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语:聊聊“初五、十四、二十三,外面有金莫去担”这句俗语
(2025-06-27 15:30:23)
标签:
杂谈 |
农村俗语:俗语老话“初五、十四、二十三,外面有金莫去担”,说的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在过去很多老话俗语,囊括很多的事物,包括我们常说的婚丧嫁娶,修房盖屋,当然也有一些生辰八字,出行方式,等等一系列的俗语老话几乎无所不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其实很多老话有的搁到现在已经格格不入了,像“初五、十四、二十三,外面有金莫去担”这句俗语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初五、十四、二十三,外面有金莫去担”这句俗语。
在传统农耕社会,民间流传着诸多充满智慧的俗语,那大家是否知道在民间有着“初五、十四、二十三,外面有金莫去担”的说法。
那么“初五、十四、二十三,外面有金莫去担”这句俗语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深意?又有着哪些鲜为人知的说法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聊聊“五月十四是什么日子”
在我国民间传统文化中,五月十四并非普通的日子,它与初五、二十三一同被列为“月忌日”。所谓“月忌日”,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每月中需要忌讳、不宜进行某些活动的日子。
在过去,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生活规律的认知有限,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被赋予神秘色彩,“月忌日”也因此被视为诸事不宜的时段,承载着人们对平安顺遂的期盼和对未知风险的担忧。
二、聊聊“与月忌日相关的口诀”
在过去不同的地方,关于“月忌日”也有不同的说法。比如前面提到的“初五、十四、二十三,外面有金莫去担有”以外。还有“初五、十四、二十三,老君炉里不炼丹”、“初五、十四、二十三,穷嘴老鼠不出庵”等等与“月忌日”相关的口诀,在民间广为流传。
这些口诀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月忌日”的“特殊性”。“老君炉里不炼丹”暗示连神仙在这些日子都选择谨慎行事,暂停炼丹等重要活动;
“穷嘴老鼠不出庵”则以老鼠都选择蛰伏不出,侧面烘托出人们对“月忌日”的敬畏,认为在这些日子里外出做事可能会遭遇不顺。
三、聊聊“月忌日的来源:天文历法视角下的解读”
从天文历法角度来看,月忌日的产生并非完全是封建迷信。在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和天干地支计时体系中,数字与五行、星象有着紧密联系。
初五、十四、二十三这三个日期,在“干支纪日”的推演中,被认为与某些特殊的星象变化和气场波动相关。
而且古人的这个“月忌日”的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的。根据《易经》紫白九星理论,每月初五、十四、二十三为“五黄入中宫”之日。五黄星象征灾祸,古人认为此时天地间凶煞之气最盛,需回避重大事项。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月忌日”也与宋代杨家将“杨公十三忌”有关,传说这三个日子出征易败,故被视为凶日。
明代《择吉通书》记载“月忌日,百事忌”,反映了其历史渊源。古人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经验总结,发现这些日子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似乎更容易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如天气突变、疾病多发等,从而将其标记为需要谨慎对待的日子。
虽然现代科学尚未完全证实这些关联,但在当时的认知水平下,这样的总结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四、聊聊“‘门外有金莫去担’的含义与禁忌”
“初五、十四、二十三,外面有金莫去担”,直白地说,就是在每个月的初五、十四、二十三这三天,即使外面有看似诱人的财富(金),也不要轻易去获取。
这里的“金”并非单纯指代金银财宝,而是象征着各种利益、机遇或具有吸引力的事物。换言之,这样的日子不宜出远门,最好是待在家里。
从禁忌层面来讲,在“月忌日”这一天,人们通常避免进行重大决策,如签订重要合同、开展新的商业项目;也忌讳进行长途远行,担心路途遭遇不测;在日常生活中,还会尽量避免搬家、嫁娶等喜庆之事,认为在这些日子操办可能会影响运势,带来不好的后果。
尽管从现代科学角度看,“月忌日”的说法缺乏确凿的科学依据,但它作为一种民俗文化,承载着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平安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