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有关“胪峰陈氏祠堂”的采风文章

(2014-07-18 15:09:58)
标签:

转载

分类: 胪雷忆旧

                 转载有关“胪峰陈氏祠堂”的采风文章

 

     712映像

 

        【八闽名城镇村文化映像】不再孤独的中国祠堂文化

 

                                                作者:戴高山

 

     在一片废墟瓦砾之间,我们看到胪雷村的陈氏祠堂。这个地方正处在福州市动车南站的后面,有一条公路将动车站与胪雷陈氏祠堂分开。拆迁之后的地域一片开阔,胪雷陈氏祠堂,就在这一片废墟瓦砾之中,显得有些孤凄地站立着。 

    然而,胪雷陈氏祠堂却不是孤独的,在不久的将来,大开发的高楼大厦,将拨地而起,由四面八方向它围拢过来。当然,未来的胪雷陈氏祠堂,也不会因此而感到寂寞,每年,都会有居住在这里的乡民,从四面八方向这里集拢而来,在这里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他们缅怀先贤,教育后世,并且展望未来……

    因此,当我们走进胪雷陈氏祠堂,看到那各种各样的花灯彩轿,牌门条幅,祀器木偶,香炉石狮;还有戏台上厅堂上的雕花刻木,以及后厅堂后那上千个青石灵牌,它们,都在告诉我们,胪雷的陈氏祠堂,从不寂寞!

    85岁的乡民陈老先生告诉我,胪雷陈氏祠堂,从宋代至今,虽几经翻建,但原址不变。现在的祠堂是一九九零年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单看那高高上扬的屋脊,就能让人想起福州特色的古建筑风貌,在蓝天白云下面,双龙戏水,显得神采奕奕。

    上厅堂两侧,各挂有三幅画像。右边第一位是陈氏始祖陈胡公满的画像,他生于公元前1027年-公元前1011年;左边第一位是胪峰陈氏开基祖国初公的画像,他生于公元1246-1311年;右边第二位是明朝贤臣陈永祥的画像,他生于公元1381-公元1449年;左边第二位是当代军事家陈绍宽的画像,他生于公元1889年-公元1969年;右边第三位是近代教育家陈可忠的画像,他生于公元1898-公元1994年;左边第三位是当代数字家陈景润的画像,他生于公元1933年-1996年。

    突然间让我想起读小学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的一个关于陈景润的故事,这个故事不知道是不是真实的,总之我确信它是真的!

    老师说,陈景润非常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他经常边走路边看书。有一天,他手里拿着一本书,边走边看着,一不小心竟然撞到一颗大树上,书也掉了。于是陈景润弯腰从地上拣起书本,对着那棵树赔礼道歉说:“对不起啊,光顾看书把您给撞了!对不起对不起!”原来,陈景润高度近视又认真看书,误把大树当人看了。听老师讲完故事以后我们哈哈大笑,心想陈景润看书也看得太入迷了,把撞树当撞人了!

    是的,到今天我肯定明白老师给我们讲故事的目的:他是想说陈景润真是太勤奋了,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但今天,在这片大开发中,陈景润的故居,早已拆迁得不知所终了,能让我们唤起记忆的,唯有祠堂上这张遗照和大梁上挂着的《陈氏定理》横匾!是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留黄鹤楼……不只是世界的科学界将永远记住陈景润,胪峰人也把他当成永恒的骄傲,悬挂在心中——这就是中国祠堂,一个永不孤独的文化!这其中,没有炫耀而只是铭记;不是迷信却是信仰;无须推崇却自成文化……

    村委副书记对我们说:留住祠堂,同时我们也留住中国传统的祠堂文化,留住了永远不变的传承!或许过去我们只是把它当成一种迷信来敬畏,但今天,我们已经知道了原来我们留住的是根留住的是遗传中的命脉!我们的血从哪里流出,我们的脐带从哪里剪开,这一切,都得从祖先的那一代人说起——那么,祖先就是我们的祠堂——或许只是一张画像,或许只是一个牌位,或许只是一堆坟茔,或许只是我们面向长空的一缕思念。但只要是人,大家都想知道,我们是从哪里来的,要往哪里去的!

    中国的祠堂文化,曾经走过繁盛的二千多年,但也走过孤独的数十年!当我们信马行空地放开思想独自遨游时,我们总想知道,历史留给了我们什么?我们又留给了历史什么?文明的种子,是传承中的冥冥记忆,别以为祖先的血流干了,但在我们心中,永远保存着他们不息的血脉!

    从胪雷陈氏祠堂中走出,我们看到的依然是一片片巨大的拆迁废墟。太阳决不留情地向你扑来,福州动车南站威武地向你逼来。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一片高楼大厦的巨无霸区,祠堂的高度将成为一个深谷而显得逼仄。正如我们回首时所看到的、如今它的孤独——而这种孤独,一样会慢慢向我们袭来……

    朋友告诉我,在日本,许多名胜古迹都是深藏在闹市区高楼大厦中的某一个角落的,它们并不巨大也不威严,唯有一份份古老。那么,古老又代表着什么呢?它们是曾经的文明,是血脉和根;是遗传中的一分子,是传播文明的一盏灯!

    或许,胪雷陈氏祠堂的今天,并不古远,然而这块土地却相当古远;正如那高堂后面的上千个灵位一样,或许都是后人造就的,但人们又凭着一种什么样的思考,来造就这些先人的灵牌呢?他们绝对不可能无中生有的,而是我们保留着一种世代相传的文化——祠堂文化,他们没有忘记我们的先人,没有忘记为他们造碑立名……

    但是,历史即将走远,暂时留下的胪雷陈氏祠堂依然独孤地站着,但我们却不会走远,而是在新的文明后面,留下一些古旧的、古老的文明作为参照物。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孤独的——中国的祠堂文化,也不是,它是轰轰烈烈的!


 

 http://s7/mw690/001Lc0QLgy6KyTRH8cCc6&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