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职生打架斗殴现象浅析

(2015-02-02 10:50:19)
标签:

教育

分类: 工作体会

                   职生打架斗殴现象浅析

 

打架斗殴是高职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不良行为或违法行为,是一种行为人双方在失去理智和自我约束情况下的一种激烈的肢体冲突或持械斗殴。高职生打架斗殴危害及其严重,不仅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而且扰乱学校日常管理秩序,给个人造成身心伤害,极端的还会危及学生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给家庭带来灾难,给学校蒙羞,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每一位同学和学工干部以及学校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这一现象,加大教育和管理力度,预防在先,防止打架斗殴现象的发生,特别是杜绝恶性事故的发生,为维护高等职业学校的安全稳定作出贡献,为社会稳定和谐做出积极贡献。

  一、高职生打架斗殴的危害

  1.扰乱校园秩序,影响校园稳定

  高职学生参与打架斗殴,会严重破坏学校的文明平安和谐的良好氛围,破坏校园学风校风。尤其是群体性的打架斗殴,容易产生轰动效应,极易被少数人挑拨利用,形成不安定因素,甚至失去控制,危及学校乃至社会的稳定。

  2.妨碍团结友谊,破坏学生成长成才环境

  高职生来自四面八方,理应相互尊重,团结友爱,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而打架斗殴,只会让同学们之间产生隔阂,伤害感情,破坏友谊,影响团结,离散集体,把自己孤立于集体之外,失去从他人身上得到帮助及受他人启发以增长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良好机会。

   3.有碍身心健康,导致心理障碍

  集体学习生活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稳定有序的生活环境,这是学生学习成长成才的基本的前提条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打架斗殴这一不良违法行为恰恰使这一环境遭到破坏,给同学们的心灵带来伤害。有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本身就比较脆弱,与同学发生纠纷后,心理上受到压抑,性格变得孤僻,烦躁和沉闷,甚至因为过度的担心、焦虑而造成心理障碍,患上精神方面的疾病,还有可能给终身的生活投下阴影。

   4、诱发违法犯罪,断送美好前程

  打架斗殴常常因小事而引起,但后果难以预料和控制,一旦酿成治安刑事案件,悲剧就会无情上演,参与者轻则受到退学、开除的处理;重则触犯法律法规,受到刑事法律的严厉制裁,断送自己美好的前程,到时个人悔之莫及,家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学校承受巨大的道义和舆论压力。媒体不断披露的高职生打架斗殴刑事案件一件件触目惊心,而现实中发生的高职生一桩桩打架斗殴刑事案件更使我们教育工作者时常感到隐隐作痛。

  二、打架斗殴的原因

  引发高职生打架斗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表现形式也是五花八门,不能一一列举,但归纳起来直接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利益与经济

  目前,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日渐增强,激烈的竞争常导致大学生对利益和经济方面的问题极为关注,如评优、入党、资助、评奖学金等,由于同学们看法不尽一致,有的甚至妒忌成仇;有的因打水吃饭、争运动场地、争座位或打扫卫生等生活琐事而引发争端,互不相让而斗殴;有的因和宿舍同学相处不融洽引发矛盾和冲突,直至发生到打架斗殴或刑事案件。

  经济也是诱发打架斗殴的一个因素。如同学之间有的因共同消费后的经济承担责任有不同意见;有的因相互之间的借贷等经济往来而引发纠纷,发生打架斗殴或刑事案件等严重后果的屡见不鲜。

  2、恋爱与交友

  在校高职生因恋爱问题导致打架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有些同学视恋爱为儿戏,互相玩弄感情,甚至脚踏几只船,引发几个恋人之间争风吃醋,寻机报复,先是言语不和,接下来是谩骂攻击,再接下来就是肢体接触,严重的拿起器械打斗,最终引发结伙群殴。有的因一厢情愿,恋爱不成,导致心理失调,甚至发展到心理变态,继而引发用斗殴报复来发泄心中的不满,不能得到及时制止的引发恶性案件的产生。

  个别高职生在交友和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以意气相投的酒肉朋友为对象拉帮结派,形成帮派体系,一旦其成员与其他同学产生龃龉和误解,不是通过正常渠道来解决问题,而是认为只有哥们义气才是最可信赖的,他们常常依仗人多势众,横行霸道,因而极易酿成聚众的打架斗殴事件。

  3、猜疑与嫉妒

  有些同学因猜忌多疑,总觉得别人跟自己过不去,背地里说自己的坏话;有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将别人的话胡乱联系,无端嫉恨他人;有的因自己财物失窃而对同学妄加猜疑,甚至对所谓嫌疑人采取违法的方法进行处理,引发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

