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语:聊聊“宁娶寡妇,不娶生妻”这句俗语
(2025-06-19 08:11:07)
标签:
杂谈 |
众所周知,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在这段历史长河中,诞生了许多俗语,由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在民间十分流行。这些俗语,都是通过老百姓的生活经验以及经历总结而来,具有一定实用性,与封建迷信并不挂钩。
俗语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更加有趣味性,不同地区有不同地区的俗语,极具地方特色。我们生活中经常听到,且使用比较频繁的俗语有:“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先生开药方”……这些俗语适用于现代,古代也有很多俗语流传了下来,就比如“宁娶寡妇,不娶生妻。”那么,为什么古人会说“宁娶寡妇,不娶生妻”呢?什么是“生妻”?为什么宁娶寡妇?为什么“生妻”不被看作理想的婚姻对象?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宁娶寡妇,不娶生妻”这句俗语,看看这里面藏着啥大学问。
古往今来,中国民间有许多耳熟能详的俗语,但其中有一些并不为所有人所熟知,例如“宁娶寡妇,不娶生妻”。这句俗语乍听起来令人费解,尤其是在封建社会深厚的思想背景下,寡妇并不受人待见。那么,为什么古人会说“宁娶寡妇,不娶生妻”呢?什么是“生妻”?为什么“生妻”不被看作理想的婚姻对象? 从“宁娶寡妇,不娶生妻”这句俗语看来肯定“寡妇”比“生妻”有优势的,其原因在于社会地位和再婚机会。
在古代社会,尽管“寡妇”和“生妻”的社会地位都非常低,但寡妇通常被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更为“干净”,没有被休妻的记录,因此在再婚时可能会遇到较少的社会阻力。另一方面,“生妻”是指被丈夫休弃的女性,在古代社会中,被休弃的女性往往被认为是不贞或有过错的,因此在社会上的地位更低,再婚难度更大。
一、聊聊“不娶生妻”
“宁娶寡妇,不娶生妻”这句俗语的后半句“不娶生妻”,“生妻”是什么意思?为何说宁可娶丧偶的女人,也不娶“生妻”呢?
尽管现在已经是21世纪的20年代,社会开明到前无古人的程度。但是,即便这样,婚姻依旧被视为要慎重对待的事情。古往今来婚姻不幸的原因分很多种,其中,俗语“宁穷死,别娶生妻”在当代依旧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俗语“宁穷死,别娶生妻”的意思,其实很多人是不理解的。
1、“生妻”一词来源。“生妻”一词最早出自西汉李陵的《答苏武书》:“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
据史料记载,李陵是西汉名将、民族英雄“飞将军”李广的孙子,因为爷爷的缘故,李陵从小练习骑马射箭,长大后为国效力,立下赫赫战功。
一次李陵跟随李广利将军出征匈奴,五千步兵与八万匈奴兵交战,结果可想而知,最终李陵寡不敌众被生擒。
汉武帝听说李陵向匈奴投降,一怒之下灭了他三族,司马迁也因替李陵说话被处以宫刑。
其实,李陵,他并未选择投降,是被人陷害了,当得知三族被灭后,他毅然决然选择加入匈奴。
匈奴对“李陵”非常好,不仅把公主嫁给了他,还被封为“右校王”,管理坚昆地区。
后来汉武帝后悔灭了李陵三族,于是派“苏武”前往匈奴劝李陵归汉,结果苏武被匈奴扣押,软硬兼施都没能让他服软。
匈奴单于便派李陵去劝说苏武,二人在对话中,就提到了“生妻”一词,也就是上面所说的《答苏武书》。
2、为何不娶生妻。“生妻”在这里原本指年轻的妻子,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用“生妻”代指丈夫没死的“寡妇”,后来更多指被丈夫休掉的女子。
古人为何会留下“宁娶寡妇,不娶生妻”的俗语?他们又为何不愿意“娶”被丈夫休掉的女子?现代人看待这件事,认为没什么大不了,但在古代休妻并非一件简单事,妻子违反了“七出”中的任意一条,才能被休掉。
据《大戴礼记·本命》记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
