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题目下方基金圈关注我们
今日微信号力荐
政经参考mzhengjing
11月非农强劲
周五劳工部数据显示,美国11月非农就业人口增长21.1万人,好于预期的增长20.0万人,前值上修为增长29.8万人。美国11月失业率则为5.0%,符合预期和前值。这一数据结果意味着,美联储年内加息的最后障碍已经被扫除。
同时公布的数据还显示,美国11月劳动力参与率有所提升,为62.5%,预期和前值均为62.4%。美国11月平均每小时工资环比0.2%,预期0.2%,前值0.4%;美国11月平均每小时工资同比2.3%,预期2.3%,前值2.5%;美国11月平均每周工时34.5小时,预期34.5小时,前值34.5小时修正为34.6小时。
10月非农就业人口从增长27.1万人修正为增长29.8万人;9月非农就业人口从增长13.7万人修正为增长14.5万人;美国11月私营部门就业人口增长19.7万人,预期增长19.0万人,前值从增长26.8万人修正为增长30.4万人;美国11月制造业就业人口-0.1万人,预期 0.0万人,前值从 0.0万人修正为 0.1万人。
劳工部表示,过去12个月新增非农人数均值为23.7万,11月新增就业人数主要出现在建筑、专业及技术、医疗保健领域,矿产业及信息行业的就业人数则出现减少。
数据公布之后,美元短线急升;期货市场显示,12月美联储加息概率为79%。
“债王”格罗斯点评非农称,美联储准备行动了;前PIMCO首席经济学家Mohamed
今晚的美国非农就业报告是12月15-16日美联储会议之前最后一份重要报告。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在12月会议上加息,而非农就业数据将是美联储决策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数据公布前CNBC援引德意志银行G-10货币策略负责人Alan
美联储主席耶伦周四(12月3日)在国会发表证词时则重申,10月以来的经济数据符合美联储就业市场改善的预期,12月加息是现实可能的选项。在提前准备好的证词中,耶伦还表示,劳动力市场已接近央行的充分就业目标,拖累通胀的因素也将在明年消退,暗示美联储将很快启动首次加息。
12月16日:大屠杀,还是大反弹?
作者:刘晓博
11月就业数据将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美联储在12月16日宣布加息基本上“板上钉钉”了!除非未来10多天里,火星撞上地球,或者土耳其跟俄罗斯全面开战!
那么,12月16日会不会成为金融市场的“屠杀日”?汇市、股市、大宗商品市场会不会在这一天爆发灾难?
我的看法是,未必!
其实12月4日夜到5日凌晨的国际市场,就对加息进行了一场预演。在美国11月非农数据公布后,黄金、石油和欧洲股市(当时美洲股市还没有开盘,亚洲股市已经收盘)均在盘中出现跳水。但然后,欧洲股市跌幅收窄,黄金出现反弹,其他大宗商品也出现明显反弹,只有石油维持了显著跌势。
接下来轮到美股表现了:美股竟然连跌都没有跌一下,直接15度角向上,上涨了2%。而美元指数,这两天也从100点的高位滑落,显得一幅疲态。
为什么会这样?说好的“全球颤抖”、“大屠杀”呢?
其实,美国推出QE,逐步进入加息周期,是一场张扬了两年之久的事件。中间经历了无数次“议息会议”,不仅美国高层就此多次公开辩论,全球央行、投资机构也都参与了大辩论。对于加息,市场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事实上,美元加息带来的影响非常巨大,但这种巨大的影响在过去一两年里已经被市场充分消化了。
由于美联储多次采取了广而告之的方式,而且整个决策过程比较透明,所以如果12月16日宣布加息,对市场冲击会比较有限。弄不好会重演昨夜今晨的情况:市场理解为“政策靴子落地”、“利空出尽”,股市、大宗商品出现反弹。
但反弹之后呢?大的趋势仍然没有改变,毕竟美元加息周期将维持数年,大宗商品走势仍然受到压制,一些经济脆弱的资源国家危机将继续加重。
至于人民币,显然需要在美元开始加息之后,推出进一步的宽松政策,继续降准降息。这将让人民币汇率受到更大压力,如果不贬值,则资金外流将加剧。在这种时候,中国没有必要逞强。
对于中国股市,短期、中期的两大制约因素不变:1、短期看“大股东、董监高禁售期”(1月8日到期)会不会延长,若官方一直不表态,则大跌难以避免;2、中期看注册制改革推进的力度和速度,如果力度大、速度快,则股市下跌也不可避免。
延伸阅读:
周评:12月股市力求稳定
作者:李志林
周五大盘股集体跳水,导致上证指数大跌近60点(-1.67%),终结了股市四连阳,使人们对12月的走势增添了几分担忧。
我认为,12月股市尽管震荡调整态势依旧,但有望保持稳定。
1、管理层维稳意图十分明显。
上周五,因若干事件引发三个月最大暴跌后,周日晚,各方面采取了维稳补救措施,如证券业协会称:对券商融资互换产品的存量不清理,只是禁止增量;21家券商公告称,继续维持救市期间买入股票“在4500点以下不减持”的承诺;中信、国信、海通三家券商发布公告称:被证监会调查的内容是两融中的违规。这种异乎寻常的纠错方式,表明了管理层竭力维护年末股市稳定的意图。
2、12月股市稳定的有利因素不少。
例如,本周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并成美元、欧元之后的第三大权重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80个国家的储存货币。这既显示了人民币良好的国际信誉,也表明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威望的提高,对经济、金融和股市,绝对是一个大利好!