  同样,嫉妒心严重的人,往往对别人的进步和成绩当作是对自己的威胁,继而引发恶性斗殴事件,殃及嫉妒对象。

  4、性格与个性

  高职生来自不同地区,各人成长环境和生活条件各不相同,性格差异往往比较大,特别是不同阶层的成员之间性格差异很大,这在同学关系处理过程中,极易引起互相看不惯,互相嫌弃,形成对抗心理,引起纠纷。

  有些高职生在家娇生惯养,是个宠儿,为所欲为,无人敢管,到了高职校园里,仍然惟我独尊,心中没有其他同学,一旦遇到一些生活矛盾和冲突,没有任何心理准备,更缺乏抗打击能力。这种不正常的心理,在集体生活中不遵守公共道德和行为规范,发生矛盾纠纷时,不仅不能严于律己,而且总觉得别人侵犯自己的尊严,因而在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时,态度简单粗暴,钻牛角尖,一味地蛮横无理,常为一些生活琐事而各不相让、言语攻击、大打出手、持械斗殴、引发血案,在这方面的教训是及其惨痛的。

  5、酗酒

  高职生由于酗酒而引起的违法违纪,特别是打架斗殴现象也时有发生。一些高职生在饮酒前并没有明确的违规违法动机和准备,但当饮酒到一定程度后,情绪就无法控制了,有的因平时琐事或饮酒过程中的几句话等因素引起情绪冲动,加上平时积攒的矛盾,就会失去理智,胡乱撕打,有的甚至一呼即应,伤及无辜。

  三、高职生打架斗殴现象的预防

 1、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打架斗殴是一种违规违纪行为,严重的就是违法行为,直接的后果就是要受到学校的批评教育或处分,较重的可能要受到公安机关的行政处罚,严重的要受到刑事制裁。后果往往是不能预见或随时控制的了的,对其严重危害和后果每一名高职生要有清醒的认识。作为学校要从一入校就要广泛地对全体高职生进行安全教育,通过典型案例和学院身边的鲜活教训教育高职生未雨绸缪,应以为戒,不要意气用事,铤而走险,否则灿烂的人生立刻就会变得黯淡无光。

2、冷静克制,学会宽容

高职生大多要过集体生活,虽然能够使大家得到锻炼,但也容易在此过程中产生矛盾纠纷,比如一个宿舍的发生磕磕碰喷是难免的,也是很正常的。这就要求每一个同学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处理出现的问题时学会冷静克制,学会宽以待人,最后就会自然而然化解矛盾,别人快乐了,自己也就自然而然快乐了。我们常说的方便别人,快乐自己就是这个道理。

3、自我约束,遵章守纪

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具体规定了高职生在理想、信念、学习、生活、纪律、交友、励志、尊师、劳动、卫生等方方面面做了详细规定,这是高职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路标和规则。因此每一名高职生入校后要研读每一条规定,领会其内涵和精神实质,并化作自己的自觉行动。同事要一时一刻检点自己的行为,提醒自己是否遵守准则的具体规定,每日三思而后行,这样才能够使自己天天有变化,日日有进步。这样才能够做到不与同学发生摩擦,更不发生冲突;即时发生了也能很快得到妥善解决,甚至成为历练自己的润滑剂和调味品。

    4、志存高远,刻苦学习

高职生大多不爱学习,注意力往往不能够集中倒学习中去,这样势必容易造成成天瞎混,极易走上邪路,发生打架斗殴的现象。因此作为高职生要志存高远,要有自己的梦,要脚踏实地,学习文化知识,学习科技知识,学习专业知识。不虚度年华,不自甘堕落,立志成为有志青年,为自己的梦,家庭的梦,中国的梦努力学习,不断地锤炼自己。否则,必然会发生无事生非的恶果。

5、家庭教育不能缺失

高职生到了学校后,家长不能不闻不问,要不阶段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交友情况,学习情况,给予必要成长成才指导。因为这个年龄正是成长的关键时期,正确的东西不占领高职生的头脑,必然容易使高职生失去方向,遭遇挫折。因此家庭教育要及时跟上高职生成长成才的步伐,自觉担负起家庭的责任来,而不是一味地把责任推给孩子和学校,这是不负责任也是不完全现实的,否则后悔晚矣。

 高职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是一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健康成长事关千千万万高职生的幸福,事关千千万万家庭的梦想,事关中国梦的实现。对于高职生打架斗殴这一现象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深刻认识其严重后果和惨痛教训。高职生自身不能麻痹大意,家庭不能放任自流,学校不能熟视无睹,特别是广大学工干部要深入研究,剖析原因,找出对策,避免高职生打架斗殴现象的发生,把广大高职生引导到实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中去。

                                             2014/10/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