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文学博士们,还有多少德性可言?

(2013-04-02 08:45:02)
标签:

文化

分类: 道眼看社会

前几天写了文学博士对莫言这个作家的“九大罪状”的评论,文章虽然写完了,但是在自己的心里仍然无法平静。

诚然,文学作品和作家都需要接受大众的点评,但是也没有这么点评法的。点评者本身,要是没有“德性”,其发出来的评论,也仅仅惹人一笑而已。

然而,笑过之后,老道要问:究竟还有多少德性存在与我们所谓的各种“博士”心头呢?

本来,我还对博士一类存在高看,毕竟比咱这个肄业的家伙多被“修剪”N多年,得有N多年的成果。但是,从现实来看,高学历教育,尤其是被某一个“专项”洗脑的人,只有极少数保持良好心态的人,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成为技术能手,成为科研公关人才外,绝大多数已经沦为走火入魔的“废人”。

研究生、博士、博士后等,出了那个“屋”等同于废人的不在少数。

文学的使命感就在于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心性,使人倾向于向“善”。评论的目的本来也是在于百家争鸣,促进文学乃至学术的良性发展。

现在我终于明白,从教材和考古堆里出来的这些所谓博士,无论是文学博士还是其它博士还好,心灵已经被彻底扭曲。其不健全的心智,估计连个孩子都不如。这些从对莫言文学作品的“罪状”列举中就能看出。

文学博士们讨厌脐带下面位置的文学,就不允许这种形式存在,就认为是一种不文明的文化侵袭着生活。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学习的儒家文化,孔子还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估计你们是白学了。从另一个方面,冒昧地猜测,是不是连孔子认为的“食色性也”都缺失了。

一个作家是一种风格或者多种风格,谁也干涉不了,你认为他的作品风格不好,你可以不去看,对吧,谁也没有像一头驴似的,拉着你到河边喝水。

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确实在前进,然而博士们的精神文明,逐渐成为“井绳文明”。支配他们的“井绳”就是对莫言作品指责的其一罪状——迷失于民间立场。

由此看来,博士们都代表的是非民间立场。如果是这样的话,对莫言作品的指责,老道无话可说。一个作品的立场,到底是民间还是官方,是作品本身的事情,用自己的声音去写作品的人,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用政治的角度去审视。

但是,博士们却这样出发了。因此可以侧面验证博士们到底在哪一方面比我们常人专业。

“德”的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不违背自然发展,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发展自己的事业。

博士们的“德”俨然是经过可以修整之后的“德”。用这种所谓的“德”调去评论莫言,莫言一个好都不会有,会出现千万种恶。不知道文学博士们怎么读的老子这句话——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这些话,通俗说来就是——

这句话是老子用水来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那样,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争。最完善的人格也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不但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与争,而且还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他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

但凡论中国的事情,不知道是文革的遗风,还是什么原因,总是先要给自己画一条线,文学博士们,给自己一个“道德”的纲领,把自己的“道德”层面,好像提升的很高,因而就认为莫言的作品出于“下三滥”,这算是比较文雅的词语,不好听的就是“黄色小说”,属于三级片的那种。

而如果被封为“中国正统作家”如莫言、贾平凹、陈忠实一流进行了如渡边淳一在《失乐园》中的“男欢女爱”场景描述,就是违背了文学博士们的准则的话,缘何没见你们对侵入中国的“日本文化”进行强烈的抵制呢?

单凭对一个中国作家作品的“脐带下的攻击”、以及谴责“迷失于民间立场”等,足见没有摆正文学评论的真正位置,在哗众取宠的同时,文学博士们也把自己的“德性”喂了狗吃!

当然,其它相关行业的各种博士以及各种专家,愿意对号入座的话,老道接受你们的指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