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人闲语:聊聊“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这句俗语2

(2025-11-18 06:08:41)
标签:

杂谈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不仅故事精彩,而且里面的很多俗话俗语即使现在读来,也很有道理,发人深思。四大名著里面话糙理不糙的大俗话,道尽了世态炎凉、人心冷暖,一起品味一下吧!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作家曹雪芹花费了十年心血铸就的一部文学中国社会的风情世俗。这部文学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水平,是一次巨大提升。因此,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古典中国古代官制、哲学思想、文化形态、民俗现象,因此历来备受各界人士关注。

《红楼梦》反映了复杂的社会问题。揭示了深刻的人性、世态炎凉、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哲理。

《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博大精深,常读常新,人人有感,次次有悟才是它的不朽魅力。

《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中蕴含了许多经典俗语、歇后语,这些俗语、歇后语语言通俗却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读曹雪芹《红楼梦》的时候,发现《红楼梦》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中可以看到有这样一段话:凤姐道:“我哪里管得了这些事!见识短,嘴又笨,心又直,人家给个棒槌,我就拿着当作针了。脸面又矮,架不住人家两句好话。况且又没经过什么大事,胆子还小,太太稍有点不舒服,就吓得睡不着觉了。我极力推辞过几回,太太不许,还说我只图清闲,不肯学习,哪知道我手里捏着把汗呢!一句话不敢多说,一步路不敢妄行。你是知道的,咱们家所有这些管家奶奶,哪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取笑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地抱怨,‘坐山观虎斗’,‘借刀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袖手旁观’,‘推倒了油瓶儿不扶’,都是全能的本事,况且我又年轻,压不住茬子,怨不得他们不把我放在眼里。

“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这句歇后语,源自《红楼梦》第十六回王熙凤之口,形象地描绘了一种极度懒(ln)惰(duò)、对身边问题视而不见、毫无作为的生活态度。下面,我们就来揭秘红楼梦中的歇后语:推倒油瓶背后的故事。

在《红楼梦》这部经典文学作品中,第十六回就通过王熙凤的行为生动地描绘了这一形象。

我们来解析一下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推倒是一个动作,意味着把某物从直立状态变成倒下的状态。在这里,特指油瓶这个物品。油瓶一旦被推倒,里面的油就会流出来,造成浪费和麻烦。正常情况下,看到这样的情况,人们应该会立即采取行动,把油瓶扶正,防止“油”继续流失。但如果有人对此视而不见,甚至不愿意动手去扶正油瓶,那么这种行为就被认为是极其懒惰的表现,因此产生了“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这样的歇后语。

在《红楼梦》第十六回中,曹雪芹巧妙地运用这一歇后语来刻画人物性格。在这一章节中,王熙凤是主要的人物之一。

王熙凤作为贾府的管家,本应是一个精明能干、善于处理家务的角色。然而,在这一回中,曹雪芹却通过一个小细节,揭示了她的另一面——那就是她的懒惰。当贾琏从苏州回来,带回了许多礼物给家中的姐妹们。这些礼物中,有一件特别的东西引起了王熙凤的兴趣——那就是一把精美的折扇。

王熙凤对这个折扇爱不释手,以至于在吃饭的时候都舍不得放下。而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一个丫鬟不小心碰倒了放在桌上的油瓶,油顿时洒了一地。按理说,作为管家的王熙凤应该立即指挥下人清理现场,但她却没有这么做。相反,她只是淡淡地说了句:“让它去吧。”然后继续欣赏她的折扇。这一幕看似不起眼,但却深刻地反映了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她虽然聪明能干,但在一些小事上却表现出极大的懒惰。这种懒惰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不愿动弹,更是心态上的一种放任和漠视。她似乎认为,只要不影响到自己的利益,其他的事情都可以置之不理。这种态度正是“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的真实写照。

通过这个细节,曹雪芹不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也让我们对“懒”这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懒惰不仅仅是不做事情那么简单,它还包含了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和对周围事物的冷漠无情。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或许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有些人在工作中勤奋努力,但在家庭生活中却显得格外懒散;有些人对待大事认真负责,但对小节却毫不在意。这些都是不同程度上的“懒”。

“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这句歇后语不仅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懒惰的行为特征,更通过《红楼梦》中的情节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它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警惕自己的懒惰情绪,不要因为一时的懈怠而忽视了身边的重要事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既聪明又勤奋,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