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不知道惠诗涵以后都会做些什么,不过很多人已经得知,2038年9月23日,一件引人瞩目的事情将出现在她的生活里。
等到那一天,她将与其他9位同龄人一起,用指纹开启一枚“时间芯片”。芯片里储存着今天人们对于2038年的种种猜想,类似的猜想包括机器人是否满街乱走、报纸会否消失,甚至长生不老药有没有希望问世。
惠诗涵本人对此暂不知情。毕竟,她只是一个生于2010年1月4日、目前只有两颗乳牙、哭声响亮但是喊不清“妈妈”的婴儿。
“时间芯片”——未来城市创想征集活动是由中国青年报社、共青团上海市委、上海世博局、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威盛电子集团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发起的。主办方将100个创想存入芯片,同时征集10位“时间宝宝”,并邀请他们在2038年9月23日开启芯片。
生于2010年的10名幸运儿获选为“时间宝宝”,他们还在蹒跚学步,还没有来得及走到一个大的平台上去看看世界的样子。
眼下,严瑾璇是个特别爱笑的胖姑娘;马焕然活泼好动,人越多越开心;史君然文静细腻,每次到新环境都会先东张西望,熟悉环境后才慢慢活泼起来;何承润的乳名是卡通式的“蘑菇弟弟”,但他已被父母形容为“健康快乐活泼可爱的男子汉”。
“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宝宝们以一种令人喜悦的方式证实了这句名言。丁维基的母亲张燕说,小家伙长得很快,“几天一个样儿”,而且特别喜欢踢足球,“还没到满月时,我就在床上绑了只五号球让他踢着玩”。
很难设想他们28年后的样子。浙江金华的周语桐也许将变得聪明伶俐,她的父母听别人说,把孩子剪下的指甲放进种葱的花盆里,孩子会变得聪明。虽然知道“这只是一种迷信”,他们还是抱着“美好的愿望”照做了。
在不同的“时间宝宝”身上,长辈们都倾注了类似的期望。
严瑾璇的舅舅黄忠飞告诉记者,希望孩子早点接触这个世界,看到更多的东西。丁维基的母亲张燕说,孩子可以在28年后见证这个社会的变迁,是一件很有意义、很好玩的事情。
惠诗涵的母亲、32岁的天津大学助理研究员马媛媛告诉记者,世博会让人想到科技,想到进步。女儿这一代的生活一定会比今天更进一步,这是无须猜想的,正如自己的生活已经比父辈进了一步。
马媛媛也曾在小时候的作文里设想过长大后的生活。那时,她家里的电视很小,没有电话,没有电冰箱,听音乐卡带是重要的娱乐活动。基于当时的认知,她在作文里提出,等到自己长大了,会有机器人帮忙做卫生,会出现移动通话装置,电视机的屏幕也会变大。
回头再看这些设想,有的化为现实,有的仍然被设想着,还有一些未曾设想到的意外,比如互联网改变了世界。
马媛媛说,等到2038年,也许医学遏制了人类的衰老和肥胖,自己60岁了,却不像老太太。但这个梦想是不是准确,会不会有更多的“意外”发生,要让女儿来告诉自己。
如今,“时间芯片”即将躺在上海图书馆里,静静地等待“最快也最慢”的时间走过,等待“时间宝宝”的长大。
28年后,他们将亲手丈量人类100个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时间宝宝”照片登上了中国青年报:
http://zqb.cyol.com/content/2010-09/27/content_34185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