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无子”指妻子没有为丈夫生育儿子,妻子如果到了五十岁还没为丈夫家开枝散叶,就会被休掉。
古代人思想封建,又重男轻女,因此极为看重血脉传承,原本以为只有皇家贵族注重子嗣问题,没想到平民百姓家也是如此。
古代实行一夫多妻制,多女侍一夫的压力要小些,一夫一妻家庭的女子压力会比较大。
除“无子”属于生理问题外,其余“六出”中触犯任何一条,都足以表明该女子的品行不佳。
在礼教森严的封建社会,女子一旦被丈夫休掉,将很难再嫁得出去,也会给整个家族蒙羞。
二、聊聊“宁娶寡妇”
“宁娶寡妇,不娶生妻”这句俗语的前半句“宁娶寡妇”,“寡妇”一词很容易理解,指的是丧夫的女性,沦为孤儿寡母后,是饱受社会同情的一类人。
古人对“寡妇”一词的看法并不友好,他们普遍认为丧偶的妇人是不吉利的。封建社会的思想局限让人们相信,一个丈夫去世可能是因为妻子“克夫”或其他不祥的原因。因此,很多“寡妇”难以再婚,甚至被排斥和鄙视。尽管如此,尽管“寡妇”也并非是一个褒义词,但总的来说,相比“生妻”,它的社会接受度要稍高一些。于是便有了“宁娶寡妇,不娶生妻”这样的俗语。
在封建时代,寡居的女性,生活非常不易,生活的担子再重,也不能随便与异性交往,是所谓“寡妇门前是非多”。但是,对于寡妇再嫁,人们从内心深处是可以理解,虽然会遭遇来自夫家族人的重重阻力,而古往今来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事例也少见。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为什么喜好寡妇?很多人不明白,不得不感叹曹操的智慧。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说,曹操就是一代枭雄。他的身上确实存在着许多英雄的特质,他有见识有谋略,而且能文能武,很懂得怎么样领导下属,甚至曾经与他敌对的人也会投奔到他的阵营当中。不过,曹操这个人身上的毛病还是不小,最为人诟病的,就是曹操的小心眼儿,他宁可辜负天下人,也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对他不利或者可能不利的人。另外,曹操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缺点,或者也不能说缺点只能说是特点吧,那就是他喜欢寡妇。人们常开玩笑的那句“你与曹贼何异”,其实说的就是曹操喜欢抢寡妇私藏的这个特点。
他后宫里的那些女人们,十有八九都是寡妇,不过虽然是寡妇,那些女人的年纪其实也并不大,可能也就二十岁出头的样子,正是最好的年华。有人可能会想,曹操为什么就是对寡妇情有独钟呢?寡妇身上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详细了解之后,你可能会明白曹操的用意了。唐朝著名大诗人杜牧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名叫《赤壁》。在这首诗当中,有这么一句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句话的典故其实就是三国时期曹操的那段故事。曹操与东吴打仗的原因,除了战略要求之外,还有一个就是想把大乔小乔抢过来。
大乔小乔这对姐妹,是三国时期出了名的美人。两姐妹都是容貌秀丽,颇具才情,而且温柔大方善解人意。可以说,大乔小乔就是那个时候所有男子的择偶标准。这两姐妹成年之后,提亲的门槛都要被踏破了。其实一开始,曹操就听说过大乔小乔的美名,不过他那时候还没有多大兴趣。后来大乔嫁给了孙策,小乔嫁给了周瑜,这两对夫妻都非常恩爱。此时的曹操,竟然才对“大乔”和“小乔”动了心思。
在出征之前,曹操就说了,自己一定要把这两个女人给抢过来,锁在铜雀台当中。结局大家也都知道了,曹操失败了,大乔小乔没有遭到曹操的毒手。曹操的铜雀台,终究没有成为束缚大乔小乔的地方。不过,那里面却束缚着很多其他女人。曹操的铜雀台,其实就相当于曹操的后宫。里面有很多华贵的房间,每一个房间里都住着不同风格的美人。这些美人的年纪,大多都在二十出头,甚至快要三十时。而且,她们的身份也很一致,大多数人都是寡妇。
这座铜雀台,也成为了热衷八卦的后人讨论的最多的地方。曹操在华贵的铜雀台当中,锁住了这么多的美人。这些美人,都是寡妇,也能看出曹操这个人确实对寡妇情有独钟。那么曹操这么喜欢寡妇,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呢?其实曹操的这个行为被很多人诟病着,不过当弄明白曹操这么做的缘由之后,大家就恍然觉得,原来曹操喜欢寡妇也是有他的道理的。
