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语:聊聊“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这句俗语2
(2025-06-06 07:29:04)
标签:
杂谈 |
我们的生活中,流传着许多富有生活智慧的俗语,它们不讲究严格的格律韵律,用词直白浅显,就像邻里间拉家常般自然流畅,无论是田间劳作的农夫、市井摆摊的小贩,还是深闺刺绣的女子,都能一听就懂,一学就会。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仅八个字,便直白地道出了前后关系的朴素真理,让人瞬间明了付出与收获的紧密关联。
俗话讲“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那么这句话究竟是啥意思呢?到底有道理吗?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这句俗语。
在民间有这么一句俗语“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它的意思毁坏别人的婚姻罪孽很大,甚至比拆掉十座庙的行为还要恶劣。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一、古时,庙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古代的中国,国民信奉的宗教主要有佛教与道教两大教,其中以佛教最为普遍。而“庙”,原来是指供奉祖先的的地方,奉祀宗庙、祭祀祖先都是头等大事。后来“庙”就是神仙居住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也是指宗教圣地,就是举行正规宗教仪式的场所,而民间的庙多和佛教有关,即,“庙”多是和尚居住的地方。
过去因为生产力非常落后,社会发展缓慢,人们比较迷信,只要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都会去庙里求神问卜。
可以说,去庙里烧香,求吉祥,几乎成了当时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人们的心中,大大小小的事情之所以能够顺利做好,完全是神的旨意,是神的庇佑。
在古代中国,婚姻在人们观念中的位置非常重要,它不仅仅是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族之间的联姻。
1、家族延续和社会稳定: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强调家族延续和社会稳定。在家族制度下,家族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族的延续需要靠后代来实现。因此,婚姻是一种家族延续的方式。男女结婚后,要生育子女,男孩子可以传承家业,女孩子可以嫁到别的家族,延续另一家族的血脉。这样可以保证家族的延续和社会的稳定。
2、经济利益和政治联姻:古代中国婚姻还有经济利益和政治联姻的目的。在一些贵族家庭中,女儿嫁出去的时候,可以得到嫁妆,而男方需要支付聘礼。聘礼和嫁妆的大小和质量往往取决于双方社会地位和财富。因此,有时婚姻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经济交易。
3、道德观念和人际:古代中国婚姻还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人际方面的含义。婚姻是一种被社会认可的男女结合,它代表着一种正当的男女交往和相互承诺的。婚姻也被看作是一种人际,它需要双方相互尊重、互相支持、忠诚和信任,才能维持长久。
综上所述,在古代中国,婚姻在人们观念中的位置是多重的,它关乎家族的兴衰、社会的稳定、经济的交流、政治的联姻以及道德和人际关系的维系。
所以,过去的庙就是神的代名词,非常神圣了。那么俗语中的“宁拆十座庙”,拆十座庙就是罪大恶极了,毕竟,古时的佛教几乎统治着全国大众,庙几乎是至高无上的地方。那么为什么还会有“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这种说法呢?
过去能把拆庙当作儿戏吗?那是不可能的。因此,能有这种说法,就证明了古时候,把婚姻看得多么神圣,在古人的观念中,对婚姻是多么的看重。如果破坏别人的婚姻,那么罪恶相当于杀人。
古代,虽然妇女的地位很低,但是婚姻是另外一回事。除非婚姻中的一方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才能解除婚约。
民间有“一女不嫁二夫”的说法,所以对不忠于婚姻的人,特别是女性,比如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施耐庵的《水浒传》中的潘金莲,才会留下千古骂名,即使潘金莲被武松所杀,也得不到世人的同情。所以人们对拆散了别人家庭的王婆,更是深恶痛绝。因为“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