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语:聊聊“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这句俗语4
(2025-06-02 09:18:37)
标签:
杂谈 |
中国地大物博,文化底蕴深厚,而在中国民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俗语,它是我们祖先通过摸索总结,更有一些是吃了很多亏,走了很多弯路才换回的经验教训,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实战经验。它是我们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文化的瑰宝。它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让我们洞悉人性,看透世俗的纷争,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所以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民间有句俗语叫做“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什么意思?有道理吗?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这句俗语。
“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这句俗语启示我们不要看不起贫穷的年轻人,因为他们有着无限的潜力和可能性。如果你现在趾高气昂的,说自己一定要欺负谁,那宁愿去欺负一个老人,也不要去惹穷苦的少年,因为他们有未来,你永远不知道,明天是什么样子。所以年轻人,一定要会做梦,要有少年的朝气,要敢于想象自己的未来。如果你已经不做梦了,那基本上,这辈子也已经到头了。
一、会做梦,才能吃当下的苦
你看很多年轻人,稍微工作一下,还没有怎么吃苦,就到处抱怨,要么说自己太累了,要么找理由放松去了。其实他们是没有梦的人。
真正心里有“梦”的人,那是能吃下当下苦的人,因为心中有愿景,知道自己每一步都在干什么。孔子的《论语》里,有一句话叫做“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就是你没有远大的想法,你一定会被当前的琐事困扰,稍微生活不顺利,你就整天的烦恼不堪了。
但是反过来呢,如果你有了梦,面对眼前的苦难,眼前的不幸,你就会坦然视之,因为你知道这些是正常的,未来有更大的期待。所以当下的苦难,值得自己忍受。
我们都知道,楚汉之争时,韩信受过胯下之辱,这是一个著名的典故。韩信出去参军时,村里的屠夫看不上他,一定要让韩信钻裤裆。
对于一般人来说,“士可杀,不可辱”,宁愿拼上性命,也不能受此侮辱,但是韩信有梦,他知道自己,将来要统领千军万马的,怎么能在此丧命,不就是受点屈辱嘛。所以你也可以看看身边,但凡能忍受巨大屈辱的人,都是一些心存大志的人,他们心中有梦,有自己的未来,所以不会去考虑眼下的小磨难。
同样,在创业的时候,有些人百折不挠,越战越勇。为何?因为他们心中有梦啊,所以眼前的苦难,能够等闲视之。
一个没有梦的人,遇到点难事,就知难而退了。因为他创业,可能就为了赚点钱。这样的人,即使做成了,公司也做不大,稍有起色就会停止脚步了。
二、有梦的人,行动才有连贯性
我记得《东吴相对论》里的梁冬,曾经说过,“一艘没有方向的航船,那么海上的什么风,对他来说都是逆风。”这话说的真的很深刻。
当你没有梦的时候,你所有的行为,都是琐事的,随机性的,就如下围棋一般,无法形成势能,当你有梦之后,你的行为开始变得连贯,所有的动作,都为实现自己的梦,这就能产生势能。
咱们举个例子,比如说你的梦,就是实现一个小目标,最后能赚到一个亿。当你这么想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当下的工作,根本无法满足这个梦,你的行为将会发生改变,你就寻找更高报酬的事情。
你找了一份更高工资的工作,一段时间以后,你突然发现,靠着工资根本不能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所以你会想创业。等你已经赚到一点钱以后,你会发现,赚钱最快的方式,也不是创业得来,而是通过金融方式,你得去学习资产配置,让钱自己生钱。
这是一步步的连贯性的思维,最后的目标就是,实现自己的梦,赚到一个亿的资产。所以有梦以后,你的行为,才具有连贯性,你的人生才能产生势能,才能在后半生,做事情特别的顺利,因为你以前都在积攒能量。
美国“股神”之称的巴菲特曾经说过:值得你去做的事情,值得你立马行动;如果不值得你做的事,你一秒钟都不要去做。
一件事值不值得你行动,最重要的还是看它,能不能产生势能,最后是不是帮助你实现梦。
三、没有梦,你就停下来了
中年人为什么,那么容易发胖,因为他们没有梦,人生在中年以后,看到自己有了妻儿,有了车房,似乎也圆满了,这个时候自然停下来了。
我们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比赛,比的永远是你,能够真正的走多久,而不是你一下子能飞多高。
我们看到一些名牌大学里,毕业的博士生,他们往往三十多岁,刚进入社会以后,就显得暮气沉沉,一副消极避世的样子。
其实他们就是没有梦,青春时期的朝气,都在学校里,全部损耗了。进入社会以后,自然害怕各种规则,而且害怕失败,所以选择不作为,选择不去进取,人生也就停下来了。
写在最后
不要轻视那个,还在“做梦”的人,没有梦,人生也就停止了。当你觉得自己备受委屈,被人欺辱之时,一定要学会做梦,学会战略性的规划人生,咬住一个梦几十年不放松。
其实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怕你坚持,只要你能把自己的时间,规划到十年以上,那你的人生一定很精彩,哪怕最后自己的梦,仍然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