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有句俗语:“三年要饭,给个皇帝也不换”,武侠小说里关于“丐帮”的描写也给乞丐这个“行业”平添了传奇色彩。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乞讨为生在世人心中总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儿。多年前,我有个朋友曾经对那些无所事事、一味追着人要钱的乞丐颇为不满,说在国外,当乞丐也是“行为艺术”,起码给人以美感。当时我还笑她从未出国却崇洋媚外到连外国的乞丐都比较好!然而当我到英国居住时,真就亲眼目睹了一群艺术乞丐。
闻名世界的泰晤士河岸处处彰显着伦敦这个国际大都市的繁华:宏伟的建筑、各种肤色的游人、浓郁的文化气息,如永恒的交响乐令人欣赏不已。而就在这个最繁华的地段,也是伦敦乞丐最多的地方。虽然我早听说过有类似“行为艺术”的乞丐,但当我步入临近泰晤士河的一条街道时,还是觉得大开眼界!
首先吸引我的是一家商店门前的银灰色的雕塑,很有英国味道的绅士造型,可我路过时,他忽然动了一下,原来邀请姿势的手收回去支在下巴上做沉思状,竟然是个大活人!这样我频频回顾,观察他过一阵儿就会变个姿势-----他不是乞丐,是给商店做宣传的。很快他的周围聚拢了很多人观看,一变姿势,就会有人欢呼鼓掌。
我很快打消了对他的好奇,因为我发现这简直可称为“雕塑一条街了”!走个几米,就会出现一个造型别致的“雕塑”,过个几分钟,他们会变个姿势,不留神还真不知道是大活人扮的。要不是雕塑脚边都放有一个用来收钱的盒子,不注意还真难察觉他们是乞丐。
一对骑车的绿色怪兽,很象园艺植物造型,真是巧妙!蓝调忧郁的琴师。金色的皇帝皇后,正襟危坐,钱盒子也是金色的。银光闪闪的拿破仑傲然独立。银灰的淑女头上有银灰的伞,脚下有银灰的钱罐子。茶花女手捧花束,楚楚动人。有一双羽翼的天使姑娘尤其具有亲和力,当游人投币到她的钱匣时,或者只是与她合影,她就抬手按在唇上优雅地给游客一个祝福的飞吻。虽然见不到她的真面目,我觉得她是个美人。只有一个造型我不太喜欢,是一个穿着黑色西装的无头人,还来回走动,乍一看吓一跳!他走到一个静坐的白袍女士雕塑旁,将那个罐子里的钱币倒入一个口袋,把空罐子搁回她脚边,看来是夫妻档生意呢,不由得想叫他们“黑白双煞”......
这些“雕塑”乞丐化妆都很巧妙,色彩搭配协调,讨钱的容器都注意色调一致。脸部也都涂得厚厚的,根本看不到本来面目,收入看来也不错,听说也纳税。
另外,很多街头的剧场表演者、唱歌的、演奏乐器的、画者......也是乞丐,他们拿礼帽或盘子收钱,看客自发地被剧情吸引,被音乐感染,随意放些零钱,也可以买他们的作品、音像制品。据说有些成名的艺术家曾经这么生活过,有些艺术家还特意体验这种互动的方式。在中国城附近,我见过一个吹竽人,他从容地坐在闹市街头,独自吹奏,周围摆放着介绍他出的书和碟片,中英文的,文字中充满自豪。
这些名为“乞丐”的群体,不乞讨,不打扰任何人,也没有给社会增加负担,相反,他们贡献了艺术,美化了环境,为伦敦平添一道独特的风景。我想,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他们靠艺术取得报酬,我尊敬他们。
(更多图片请浏览相册专辑和《看图说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