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闲语:聊聊“树夹屋,堂夹房,不败也得亡”这句俗语
(2025-04-08 15:53:44)
标签:
杂谈 |
房子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农村,盖房子的时候总要找人来看一看,其实只不过是求个心安罢了,因为每家的宅基地都是固定的,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决定把房子盖成什么样。农村有句俗语叫做“树夹屋,堂夹房,不败也得亡”,什么意思?有道理吗?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树夹屋,堂夹房,不败也得亡”这句俗语。
首先我们就得清楚这句话的意思,我们经常用“房屋”一词,其实二者在古代的时候是分开来用的,“屋”字用来表达的就是上有屋顶、四面有墙供人居住的地方。“房”其实是“堂”的一种,“堂”指的是宅院的正中央,也叫正房,而一般将正室两侧朝向院内的叫做“房”。 所以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讲一个位置以及建房和树木之间的关系。
一、聊聊“树夹屋”
所谓的“树夹屋”指的就是屋子两边各有一棵大树,屋子被夹在了大树中间。其实农村屋子周边的树木大多都不是自己家栽种的,而是宅基地边上本来就有的,除了宅基地之外,旁边的地方大多都是别人家的,所以屋子周边的树木也不是自己家的,要不然早就在盖屋子之前砍掉了。
“树夹屋”到底有啥不好呢?在农村种过地的都知道,大树的树冠有多大,地下的根系就有多远,如果两棵大树把屋子夹在中间,也就说明屋子下面全都是树根,随着树根的不断生长,就会导致屋子墙壁开裂,时间长了还可能会导致屋子倒塌。如果屋子在两棵大树底下,树叶肯定会遮挡住阳光,首先家里会比较阴凉。其次屋顶上也会出现大面积阴凉。要知道以前农村的屋子屋顶上都是瓦片覆盖,瓦片下面就是早已干透的泥巴。下雨过后,在屋顶阴凉的地方就会长出一种像多肉的野草,就像小塔一样,农村人肯定都见过这种草。
这种野草就会把瓦片之间的缝隙撑大,导致雨水渗进瓦片下面的泥巴里,这样就会导致下面的木板腐烂,最后连檩条都会断掉,整个屋顶就会塌下来。相反在没有大树遮挡的屋顶上,一般是不会生出野草的,也会很干净。
两棵大树夹着屋子,屋顶上肯定会落下不少树叶,偶尔还会落下一些树枝,很容易把瓦片打破,也影响雨水下流的速度。因此,所有塌掉的瓦屋,最初都是因为瓦片破裂,雨水渗透进去后导致木材腐烂,最终才会塌掉的。
因此,屋子周边有大树的话,村民每年都会光脚爬上屋顶,小心翼翼的把草拔掉,还要把树叶打扫干净,光着脚就是因为怕把瓦片踩烂。由于大树一般都不是自己家的,也只能把伸到自己屋顶上的树枝砍掉,就算抛开风水不说,“树夹屋”对屋子的安全是有很大影响的。
大家也会认为“树夹屋”这种布局不仅太过隐蔽,而且很不安全;所以,才有了“树夹屋,不败也得亡”的说法。
二、聊聊“堂夹房”
所谓“堂夹房”,指一进房间的两边是厅堂(堂屋),也就是两个厅堂把一进房间夹在中间。如果两厅之间并排有两进房间,就不能算是“堂夹房”了。
“堂夹房”的意思就是房(卧室)夹在两个客厅中间,“堂”指的就是客厅的意思,一般是用来接待客人的地方,而房(卧室)就是比较私密的场所,如果两边都是客厅,夹在中间的房(卧室)也就没什么秘密可言了。首先容易暴露隐私,其次就是不利于睡眠,更不利于说悄悄话。尤其是两个厅堂和房(卧室)之间有门可以通过去,这样就更不好了,房(卧室)就像一个过道一样,睡在里面一点都不踏实。
再说,民间习俗中的说法。人们把夹在两厅堂之间的房间称为“棺材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去世后,丧事大多都在厅堂里举行,棺材也就摆放在厅堂内。一般放在厅堂的边上,男左女右,不过在转灵(子孙围着棺材转)的时候,要把棺材摆放在厅堂的正中。于是,民间因联想作用,认为“堂夹房”像摆放在堂厅中间的棺材,称“棺材房”,为民居住房格局中的大忌。也有地方说,天无二主,家无二堂的说法,一座房屋设两个厅堂,为禁忌。
房屋安全因素的解释。过去的民居,大多为土坯房屋或者砖木结构的房屋。这种房屋结构,除靠梁柱做支撑外,屋内的间隔墙也属于众多的支撑点。支撑点越多,房屋也就越牢固,安全系数也就越高。反之,则安全隐患越大,越容易倒塌。厅堂大多很宽敞,一座房屋有两个厅堂,而且靠得很近,这就减少了房屋的支撑点。作为稳定性比较差的土坏房屋或者砖木结构来说,安全隐患非常大,易倒塌。
“堂夹房”指的就是睡觉的房(卧室)设计在了客厅的正中央,在老一辈的人眼中,这样的设计对于家庭的运势有不小的影响,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家庭的衰落,所以才有了后半句稍显偏激的“不败也得亡”。
我国古民居大多为四排三间(进),两边为房间,中间为厅堂。这种建筑结构稳定性非常稳固,是经过长期历史经验的积累得出的结论,是有科学性。而“堂夹房”结构的房屋,是最不安全的。因此,从安全角度来说,“堂夹房,不败也得亡”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农村俗语“树夹屋,堂夹房,不败也得亡”的道理及思考
通过对这句俗语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道理和启示,这些道理在农村生活和建筑中具有普遍意义,也可以应用到我们的现代生活中。
1、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句俗语告诫我们,人类的生活和建筑不应与自然环境相对立,而应该追求和谐共生。我们要在选择房屋建址时,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对房屋结构的影响,避免人为因素对自然资源造成破坏,同时也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科学的房屋选址和建设:这句俗语提醒我们要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和符合地质条件的场所建设房屋。在房屋的选址和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借助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全面考虑地理、地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确保房屋的安全、舒适和长久使用。
3、重视生活品质与健康:这句俗语强调了房屋对居住者生活品质和健康的重要影响。除了房屋的结构安全,我们还应该注重房屋的通风采光、环境卫生等方面的设计与改善,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满足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需求。
4、警示意义与生活智慧:这句俗语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强烈的语气,向我们传达了一种警示意义和生活智慧。它提醒我们不仅要关注房屋的外观和实用性,还要注意房屋周围环境和结构的影响。只有在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建造出安全、舒适、高品质的房屋。
总而言之,“树夹屋,堂夹房,不败也得亡”这句农村俗语,是农民们长期生活实践的总结,也是他们对世界和生活的独特理解。这句俗语警示我们要在房屋建造和选择过程中谨慎考虑自然环境的影响,注重房屋结构和安全性,重视生活品质和健康因素。它也提醒我们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全面的考虑,为我们的家园选择合适的地点,并为我们的生活打造一个舒适、安全和健康的环境。尽管这句俗语产生于农村,但它的道理和智慧同样适用于现代城市生活。因此,无论我们是城市的居民还是农村的劳动者,都应该从这句俗语中汲取生活智慧,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我们的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
当然,俗语“树夹屋,堂夹房,不败也得亡”,讲的是过去的民居建筑,与现在的砖混结构房屋的安全性,不能类比。俗语中的迷信部分当然不能相信,但从民居安全防范的角度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可以给现在的人提供借鉴。