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学家做官可以 别做官迷

(2010-03-08 09:08:48)
标签:

学而优则仕

李邦河

娄勤俭

学术腐败

教育

分类: 今天没有新闻

“副部级”科学家回应“李邦河之忧”:

科学家可做官不可做官迷

本报记者 张国 原春琳

 

--------------------------------------------------------------------------------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03-08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李邦河院士看起来挺激动的,语速越来越快,音量也越来越大。

 

    他在复述自己的担忧。今年全国政协会议开幕以来,李邦河委员在不同场合介绍了自己的提案。

 

    这份令人印象深刻的提案指出,学术界有种愈演愈烈的“研而优则仕”的现象。这些年来,自己眼睁睁地看着一些颇有潜质的学者投笔从政,从此江郎才尽。他说,这是一个严重损害国家科技发展的问题,科学家在做学问的盛年转了行,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今天,在政协科技组联组会议上,李邦河再次痛陈这一现象的弊端。

 

    在场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坦率地回应说:“关于知识分子当官的问题,我可能就是个例子。”

 

    这位54岁的副部长的另一个身份,是资深的信息科技专家,他目前依然兼任中国电子学会的副理事长。

 

    1982年大学毕业后,娄勤俭进入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得益于前辈科技工作者的“传帮带”,他也逐渐成了技术骨干、项目负责人。然后,“研而优则仕”,1999年官至副部长。

 

    有一段时间,老一代基本退休,新人又缺乏工程经验,出现了人才“青黄不接”。于是,“产生了很大一批我们这种人——项目负责人当了官。”娄勤俭解释自己从政的背景。

 

    他对李邦河院士说:“我非常赞同你这个说法。”“当然,抽一些搞技术的人去当官也有一些好处,至少对科技界有同感,但是如果真是全往这儿引导,也不是很合适。”

 

    “必须要引导科学家、科技人员朝科学上去努力。”娄勤俭说。他还表示,政府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

 

    娄勤俭副部长还向在场的科技部副部长杜占元反映了一个与科学家做官密切关联的问题。

 

    最近,娄勤俭参加了一些国家大项目奖项的评选。他发现,拿大奖的项目,基本上都是官员排在前面。垄断企业的项目负责人,拿大奖的格外多。这不是什么好的导向。

 

    他开玩笑说,自己当了副部长以后,辞掉了所有的项目负责人,也不再参加评奖,现在看来,自己是“亏了”。

 

    而科技部副部长杜占元没有正面回应这个问题。他只是强调,一些重大科研计划的确培养了大批各种各样的人才,至于很多人后来成了行政官员,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院士说,中科院一直希望创造一种非常好的氛围,能让科学家倾心研究,多产生科学大师。

 

    李家洋说,自己也赞同李邦河院士的提案。如果有太多拔尖科学家从政,可能会埋没很多本该成为科学大师的人才。

 

    “在这方面,国家应该有一个比较好的政策。”李家洋认为,这种政策最好一方面能使科学家不求做官,倾心科学。另一方面,能有一个机制,让做了官员的科学家,能在富于创造力的年纪再回到科学研究上来,那时眼界会更为开阔。

 

    无论科学家是否应当做官,李邦河院士的一个主张,令李家洋等“副部级”科学家都表示认同——大师诞生的条件之一是专心致志,一旦从政,这点便再也无法做到。

 

    本报北京3月7日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