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积法→向量法→质点法

(2013-01-03 14:45:59)
标签:

质点几何

莫绍揆

向量

质点

分类: 出版著作

面积法→向量法→质点法

彭翕成     pxc417@126.com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30079

有一次,张师问我,你看过《初等数学论丛》么?上面有篇文章不知你注意到没?

我说:看过。上教社这套书共9册,另有一个精选本。您在上面有不少文章。您指的是不是您同学杨路先生的《谈谈重心坐标》?

张师说:不是,我想说的是莫绍揆先生关于质点法的文章。

我说:这篇文章我看过,方法很特别,很有印象。后来我还特别搜索过莫先生的资料,他解放前留学瑞士,是希尔伯特弟子的弟子。在那篇文章的基础上,他还整理出了书《质点几何学》,不过,好像印量不大,没什么反响。

张师说:看来你下了不少功夫。我没看过这书。你找来好好研究一下,是能出一些成果的。后来我把这本书的电子版发给了张师,还有当时跟张师读博的邹宇,这本书成为邹宇博士论文最为重要的文献,所以他很感谢我。

 http://s8/mw690/6029f033xd25ce3d7bb27&690

 
    有人表示不理解,为何张师一会让你研究向量法,一会让你研究质点法,时间够么,能研究深入么?
    其实,张师最反对东一榔头,西一棒棰,他觉得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都是不容易的。张师研究面积法,从1974年到现在,都快40年了,还在研究中。相对某些专家喜欢提新概念,我认为张师是真正做到了孔子所说的“吾道一以贯之”。
    表达面积要用三个点,表达向量要用两个点,表达质点只要一个点。比较这三种不同的方法,质点法处理问题时所考虑的对象可以具有最小的“粒度”,所以质点比向量更基本。而三种方法之间的互相转化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事实表明,《绕来绕去的向量法》出版后,有读者反馈:质点法那一章十分有特色,解题超级棒!
    早在1994年,张师研究几何定理机器证明,尝试各种方法,其中就包括了面积法、向量法、质点法、复数法等。最终觉得面积法攻关能力最强,而且也更基础,容易应用于数学教学,于是选择了面积法作为基本工具。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其他方法也各有特色,有其研究价值。所以张师也希望有人来研究这些方法。除了我之外,张师指导的邹宇、李涛两位博士,就是专门从事向量法、质点法、复数法的机械化实现。
   前一阵,中科大出版社的编辑肖向兵先生问我,有没有合适的选题,我就报了《向量、复数与质点》这个题目,希望能在张师的指导下,和邹宇、李涛两位共同完成此书。

   例1:如图1,在http://data.artofproblemsolving.com/images/latex/e/7/6/e76c2be96fab3c57c0c310361781204b38e49f6c.gif
    下面分别用面积消点法、向量回路法、质点法来求解。
         http://s13/mw690/6029f033xd25cdb37dfbc&690
                  图1                    图2
   解1:http://data.artofproblemsolving.com/images/latex/f/9/b/f9b892baf407efec692af6b8dcd0a3e548189750.gif(化简)。
   解2:http://data.artofproblemsolving.com/images/latex/8/5/c/85c96ada584df13534d03a0eb1e3a675537fdd57.gif
http://data.artofproblemsolving.com/images/latex/7/c/6/7c6139d204cff7d7c83a893259fe63059e526c10.gif
    解3:由http://data.artofproblemsolving.com/images/latex/b/c/d/bcd16f4d0a3f45532e0baeab2d0c4c366a6a4bf8.gif
    更进一步,若将已求得的http://data.artofproblemsolving.com/images/latex/f/7/1/f7190f0488beb8a4df7a5c5e0537f927edd2adcb.gif

    例2:如图3,一个不规则四边形ABCD,其中http://data.artofproblemsolving.com/images/latex/d/5/e/d5e3c1c4a040af80fdb62c7bd228b6204940e6d5.gif
    证法1:设AD与BC交于点P,设http://data.artofproblemsolving.com/images/latex/2/8/d/28d1aa9c363e668c51eb93fbfde95d5c07613227.gif
同理http://data.artofproblemsolving.com/images/latex/d/5/e/d5e3c1c4a040af80fdb62c7bd228b6204940e6d5.gif
    若AD∥BC,则根据梯形面积公式可得结论成立。

http://s10/mw690/6029f033xd25cdfff68c9&690

                        图3                     图4
    证法2:连接BD,作http://data.artofproblemsolving.com/images/latex/8/e/1/8e1cc4de743e5a36e53c9825e7352a28671377fb.gif
    以上两种解法都涉及辅助线,而添加辅助线是公认需要“灵机一动”的巧法。下面介绍两种能机械化实现的方法:消点法和质点法。
     证法3:根据作图顺序,将点分为两个级别。第一级别:ABCD;第二级别:EFGH。
    先消去G、F两个点。http://data.artofproblemsolving.com/images/latex/d/c/1/dc1ec8a3893cb460fe7021f3d8c29e265c361c5a.gif
    再消去E、H两个点。http://data.artofproblemsolving.com/images/latex/3/1/a/31a6cdc98bf9c5e7c3b8c3f9b0933db948a158ed.gif
http://data.artofproblemsolving.com/images/latex/c/1/2/c124fc14e8a87ad74f938e7b61298d354afddeb0.gif
    证法4:http://data.artofproblemsolving.com/images/latex/d/5/e/d5e3c1c4a040af80fdb62c7bd228b6204940e6d5.gif

