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人闲语:聊聊“邻居两不交,亲戚三不走”这句俗语2

(2025-09-04 08:55:39)
标签:

杂谈

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里,我们都习惯于与自己的亲戚,以及周边的人打好关系。不过,人际关系也是一门学问,老祖宗就给我们总结过一条规律:“邻居两不交,亲戚三不走”,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接下来,咱们就来聊一聊邻居两不交,亲戚三不走这句俗语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竹枝词九首》中曾言:“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江水会因为乱石、滟滪、暗礁等外因而波涛汹涌。但如此湍急的水波,仍然不及善变的人心,因为它无缘无故就会掀起波澜。所谓人心叵测,莫过于此。

行走于大千世界,难以避免与人打交道,如何身处其中而进退自如,也是一门值得学习的哲学课。智者明辨是非,于细节中察言观色,听其言而后观其行。愚者疏庸蠢钝,在交往时漏洞百出,欲左右逢源却不得要领。故而老祖宗总结出一句忠告:“邻居两不交,亲戚三不走。”这是在生活中,老祖宗留下了许多充满智慧的话语中的一句。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实则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千万别不当回事。只有对如下这几类人敬而远之,方能避免自己深受其害!

一、聊聊“邻居两不交”

1、爱嚼舌根的邻居

老话常说“远亲不如近邻”,但有些邻居却让这句俗语失去意义。你有没有哪个瞬间让你觉得:近邻其实不如远亲?你以为邻居相互之间可以无话不谈,分享私密,却不知你的故事成了他们闲聊的谈资。对他们来说,你的私事只是娱乐话题,你的困境与他们无关,只是供他们消遣的材料。不是每个人都懂得保守秘密,有些人就是喜欢夸大其词,无事生非。你家的一点小动静,如摔碎一个碗,都能被传成家庭纠纷;一声咳嗽,也能被渲染成健康问题。要认识到,不是每个人都希望你过得好,总有人嫉妒你的生活,试图从你的不幸中获得优越感。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就要小心交往,不要轻易透露家庭事务,避免给人把柄,造成更多伤害。

2、心胸狭窄的邻居

这类邻居爱斤斤计较,总是计算得失,从不让自己吃亏,总想着占便宜。即使是小事,也要争个输赢。他们内心充满嫉妒,见不得别人好。你买了新车,他们会恶意揣测你的经济来源;你的孩子有成就,他们却炫耀自己的孩子,还专挑你的缺点来说,让你不愉快。俗话说:搬弄是非者,必受是非之扰;心胸狭窄者,必为琐事所困。他们的嫉妒和恶意最终会害了自己。面对这样的人,保持距离是最好的办法。

二、聊聊“亲戚三不走”

1、势利眼的亲戚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是一句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俗语,出自《增广贤文》。这类亲戚只看重利益,不看重亲情。你富有时,他们百般奉承,实际上是想利用你;你落魄时,他们避之不及,生怕被拖累。与这类亲戚交往,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只有利益的算计。因此,与这类亲戚保持表面的礼节即可,把精力用在提升自己上,他们自然会改变态度。

2、忘恩负义的亲戚

这类亲戚总是以亲情为名索取,把别人的帮助当作理所当然,甚至夸大自己的付出。一旦他们的期望没有实现,就会以道德绑架你,指责你不讲亲情。他们的性格和认知难以改变,与他们相处,只会让你陷入无尽的付出。帮助亲戚应该选择懂得感恩的人,远离忘恩负义者,才能保护自己的平静。

3、嫉妒心重的亲戚

他们对你恨你有,笑你无。你困难时,他们嘲笑你;你有所成就时,他们嫉妒你。如果你反抗,他们还会反咬一口。无论是嫉妒你还是忘恩负义,都是不良的品质。他们如何对待世界和别人,最终都会得到相应的回报。面对这样的亲戚,不必过多计较,坚持自己的原则,远离纷争。

写在最后

在生活中,我们的精力有限,需要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值得交往的人身上。对于那些会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的邻居和亲戚,远离他们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同时,这也是提醒我们在自己的人际交往中,要避免成为这样的邻居或者亲戚。

在与邻居相处时,我们要做到真诚、友善、互助,不搬弄是非。不自私自利。在与亲戚交往中,要坚守感恩、不攀附、有原则的态度。

“邻居两不交,亲戚三不走”这句忠告它是老祖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我们应该牢记这些忠告,在人际交往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无论是面对邻居还是亲戚,我们都要学会用老祖宗的智慧去筛选,去经营。

孔子曾说:“道不同而不相为谋。”没有什么社交是自己非要不可的,既然对自己无益,也无需留恋。无论和谁往来,唯有对方心真品正,才能长久相伴。保持自身人品过硬,人生自然厚福无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