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言虚词之、焉、诸、其、乎的用法

(2012-04-09 17:24:23)
标签:

高考

文言文虚词

教育

分类: 文史资料

一、之:

1. 代词 

  ①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② 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2.  助词

  ① 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与(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不可译。

  ②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③ 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④ 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⑤ 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3.  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往”、“去”

 

二、焉:

1. 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2.代词:

  ① 疑问代词,用在动词前面,“哪里”;

  ② 指示代词,用在及物动词后面,相当于“之”,可译为“他”、“它”。

3. 兼词:用在非及物动词后面,译为“于之”,兼有介词和代词两种词性。

4. 助词:

  ① 用在完整的句子后面 ,作语气词,主要表示直陈语气,相当于“了,啊,呢”, 可不译。

  ② 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③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三、诸:

1. 兼词

  ①“之于”,用于句中,兼有代词“之”和介词“于”的意义和作用。

  ②“之乎”,用于句末,兼有代词“之”和表疑问语气“乎”的意义和作用。

2. 代词

  ① 相当于“之”,译为“他(们)”。

  ② 相当于“各个”、“各位”,可以指人或事物,也可指处所。

 

 

四、其:

1. 代词:

  ① 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② 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③ 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你”。

  ④ 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⑤ 指示代词,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⑥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2. 副词

  ① 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② 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③ 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

3. 用作连词。

  ① 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

  ② 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4. 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何其】译为“多么”。

 

五、乎:

1. 用作语气助词。
 ① 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② 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③ 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④ 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2. 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可译成比、对。

  ① 表处所、时间、原因,在,于

  ② 表动作的对象,对

  ③ 表比较的对象,比。

3. 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