下,休息一会。”话音刚落,婆婆已经为我们倒好了温水,让我们洗脸和烫脚。他们的细心和热情,让我觉得有些拘束。
我打量了一下四周,房子虽然有些旧,但屋子里收拾得很整洁。这是六层楼的第二层,在过道的阳台上,摆着一些新鲜的青菜,有些是我没见过的。这时,阳台外面一棵粗壮的梧桐树映入眼帘,婆婆说,每年的春天,梧桐的花香会飘到四周,坐在屋子里都能闻到。阳台下临时搭建的简易房的顶部被种上了一大片仙人掌,那是用来防盗贼的。仙人掌已经开花了,花是红色的。老公说,仙人掌的花蕊有一丝甜味。离阳台较近的位置,摆着许多盆花,叶子都是绿油油的。在一个大缸里,生长着一棵金银花,枝条已经爬满了为其搭建的花架。婆婆说,每逢盛夏来临,金色、银色的花朵开得很茂密,那花香也是沁人心脾,距离很远都能闻得到。此时,我真想亲眼看一看金银花盛开的情景,怎奈正值冬季。等它盛开时,我们已经在北方了。
等我们梳洗完毕,两杯热茶已经沏好了,茶几上还摆着由各种坚果和糖果拼在一起的果盘。我们被按坐在了沙发上。公公、婆婆则坐在一旁的椅子上,带着微笑看着我们。我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总是试图起身,将沙发让给长辈们坐。可他们就是不答应。老公也劝我说:“你就让他们坐那吧,他们习惯了。”听他这么一说,我也只好作罢。于是,大家开始慢慢聊起了家常。天气、工作、北京、安庆等成了我们的话题。虽然开始有些拘谨,但时间久了,也慢慢习惯了,似乎南北腔调听起来也不再那么生硬了。老公讲得要多一些,因为这是他比较放松的时刻。公公因为是军人出身,因此普通话讲的很好。他跟我们聊了一会儿,就进厨房了,我也趁机跟进去扫了一眼。一盘盘切好的青菜,粗细均匀、五颜六色搭配在一起,所有的盘子比我们北方的要小一圈。盆里还有一条已经收拾好的鳜鱼,在那等着进油锅。老公说,“这是老爸早上刚买的,他一大清早就去江边,顶着大风在那等候打鱼的船,这条鱼是从江里刚刚被打捞上来的。”我想老人一定着凉了,于是赶忙将新买的羊绒衫给他穿上,虽然是雨后补漏,但毕竟这是我们的一片心意。公公很高兴,连忙说“谢谢你们,这是我第一次穿这么贵的羊绒衫,不过以后可不要这么破费了。”
饭菜很可口,公公说:“如果不是因为你们老妈身体不好,她一定会亲自掌勺,做得也比我好。你们也只能将就一下了。”我说:“怎么会,这已经很好了。”婆婆很心细,为我们准备了新的内衣(已经过了一遍水)和袜子,保暖的棉拖鞋等。
十几天的假期很快过去了。临走时。两位老人为我们准备了好多茶叶、香肠、咸鱼等,箱包又被塞得鼓鼓的。在我们一再坚持下,公公才没跟我们去火车站。分别时,我感觉此刻在就像面对自己亲生父母一样恋恋不舍,心里酸酸的,强忍眼泪。当我们的出租车开动时,我发现婆婆在转身拭泪,那瘦弱而又坚强的身影随着出租车的飞驰而变得越来越模糊,那一刻分别的画面也永远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握着老公的手,我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了,如北方的大雨一样倾泄而下,所有的话语都化作泪水在尽情的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