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人闲语:聊聊“三十不发,四十不富”这句俗语2

(2025-08-10 08:25:43)
标签:

杂谈

很多民俗的东西越来越受人重视了,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能准备的反应大多数人生活的现状。俗语能广泛的流传下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与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一句“三十不发,四十不富”,啥意思?有道理吗?接下来,咱们就来聊一聊三十不发,四十不富这句俗语。

上文已经讲到过,不止古代,近代、现代同样有不少大器晚成的例子。是啊!民国时期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张爱玲,她曾经说过“出名要趁早”。这句话似乎在提醒我们,无论是追求名声还是财富,早点取得总比晚来更为有利。为什么这样说呢?人生中最具活力与创造力的时期无疑是年轻时。青年时期就如同初升的太阳,充满了无限的潜力与希望。在这个时期勤奋奋斗,攫取财富的几率自然更高,这与老话“三十不发,四十不富”相呼应。这句俗语似乎给人一种印象:如果到了四十岁还没有实现经济上的大发展,那么人生的其余部分也不太可能实现这一目标了。然而,这样的观点未免太过绝对,甚至可能剥夺了一些年纪稍长的人“追搏梦想”的勇气和动力。事实上,有许多人正是在四十岁之后,甚至是在更晚的年纪,才开始步上成功与富有的征途。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并非只有年轻时才能成功,每一个阶段都有属于它的价值与可能。

这些晚发家族的故事,不仅提供了另一种人生的视角,更为那些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稍感迟疑的人们提供了鼓励。他们的例子表明,尽管早期成功可能带来更多的时间去享受成就,但决定一个人成就的,不仅仅是年龄,更是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对机会的把握。通过他们的经验,我们可以明白,无论年龄多大,只要愿意为之努力,成功的可能性始终存在。公孙弘,这个名字在西汉时期可能是无人问津的。年轻时的他,似乎与不幸紧紧相连,命运之轮很少向他微笑。最初,公孙弘在朝廷中担任狱卒一职,尽管这份工作地位卑微,活计艰苦,但至少能算作是官府中的一员,勉强能够维持基本的生计。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某些不为人知的原因,公孙弘被革去了这份职位,连同他仅有的微薄收入也随之烟消云散。 失业的公孙弘面临着家庭的生计压力,穷困潦倒到了极点。为了生存,他毅然决然地远赴海岛,投身于看似比狱卒更加低微的养猪业。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饲养家畜的职业并不受人尊重,公孙弘的选择似乎预示着他的人生将永远被边缘化。但公孙弘却不为所动,他沉浸于这片孤岛,与猪为伴,专心于养殖业。岁月匆匆,转眼公孙弘从青年时的朝气蓬勃变成了年近不惑的中年人。根据那个时代的平均寿命来看,四十岁意味着他的生命已经走过了大半。在许多人看来,公孙弘的一生似乎已定局为平凡乃至凄凉,但是历史却在这一刻为他翻开了新的一页。

公孙弘,在人生的秋年,仿佛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召唤,他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养猪生活,而是开始潜心研读《春秋》,这部春秋战国时期的史书,蕴含着深邃的政治智慧和哲学思想。四十岁的他,把生活的重心从养猪场转移到了书卷间,这一转变,持续了足足二十年。这二十年的时间里,公孙弘仿佛和外界隔绝,只与书籍为伴,他的智慧和才华在这长时间的熬炼中得到了淬火。终于,公孙弘如同深山中隐居多年的高人,被朝廷发掘出来。当朝廷的目光投向这位一边养猪一边深研古籍的老者时,他们惊诧于公孙弘的才华横溢,于是将他招入京城,授予小官。人生的命运似乎就此发生转折,公孙弘步入了政治舞台的大门。然而,好景不常,公孙弘在与皇帝的某次觐见中受挫,不得不带着失望重返故里。当时,他已是花甲之年,身边的同辈朋友多数已经离世,而公孙弘却还在人世间徘徊。

不过,公孙弘的人生并没有因此而画上句号。在别人的推荐下,这位已经六旬有余的老人再次踏入朝廷,参加了汉武帝举办的笔试,结果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个引人瞩目的老状元。汉武帝对他的才华大为赞赏,不仅没有因他的高龄而有所顾忌,反而钦佩其精神矍铄,随即拜他为博士,使得公孙弘的人生开启了崭新的篇章。到了七十四岁,公孙弘以其非凡的才智和政治能力,登上了丞相的宝座,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他在这个位置上工作至死,享年八十,生命的终点亦是他政治生涯的巅峰。而如果我们将目光投向更遥远的古代,姜太公的故事则更加传奇,他在晚年遇到了周武王,那时候他已是白发苍苍,但这并没有阻挡他成为著名的谋士和封侯的命运。 这两位晚发的历史人物,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无论年龄大小,只要心中有追求,就永远不会错过发展和成功的机会。我们现在仍然年轻,生命的旅途还很漫长,发展的潜力无限,未来的路,充满了无限可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