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人闲语:聊聊“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这句俗语

(2025-11-02 06:19:33)
标签:

杂谈

人从出生那天起,就要经历不同的人生阶段。小时候在父母的呵护下,我们无忧无虑的生活。那时我们都觉得一天很长,时间过得好慢,盼望自己快点长大,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实现自己的很多理想。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害怕长大,羡慕小时的时光。正像一个歌中唱的那样“我不想长大,我宁愿永远又笨又傻”。可是时间给人的每个阶段都不长不短,每个阶段都是十年,不管我们如何度过,那十年光景都像流水一样永不回头。

人在不同的阶段,都有自己的快乐,都有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见识也有所增长。孔子说过“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古人觉得人越老,越不能放弃年轻时的志愿。现在有些年轻人,刚过三十、四十多岁就说自己老了,那让五十多岁以上的人情何以堪。古人认为,人在四十五岁,是介于不惑之年和知天命年之间。是中年和老年的界限。古人说“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有什么道理吗?下面咱们就来聊一聊“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这句俗语

古人有“英雄出少年”的说法。其实,如果仔细琢磨的话,这话可以给人带来新的思路:所谓英雄出少年,可以理解成少年大多是愣头青。愣头青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有限,因此,有敢于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不过,古往今来,如果站在大数据的角度来看,大多数有成就的人,其大成就都是在四十岁以后才有的——比如刘备成为蜀汉皇帝的时候,已经六十多岁了。曹操称霸中原,也是在中年时候。因此,古人时常说这样的一句话: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

古人在对前人的成就进行观察总结的时候,发现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在成就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比如十几岁的少年出来“创业”,主体上成功率为零。三十多岁的人出来创业,其成就会有一些,但还是会有一些麻烦。这些规律被总结成了俗语。其中,上文的“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俗语,正是这种规律的终结。

一、聊聊“人到四十五”

“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这句俗语的前半句“人到四十五”。所谓“四十五”,相信很多朋友猜到,指的是四十五岁。古人认为,一个人在四十五岁的时候,是进入了最好的年龄——之所以说最好,是因为人生有了四十五年的积累和奋斗,不论是能力还是经验,乃至见识,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尤其是心智方面。四十岁叫做不惑之年。四十五岁,更是可以看透人世间很多年轻人看不透的东西,这是一大资产。并且,四十五岁距离知天命的年纪还有五年,这就为一个人的事业成就,留下了一定的发展时间。

二、聊聊“正是出山虎”

“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这句俗语的后半句“正是出山虎”。在古代,龙和虎被视为最为神勇的生物,甚至古代朝廷的军队,很多时候都用“龙”或者“虎”来作为番号的命名。龙其实更多有神圣、威严的含义,而虎则被视为勇猛、果敢的代表。所谓“出山虎”,可以理解为在山中蛰伏许多年的老虎,积累了一定的斗志后,走出山林,其能力必然势不可挡。根据上文的话,“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这两句话连在一起解读,就是当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岁的时候,阅历、能力、以及性格沉淀都到了一个绝妙的时候,这时候,不论是为人处世还是经营自己的事业,都处于一种得心应手的状态。

写在最后

“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这句俗语,是鼓励人们,人不管多大年龄,都要有年轻的心态,不应该放弃自己,未老先衰是最可怕的。你看现在,六、七十岁的人都精力挺旺盛的,生活很精彩。现在50多岁还算中年呢,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正是信心满满的出山虎,不要犹豫,美好的未来在向你招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