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与幽默
(2021-01-31 09:22:01)讽刺和幽默这两个词经常放在一起,讽刺是尖锐的幽默,幽默经常包藏着讽刺,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说出了讽刺和幽默的话,一直流传到今天,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得到某种启示。德国大文豪歌德曾经在走一条路的时候,碰到一个他的批判者,那个人跟他狭路相逢,说道:“我从不给愚蠢的人让路。”歌德幽默道:“而我正相反。”歌德既回击了对方的傲慢和恶意,又让自己显得豁达大度,这则讽刺与幽默流传了几百年,直至今天。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遇到过一个大富翁,这个大富翁为富不仁,他见了马克·吐温,让马克·吐温猜他的眼睛哪个是真眼哪个是假眼,很多人都猜错过,而马克·吐温猜对了,这个富人不解地问马克·吐温怎么猜对的,马克·吐温说:“你的假眼里还残存着一点慈悲。”这也是一则讽刺与幽默。
我在2009年40岁时开了博客,开始写作,我在写作过程中有时加一点讽刺和幽默,让我的文字有更多的看点。我在网上交博友,有时也幽他一默,比如有一次我看到博客圈里有位博主在博客里呼吁让大家都不要再听殷秀梅的歌了,她总唱“党啊,亲爱的妈妈”,然而她却加入了美国国籍,我给这位博主留言道:“好啊,她成了国际歌星了。”那位博主大概没看懂我的俏皮话,没有回复我。这是一次记忆深刻的幽默讽刺。还有一次,一位博主在他的博客里历数中国的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然后发出疑问:“我们的子孙后代将来靠什么生活?”我给他留言道:“靠理想活着。”这位博主当即把我加为“好友”。最近有一位博主在看了我的博文《如果没有神经衰弱》后,留言道:“哪有那么多如果,一切都是命运。”我回复他:“不是有那句话吗?一切皆有可能,命运也是充满变数的。”让他碰了个软钉子,他不再吱声了。还有一位博主在看了我的博文《如果我有一个孩子》后,讽刺我道:“如果你有一个孩子,现在已经成了院士了。”对此挖苦讽刺,我保持缄默不语,对方的态度是恶意的,为了避免吵架,我只能不说话了。
几年前,上海作家韩寒跟打假人方舟子爆发了矛盾,方舟子指责韩寒靠抄袭他父亲成为作家,当时我坚定地相信方舟子的说法,我在韩寒的博客里放了一把火,我用半是英语半是中文的话,猛烈抨击韩寒的作假。韩寒是颇受年轻人欢迎的新锐作家,以批评文学圈批评社会不良现象,赢得了大批粉丝,他的博客就是他的粉丝的大本营,我在留言后,这把火又烧回了我的博客,有人谩骂我,有一个他的粉丝骂我:“去你妈的。。。。”我一开始不予理会,后来过了一两天,我回复那个粉丝道:“祝你妈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下韩寒的粉丝们不再在我的博客里撒野了,从此销声匿迹了。
中国一般情况下是不准讽刺社会弊端的,当官的只想听赞扬的话,抱着不可冒犯的态度对待人们的评论。刚改革开放后,社会上涌现了一大批讽刺“四人帮”倒行逆施的好相声,70年代末到80年代是相声的黄金时代。到了90年代,小品异军突起,赵本山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小品王,但他的小品总是讽刺农民、残疾人,而农民和残疾人是最没有反抗力的社会弱势群体,讽刺挖苦他们不会带来危险。近几年,赵本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反正他不缺钱,他可以在国外养老了。小品相声承载了人们对讽刺和幽默的期盼,它们的生命力就在于针贬时弊。我自己也喜欢看小品和相声,有的人看小品相声时不笑,觉得没得可看的,但我看的时候经常哈哈大笑。
国外也有类似中国的小品相声的“脱口秀”,相声能被翻译成英语cross talk.有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谋生不易,就转而说相声。有的人能用英语说相声,比如那个黄西,他后来说相声出名了,然后回到国内继续说相声。还有一个叫“北美崔哥”的人用中文说相声,但他只能在中国人圈子里说相声,也小有名气。黄西有博士学位,“北美崔哥”是北大毕业的,看来越来越多的高学历的中国人加入到了小品相声圈子里了。
中国社会的弊端很多,有人信奉丛林法则,弱肉强食,所以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非常多,矛盾经常发作为吵架,吵架的恶意程度到了一定“级别”就骂起脏话来了,再发展下去就动起手来,甚至酿成杀人案。如果人们懂一点幽默,矛盾就不会激化的这么厉害。
幽默是一个人经历丰富、心胸宽广、头脑智慧的产物,经常产生于有一定文化程度、有大把年龄的老人头脑里。中国人之间经常“针尖对麦芒”,斤斤计较一点利益,如果把名、利、权看淡些,就会产生幽默。中国人之间吵架经常妈长妈短的,这种说话方式没有任何语言的艺术可言。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是不会跟周围的人有太多的矛盾的,他(她)应该能用幽默化解许多人际关系的紧张。我从开博客的时候才开始挖掘出我身上的幽默感,我看过的小说里最幽默的当属钱钟书的《围城》,小说比电视剧更幽默。讽刺是一种手段,幽默是一种境界,有些事人人都知道原因是什么,但是人们不敢直接说出来,所以就产生了讽刺和幽默,一旦社会和谐了,不再像个高压锅,讽刺和幽默就不那么重要了,小品相声也可以歇歇了。2020/8/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