    用质点法解决四边形面积问题是要麻烦一点,因为需要分拆成三角形。下面给出一个三角形面积比问题。
    例2:如图5,△ABC中,设http://data.artofproblemsolving.com/images/latex/d/8/7/d870bdb61be9044e1d8f99e466d346cdc5030888.gif
解1:http://data.artofproblemsolving.com/images/latex/7/8/a/78a549c1183bad38ba66be6b0e3987f1c31c43f1.gif
利用共角定理求解,不涉及辅助线,但由于不是直接求解,而是先去求其他三个三角形的面积,这会导致推理步骤加长。而在机械化实现时,推理步骤的增加,会导致搜索的快速增长,影响推理效率。
      http://s5/mw690/6029f033xd25ce2c79364&690
             图5
    解2:http://data.artofproblemsolving.com/images/latex/5/7/e/57e9e6299470af82799d2289749d35da63c53c29.gif,则
http://data.artofproblemsolving.com/images/latex/c/8/7/c8779b38bd8a3e333fc404c20ea21dfc914f604d.gif
http://data.artofproblemsolving.com/images/latex/e/0/b/e0b74377554bb4f6d8dcdefcd155635e43d97980.gif

解法2看似要比解法1繁琐,但好处是直奔主题,所涉及点的运算,很多部分会自动消去,因此也是不难的。

当然,如果想知道为何点可以这样运算。需要先了解什么是质点,质点几何学又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从一个较大的范围来看,用物理方法(特别是力学)帮助解决数学问题的想法由来已久,阿基米德是最早的典范。

吴文俊先生在《力学在几何中的一些应用》中谈到了重心概念在几何中的应用,指出:应用力学的重心概念可以不仅可以简化某些几何命题的证明,很自然地得到所要的结论,而且也能够自然而然地发现某些几何事实。

具体到质点几何,德国数学家格拉斯曼(Grassmann)算是奠基人。我国莫绍揆先生在专著《质点几何学》中系统地阐述了质点几何的理论和方法。

    在力学中,质点被看成具有一定位置没有大小而有质量的东西。对于一个质点,可用一正实数http://data.artofproblemsolving.com/images/latex/9/f/a/9fa0865cb59b25f0c36d259d4002f1b5c9ce4013.gif的重心所在的位置。
在质点几何中,把上述http://data.artofproblemsolving.com/images/latex/5/6/a/56aa848d0008aab01a161b30679c39f37ec7fc1b.gif。 若http://data.artofproblemsolving.com/images/latex/2/f/a/2fac8b4e7311a5dd910dcc598d4ab422ce3e2651.gif,都看成是向量。向量与质点之间的运算是一致的。
    按这种方式,首先根据力学的规律定义http://data.artofproblemsolving.com/images/latex/b/7/a/b7a28fe506464d95599ec18b5c9bf01775560a21.gif(质点的加法),然后由质点的减法引入向量,并把向量理论结合进来,于是就能系统地发展几何。
    从力学意义上看,质点几何中实际上是用作用在点上的重力代替了质量。这样负质量就是向上的力,而向量则相等于力矩。
    质点乘法则较为特别一点:
  (ⅰ)两个质点相乘表示向量:定义http://data.artofproblemsolving.com/images/latex/f/c/2/fc260c0c82fd47a617a392888d9816d6da86b9a2.gif,具有性质:
http://data.artofproblemsolving.com/images/latex/3/1/e/31ebc7ab3f4178e91068ae41e1cb46ffd7f26208.gif(质点自乘得零);
http://data.artofproblemsolving.com/images/latex/2/e/4/2e49fba86b104010f14de5d9707df1866fa33bfc.gif
③ 当http://data.artofproblemsolving.com/images/latex/8/6/1/8615c4369978f6409a19b89c833b6e6c62b3cd87.gif
  (ⅱ)三个质点相乘表示有向面积:定义http://data.artofproblemsolving.com/images/latex/c/e/d/ced3bbd3564cbda407c27b184c91a41a1a22c4ad.gif,具有性质:
http://data.artofproblemsolving.com/images/latex/b/1/8/b187cd34a028f3284f77786d8e9fbe8cb87c5ed1.gif
http://data.artofproblemsolving.com/images/latex/a/9/1/a91097546fee7c77b25437f0b377ba6849bf7633.gif(三质点之间有两点相同乘积为零);
http://data.artofproblemsolving.com/images/latex/7/8/c/78c3a9cc1c4c42eca144e587267ddd1d3b0e1a8e.gif
http://data.artofproblemsolving.com/images/latex/1/f/5/1f547f91e5720fc6269a340e1b88e8f4ad3b4d4c.gif
③ 当http://data.artofproblemsolving.com/images/latex/2/6/e/26ed651322c11e2297e22d6df743736dc2c492cc.gif

 

莫绍揆先生在《质点几何学》的序言中写道:

从欧几里德的几何公理系统问世以来,已有两千多年了,它经历了长久的演变过程,受到了种种的简化和改进,但总的说来,这种几何的推导过程很少有系统,几乎是每题一法,技巧性极强,初学者望而生畏,每每求助于解析几何,但解析几何的处理方法迥然不同,建立坐标系以后,把一切几何现象、几何关系都化为代数现象代数关系,用代数方法求得答案以后,再改用几何语言而陈述。这样一来整个过程(除头尾两处“翻译”外)可以说与几何无关,更何况计算过程每每繁琐冗赘,极易导人于错误,这种现象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了。

从这可看出,莫先生和张师目的一样,都希望改变“一题一法”的局面。

张师认为:几何与代数的结合,有坐标方法和非坐标方法。用坐标方法研究几何,发展成了代数几何;用代数方法但尽量不用坐标研究几何,发展成了几何代数。目前质点几何和国外的几何代数都是从上到下来开展,理论繁而不易应用。希望能建立直观几何代数,从几何底层出发,不是用公理体系,而是用几何事实的代数化来建立运算。很多问题需要思考,譬如如何定义直线的加法,点和直线的乘法等。这个工程十分浩大,需要年轻人多做工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