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庆假日期间,我偕同夫人一起游览了无锡市内几个博物馆,并拍摄了几组照片,
供朋友们分享。
先介绍一下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
http://s4/middle/602c40d0n7503c6868503&690(上篇)" TITLE="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 (上篇)" />
博物馆大门
http://s5/middle/602c40d0n9225c2f7aa24&690(上篇)" TITLE="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 (上篇)" />
大门外两侧是仿古乐的装饰
http://s3/middle/602c40d0n9225c5edf0f2&690(上篇)" TITLE="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 (上篇)" />
http://s6/middle/602c40d0n9225c68d8d75&690(上篇)" TITLE="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 (上篇)" />
博物馆大厅
http://s6/middle/602c40d0n9225c768d095&690(上篇)" TITLE="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 (上篇)" />
中国民族音乐是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主要介绍展示民族音乐及乐器的发展史。
3000多年前,我国的西周已设立音乐机构“大司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音乐学校。
http://s4/middle/602c40d0n9225c9123dd3&690(上篇)" TITLE="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 (上篇)" />
2004—2005年,无锡鸿山东周越国贵族土墩墓群发掘出土的大量青瓷仿铜乐器。
http://s5/middle/602c40d0n9225ce2a9a74&690(上篇)" TITLE="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 (上篇)" />
品种有甬钟、镈、磬、钲、錞于、越系圆钟、鼓座和缶等乐器,总数近400件。
这是中国音乐考古史上的一次空前大发现,呈现先秦吴越地区宫廷礼乐的壮观
画面。这一时期的编钟改写了先秦的音乐历史。
http://s7/middle/602c40d0n9225cec424d6&690(上篇)" TITLE="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 (上篇)" />
http://s5/middle/602c40d0n9225cb061734&690(上篇)" TITLE="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 (上篇)" />
根据以上出土的陶瓷乐器,著名的无锡籍音乐考古学家王子初先生用青铜进行了
复原设计,并对其中的旋律乐器赋予了音律。
http://s6/middle/602c40d0n9225cbb5bc55&690(上篇)" TITLE="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 (上篇)" />
http://s8/middle/602c40d0n9225d025bc67&690(上篇)" TITLE="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 (上篇)" />
http://s4/middle/602c40d0n7503c815a9c3&690(上篇)" TITLE="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 (上篇)" />
http://s5/middle/602c40d0n9225d2c2f3e4&690(上篇)" TITLE="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 (上篇)" />
古筝
http://s6/middle/602c40d0n7503c894ab55&690(上篇)" TITLE="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 (上篇)" />
缶
http://s4/middle/602c40d0n9225d7775c23&690(上篇)" TITLE="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 (上篇)" />
汉代说书佣
http://s8/middle/602c40d0n9225d86d58d7&690(上篇)" TITLE="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 (上篇)" />
相传东晋大画家无锡人顾恺之《斫琴图》的画中,琴的形制构造与现代基本相似。
http://s7/middle/602c40d0n9225d8e47366&690(上篇)" TITLE="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 (上篇)" />
唐朝开创了以弹拨音乐为主体的华丽浪漫民乐时代
http://s3/middle/602c40d0n9225d95e0c12&690(上篇)" TITLE="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 (上篇)" />
唐代的文人音乐如古琴艺术的发展及歌舞伎乐的盛行,在我国的音乐史上达到艺术
的顶峰。我们所见的汉画像、汉唐乐佣、古琴等文物就是这段历史的具象写照。
http://s3/middle/602c40d0n9225dd7850e2&690(上篇)" TITLE="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 (上篇)" />
琵 琶
http://s5/middle/602c40d0n7503c9e0f6c4&690(上篇)" TITLE="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 (上篇)" />
到宋元时期,民间的戏曲艺术已广泛地深入到社会各阶层的文化生活之中。
北有杂剧,南有南曲。此时,中国音乐艺术的主流不再徘徊在王公贵族的
红墙内,而是更多地回荡在市井歌肆之间。
http://s7/middle/602c40d0n9225e90cc9e6&690(上篇)" TITLE="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 (上篇)" />
http://s4/middle/602c40d0n923819e52503&690(上篇)" TITLE="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 (上篇)" />
http://s8/middle/602c40d0n92382a1e98f7&690(上篇)" TITLE="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 (上篇)" />
明清以来,以昆山腔、海盐腔、弋阳腔和余姚腔等“四大声腔”为代表的民间
戏曲艺术获得了广泛的发展,而江南无疑是戏曲艺术繁衍成长的中心地带。
http://s5/middle/602c40d0n75059bc381a4&690(上篇)" TITLE="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 (上篇)" />
http://s8/middle/602c40d0n9225ea8d0677&690(上篇)" TITLE="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 (上篇)" />
清代琵琶演奏家无锡人华秋萍在嘉庆年间(1818年)主编的《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真传》
(简称《华氏谱》),是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琵琶谱集,对普及与流传我国的琵琶艺术
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http://s8/middle/602c40d0n9225ec26ebd7&690(上篇)" TITLE="中国民族音乐博物馆 (上篇)" />
华秋萍创作的《十里埋伏》、《将军令》、《霸王卸甲》等著名琵琶曲
均以工尺谱记写乐谱,并为琵琶创订了完整的指法符号。
(待续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