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语:聊聊“门外置栏杆,名叫纸钱山”这句俗语1
(2025-05-26 08:35:08)
标签:
杂谈 |
一般农村人建房子,很少会有一个详细的住房规划,基本就是独门独户。不过虽然没有什么设计规划感,但是农村人一向很看重住房的风水问题,因此他们在建房子的时候多数会请一些懂风水的人帮忙看下新房的周边风水问题以及开工吉日。那么,俗语“门外置栏杆,名叫纸钱山”,门前有栏杆,好还是不好?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门外置栏杆,名叫纸钱山”这句俗语。
“门外置栏杆,名叫纸钱山”这句俗语来源于清代高见南所编著的《相宅经》,原话为:“门外置阑干,名曰纸钱山,家必多丧祸,恓惶实可怜”,后为经过民间口头演变,成为“门外置栏杆,名叫纸钱山”这样的句子。
“门外置栏杆,名叫纸钱山”这句话中比较难理解的是民间专用名词——“纸钱山”。“纸钱山”这个词,常见于明清时期的文献记载。比如,明代出版的《三言二拍》白话小说集中,就描写了举行丧礼时的场景:“门外设立纸钱山,高有数丈。”又如,清末富察敦崇所著的《燕京岁时记》一书中提到中元节祭祀的场景:“各寺院设盂兰盆会,燃灯塔,布纸钱山”。由此可见,民间在办丧礼和祭祀祖先中,设立“纸钱山”这种习俗,在明清时期盛行。而现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在办丧礼和中元祭祖中,仍然沿袭了这种习俗。
一、丧葬仪式
古代丧葬礼仪是一个复杂而庄重的过程,它不仅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也反映了生者的情感和社会结构。以下是古代丧葬礼仪的主要组成部分:
1、丧礼:丧礼是古代丧葬礼仪的第一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招魂:招魂仪式由专门的人主持,他们爬上屋顶,挥舞死者的寿衣,向古人所认为的冥界方向呼唤死者的名字,以引导灵魂回归衣物。发讣告:招魂仪式结束后,会向亲朋好友发送讣告,告知死者的去世,并邀请他们前来吊唁。
2、葬礼:葬礼涉及尸体的处理和埋葬过程,具体包括以下环节:确定下葬日期:按照古代规定,棺材需放置在家三个月后,由占卜者确定下葬日期。移灵柩:在下葬前一天,灵柩会被移至祖庙停放,家中的子孙会在这一天哀悼,并举行祭奠仪式。下葬仪式:在下葬当天,亲属们按照五服的亲疏顺序排列,宾客随后。到达墓地后,所有人需下跪致哀,表达悲痛之情。
3、服丧:服丧是指生者在亲人去世后的一段时间内遵守的一系列哀悼习俗:禁食与居丧:儿子们在下棺后需禁食三天,并在临水旁搭建的草庐中居住11个月。守孝:女儿们为父母守孝三年,在此期间不得嫁娶。已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奔丧后可返回夫家。
4、祭祀:祭祀是古代丧葬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纪念逝者并祈求保佑3:祭祀仪式:祭祀仪式通常包括献祭品、诵读祭文等环节。祭文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敬意。祭祀频率:祭祀活动可能定期举行,如春秋二季的寒衣节和清明节,以及每月的初一和十五。
综上所述,古代丧葬礼仪是一个多层次、多阶段的过程,涵盖了从死亡到哀悼,再到纪念的整个周期。这些礼仪不仅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也反映了生者的情感需求和社会规范。
二、节日祭祀
在我国民间,祭祀的节日,不同的地方有所不同,各地有各地的祭祀节日,比较普遍的是清明扫墓、中元祭祖、冬至祭祖等。
墓祭时,一般在坟墓前或旁边搭建纸钱山祭祀,而家祭或宗祠祭,则在家门前或宗祠门前搭建纸钱山祭祀。所临时搭建的祭祀设施,与丧礼所搭建的是一样的,也是采用栏杆式,民俗说法也是一样的。其作用也是一样的,可防止纸钱或纸灰乱飞。尤其是墓祭,这种设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控火势,可以防止引发山火。这种祭祀设施的搭建也有其缺点,主要有两点:
一是比较费时费工。搭建这种设施,手脚快的,至少要半个工日,手脚慢的要一个工日。
二是用纸多。用这种设施祭祀,需要焚烧大量的纸钱才使用。过去农村,只有比较富裕的人家才这样做。过去农村,在没有用机械制纸钱的年代,一般都是工人用凿子打纸钱,费时费力,工效还不高。通常办一场丧礼,仅打纸钱就得请数人。
旧时代过去后,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随着移风易俗的观念被人们所接受,出现了丧事简办、祭祀简化的社会新风尚,因此,这种搭建“纸钱山”的习俗也被简化了。
通常来说,现在很多地方不再搭建“纸钱山”,而是将纸钱直接放在地上烧。在农村,通常用木条搭成四方框架,上面铺上草,再在草上摆放纸钱焚烧。因此,搭建“纸钱山”这种习俗在很多地方已经消失。现在农村的一些中年人都未见过,就更不用说年轻人了。
旧时,因为有搭建“纸钱山”的习俗,而“纸钱山”为栏杆式,这也就因丧事和祭祀的联想作用,引起人们对在房屋门前建栏杆的禁忌。从民俗学上来说,这属于一种联想式的禁忌。
现在很多的人没有见到过这种“纸钱山”,也就没有了这种联想式的禁忌,也就不再忌讳在家门前安装栏杆了。
民俗的嬗变,同样也引起了旧观念的转变,现在民间所谓“老先生”的思想也改变了,也不再说门前安装栏杆的有什么不妥,只是说栏杆顶端不能为尖锐物。其主要的原因是,现在农家门前安装栏杆的地方,往往是以前不建围墙的地方,不管是对家里小孩子、老人,包括喝醉酒的人、病人,还是家禽家畜,多了一份安全保障。同时,也能够预防邻里矛盾发生。这种设施利大于弊,一举多得。
《相宅经》中的原文后一句“家必多丧祸,恓惶实可怜”,这种旧时迷信的说法,在现在的农村,已完全站不住脚,也就没有人继续坚持了。因此,“门外置栏杆,名叫纸钱山”这句俗语,已经与时代发展的步伐不相协调了,被时代所淘汰,也是很正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