首先,寡妇的年纪刚刚合适。众所周知,古时候的女孩子结婚的年龄都比较早,可能十三四岁才刚刚及笄,就要被安排着嫁人了。女孩儿们此时的心智发育都还不成熟,虽然可以嫁人了,但其实还跟个小姑娘似的。曹操这个人,是没有什么心思去照顾小姑娘的。所以比起少女,他更青睐那些年纪合适的寡妇们。这些女人的年纪可能二十多三十岁,相比起曹操来说年纪还小。但此时的她们,已经是很知情识趣的了。她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也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在不同的场合,要怎么说话,要怎么给男人留面子。这些分寸,她们都是得心应手地掌握着。所以,曹操觉得,和这些女人在一起相处,完全没有什么心理压力。
更重要的是,她们都是成过家的人,所以知道怎么照顾人。曹操喝茶的时候要喝什么种类,水需要几分温度,杯子需要用什么样式的。她们只要学习过一次,下一次就一定会记住。 跟她们在一起,曹操就觉得自己被照顾得很舒服。能干的女人,总是能减轻曹操的负担。而这些女人,就没有给曹操任何的负担。他也可以暂时放下平日里的一些烦恼,做一回无忧无虑的人。
而且更重要的是,寡妇的社会关系相对单纯。她们的娘家几乎已经不会再管她们了,她们的夫家也因为丈夫的死亡而与她们渐行渐远。这些女人在乱世中找不到依靠,曹操就可以成为她们的依靠。她们一旦找到了这个依靠,就会对曹操死心塌地。死心塌地,也就是忠诚,这是曹操最看重的事情。所以,他也很看重这些貌美如花的寡妇们。
看到这些曹操喜欢寡妇的原因,我们就不得不感叹曹操思维的缜密了。对于他这样的人来说,寡妇确实是最适合他的一类人。曹操肯定也好色,可是他如果敢染指未出阁的小姑娘,又或者是强抢民女,那他绝对会被麻烦找上门来。曹操一天天的勾心斗角,生活在政治阴谋当中,生活已经够累的了,他也没空给自己找这种不痛快。
而寡妇,就是最好的选择。试想一下曹操的生活,白天辛辛苦苦带兵打仗或者商量国事,晚上回到自己的家中,要有人准备好了一桌自己喜欢地热气腾腾的饭菜。晚上头疼,也有人帮着按摩按摩脑袋,还能在一旁红袖添香。这样的生活,岂不美哉?曹操喜欢寡妇,这并不能成为他的一种缺点,充其量只能算作是他在男女关系上的一个特点罢了。虽然喜欢寡妇这件事让很多人不理解,但曹操自有他的道理。
事实上了解这些原因之后,我们也会发现,曹操真的是个不折不扣的利己主义者,他的所有做法,其实全部围绕着为自己服务这个中心。
写在最后
回顾“宁娶寡妇,不娶生妻”这一古老的说法,我们不仅仅要看到其中的封建思想和伦理观念,还要反思它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与女性命运。
虽然封建思想已经不再左右我们的婚姻观念,但这个俗语依然是我们历史的一部分,它提醒着我们古代社会的性别不平等和女性权益的缺失。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女性享有了更多的平等和自由。封建思想已经荡然无存,我们强调平等、尊重和自由选择的婚姻观念逐渐成为社会主流。女性不再受到传统伦理观念的束缚,她们有权追求幸福,做出自己的选择,不再受到社会的歧视和排斥。
然而,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忽视过去的不平等和不公平。“宁娶寡妇,不娶生妻”这句俗语,是对古代社会中那些被束缚和限制的女性的一种缅怀和反思。
它提醒着我们,尽管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更加平等和开放的社会,但我们仍然需要关注那些在其他地方和时代仍然受到性别不平等和社会压力困扰的人们。因此,“宁娶寡妇,不娶生妻”这个说法不仅仅是历史的一部分,更是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社会前进的轨迹和取得的进步。它鼓励我们继续前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平等和包容的社会,一个每个人都能够追求幸福和自由的社会。
正如我们摒弃了封建思想,今后我们也将更多地摒弃歧视和不平等,赋予每个人发展和选择的机会,让每个人都能在平等和尊重的环境中追求自己的梦想。这是我们对过去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