又如,证监会监管部主任欧阳称:今后,除了借壳上市以外,90%以上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都不需要报请证监会批准,中国股市即将会掀起购并重组潮。
再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即,将从供需两端加大改革力度,并有望结构性降税。
还有,股市的资金面仍然宽松:沪股通连续9天资金净流入;肖钢称:深港通众多准备工作已完成;央行研究技术和绿色融资改革,推五区域金融改革方案;上周股市存量保证金增加467亿,新开户36.15万,创18周新高;11月份新基金募资701亿,超过前三月的总和;11月QFII、RQFII新增了170亿人民币,在打新资金冻结2.03万亿后,本周前四天,日成交量仍保持在平均8500亿左右。
3、12月股市也存在若干不利于稳定的因素。
第一、监管层仍要求券商、公募基金自查私募融资利益互换产品,势必有部分产品会自行平仓。
第二、12月中旬和下旬,还有2批新股申购,2万亿资金撤离二级市场的情况还会出现。
第三、12月下旬,银行将收回部分信贷,上市公司将收回代客理财资金,机构将年终结账,股市资金面将面临严峻考验。
第四、明年1月8日,救市期间作出的“持股5%以上大股东半年内不得减持”的禁令将到期。届时,许多资金紧缺的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大股东,定会抓紧减持。这对目前股价炒得过高的个股,将造成较大的冲击。创业板和中小板的调整压力将大于沪市主板。
第五、种种迹象表明,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的时间有望提前,2016年新股发行节奏肯定加快,数量有较多增加,扩容总额度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对二级市场的股价中枢,尤其是对高价次新股,存在较大的稀释威胁。
第六,美联储加息。
上述这些不利因素,都会加大大盘和个股的波动。
4、稳定的关键:大盘股只能搭台而不能唱主角。
本周一,市场在暴跌击穿60天线3332点后逆转了118点收阳,周二至周四又连续大涨10点、80点、47点,而中小创却连续大幅下跌。主要是因为,有若干家著名券商研究机构的著名评论员声称:“市场风格已转换为“二八行情、大金融行情”,“今冬明春将是大盘股领涨的行情”,引发了地产股、银行股、保险股、券商股的多日暴涨。
而周五上证指数的大跌,也是由大盘股集体跳水所引起。
我以为,不恰当地抬高大盘股的地位,让其角色错位,很容易成为市场大起大落的不稳定因素。
因为,目前市场不存在大牛市的可能性,经济基本面、产业政策面和市场资金面,也不支持发动大盘蓝筹股行情;包括社保基金、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在内的绝大多数的机构和投资者,在投资理念、投资风格、投资习惯、以及仓位安排上,都不认同和参与大盘蓝筹股行情。光靠救市中被套在大盘蓝筹股中的券商呼吁大盘蓝筹股行情,就大打折扣,是难以凑效的。
当今市场投资者越来越理性,善于独立思考,不轻信口号。例如周五,尽管有2万亿打新资金解冻,但投资者也不愿意买低价大盘蓝筹股,迫使炒高的大盘蓝筹股只有跳水一途,就是明证。
当然,在多数中小盘成长股出现较大幅度反弹之后,超跌的、低位蛰伏已久的大盘股出现阶段性上涨,机构乘机生产自救,也是合理的,也不乏短线机会。
但是,在我看来,大盘股可以上台阶,但只能在上台阶后继续搭台,而不能唱主角。在新台阶上,只能让中小盘改革股、重组股、成长股来唱戏。每年的12月份尤其如此。
5、12月份仍将是“夹板”行情。
具体而言就是:
上有峰顶,即年线,现位置在3659点。
中有五周均线,现位置在3552点,大盘将围绕五周均线反复激烈争夺。
下有底线,即60日线,现位置在3365点。
周五虽然四大指数皆跌,但成交量是萎缩的,四大指数周线均收阳,离开五周均线均不远,大盘又重回3500点台阶。
如果12月大盘能保持在这个大箱体中,我认为都算是稳定的。虽然上下只有300点的落差,但只要选准个股,尤其是改革股、重组股,那么同样可以跑赢大盘。
例如周五,一些有国资改革预期的上海股,已经摘了ST帽子、F10中公布了资产重组和转型升级方案的个股,以及有望扭亏为盈、摘帽摘星、转型升级、今后有望成为新型产业标杆的ST股,却整日逆势出现大涨或涨停。许多选对这类个股的投资者,资金账户上竟然是一片红,比之前上证指数4连阳大涨时的盈利还丰厚。
实践再此证明,每年的12月,中小盘股胜于大盘股;中低价股胜于高价股;外生成长性股胜于内生性成长股;隐形新型产业股胜于显性新型产业股;个股胜于指数;投资者拼的不是资金、胆量和运气,而是智慧、眼光和心态!
2015-12-06
后一篇:朴槿惠:人要活得正直和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