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与德令哈有缘
斯琴夫
http://s15/small/602b52f5x8be6029e92de&690&690
海子(1964年3月26日~1989年3月26日),原名查海生。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他生日这一天)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年仅25岁。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
“
海子”这个名字在我脑海里回荡已久,因为他的一首诗《日记》即《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一直牵动着我的心。而我又是土生土长的德令哈人,并不是对诗歌有多么热恋或钟情,而是对有关自己家乡的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诗,我都会用心去读,且一个不漏地欣赏、兜底或收藏,这是我多年以来的习惯。这么有名的一首诗,在中国诗坛上光耀二十多年,影响了一批又一批文学青年,这种作品在当今文坛上可谓罕见。
其实我在九十年代初就读过这首诗,当时感觉很平淡,仅仅两句话,只认为是简单罗列出的“朦胧”谜题而已。后来我在政府从事文化工作时,总思考德令哈到底有多深的文化底蕴可挖?除了当地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外,还有没有更独具特色的其它文化元素可挖?再后来我突然想起一位诗人,即“海子”-----在八十年代末,曾经写过有关德令哈的诗。我激动地在网上搜索关于“海子”及其那首诗,找到《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更为惊讶的是有关这首诗及“海子”、“德令哈”、“姐姐”的评论、感叹、感想和其他各种留言,可以搜索到千万条。这对德令哈知名度的提升起到不可估量的轰动效应。现在国内外很多文人,尤其是诗歌界里的文人,都知道“德令哈”这座城市,他们向往德令哈,在自己的文化记忆里寄存德令哈及海子这位天才诗人。
这两年我一直在拜读这首诗,感觉诗里有一种微妙的东西在闪烁。每次读都有不同感觉和理解。我认为,这就是百读不厌的诗歌魅力及其生命迹象的超度。我在这首诗里找到了德令哈的诗意,意会到了德令哈的粗犷、野性和柔美、神秘等多彩的意境。
其实,读诗并非读懂什么,但如果读出一种味道,读出一种气息,那才是真正达到了读诗,读好诗的境界。我从海子的这首诗里真实感受到一种美妙的东西,她那么的深切,又那么的淡然。为此,我仅以“海子与德令哈有缘”为题,作一首诗,纪念这位伟大的天才诗人:
1989年的一个雨水季节
海子为寻找那可爱的姐姐
与德令哈结缘
那年是德令哈建市的第二年
那晚你下榻的是个简陋到极点的小旅馆
那晚陪你的是廉价袋装的二两青稞酒
你与孤独同醉倒雨水笼罩的德令哈
你与黑夜对话,写下最为动人的语录:
“姐姐, 今夜我不关心人类, 我只想你”
你“把石头还给石头 ”
你把“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 ”
献给了那“唯一的, 最后的, 草原”
那晚,金色的原野在雨水中荒凉
那将是这座寂静的城市与美丽的戈壁
与你分享爱的权利
你的这首诗句
使德令哈成为
中国文化记忆里一座千年飘雨的城市
海子,今生我们在德令哈
使你的姐姐
把爱终身种在今夜
海子,今夜我不关心诗,我只关心你
我只关心你两句话的分量和
与德令哈的不解之缘。。。。。。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德令哈人,我感谢诗人海子在他即将走完那短暂的生命历程的最后一刻,他“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不朽绝句之前,为从未人知的小城——德令哈记了永恒的《日记》——“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使这一座“雨水中荒凉的城市”走向了中国文坛,成为中国诗歌艺术领域永恒的记忆!
我相信,德令哈会成为中国文化记忆里一座千年飘雨的城市。因为德令哈与海子有个约定!海子与德令哈有个不解之缘!http://s5/middle/602b52f5x8be617884a54&690&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