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行者》读后感

(2015-11-18 16:43:29)
标签:

文化

    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刘醒龙所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天行者》。

这本书描写了界岭小学的几位民办老师的辛酸苦楚与永不言弃。他们的教学宗旨是要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来教。为了学生,他们不惜自掏腰包帮助学生学习,极力动员家长让适龄的孩子上学。为了孩子们,他们付出了自己的一生,然而到头来,他们依然贫穷,依然痛苦,依然在替天行道。他们用微小的力量支撑着农村的教育,也支撑着中国的教育。他们背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他们对于教育事业的执着安抚着全国所有乡村儿童痛苦的灵魂,让他们识了字,认识了国旗,学会了做人,懂得了爱。

民办教师,这个在今天已经很难记起的群体,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发挥着难得的力量,这就像每天都在界岭小学升起的国旗,有几分悲壮,更有一种信念的执着。
  但无论如何,我们已经从中感受到了一种默默的“民间英雄”的存在,这些人的精神世界,让人想起鲁迅对好友韦素园的评价,认为他“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尖顶,是名园的美花,然而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他不入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筑者贺栽培者,绝不会将他置之度外。”

书中有很多感动我的地方,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其中一段是,余校长到城里去听课学习,但是记者王主任却联系了学校让他去当传达,因为那份工资的关系,余校长倒也没有推辞,但是在担任传达室工作的时候,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工作,当他没有工作的时候,他就去教室外面听课、学习,每天早上,在学生们和老师没有来到以前,他就打开一间教室的门,站在讲台前面,进行试讲,讲完一遍,自己接着总结反思,然后再修改,再试讲。他的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深深感动了王主任和实验学校的校长,也深深的感动了我。

在界岭村先当民办教师、后来成为乡教育负责人的万站长,曾对外甥张英才意味深长地说:“想说界岭小学是一座会显灵的大庙,又不太合适,可它总是让人放心不下,隔一阵就想着要去朝拜一番。你要小心,那地方,那几个人,是会让你中毒和上瘾的!……就像我,这辈子都会被缠得死死的,日日夜夜都脱不了身。”而张英才即使转了正也又回到了界岭小学,因为“中了界岭小学的毒”。是什么能让这些人“中毒和上瘾”呢?我想正是这个貌似卑微却精神力量强大的群体那种几乎是出自本能的奉献精神和敬业品格。他们承传的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核心的文化传统。

感谢这些天行者,向他们致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